分享

关城西头掠影

 关城张丑八 2021-07-27
西头小过道

被岁月冲刷成圆角的青砖,说明历史的久远。

这颗小树,在不属于它的环境里依然生机绽放,我们的先辈,亦是如此!

过道非常狭窄,刚好过一辆电动车。

传说中的刘家旮旯,住户以刘姓家族居多。

青砖老房子

很有老关城特色的标志性青砖门台

小景子,那井,那碾子,那碡场子,早已没了影踪,留下的只是回忆与传说。

王家过道

关城西头和东头的小过道四通八达,别说当年日本人邻村发懵,连本村不住哈一片的人也发懵。

栗家过道南端

栗家过道里这位老人84岁了,登着凳子换窗布子。问他要不要帮忙,他说干这个没问题。身体真好,这就是财富与福分!

小时候经常穿梭与王家过道与栗家过道。这么多年来,除了翻盖的房子,其实变化不是很大,依旧是过去狭窄的那个胡同。


瓮和碾石,同属一个时代,是以前居家过日子的大件,现在随意放外面,绝对没人去动。

不知道这个类似元宝状的石头是做什么用的,它过去曾经见证过多少人的劳累?

村里的煤改电工作有序进行中

这个门洞应该跟玉田家那个过道是通着吧,从这里大门进去,穿越两个院子。

会从这个门出来吧,我也忘记了。只记得有个院子走过去到玉田家看电视很方便。

    这是大门是玉田家老宅子,关城村的售票看电视就是这里。祝延平版的《武松》就是在这里看的。当年这个院里的热闹热闹场景可不一般,村里没有几个电视,如果不花钱,就是电视满屏雪花,也会有人看。

   这个大门上的“促生产”明显是文革时期的烙印。抓革命、促生产”是“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口号之一,倒是没见过大门上写“抓革命”这三个字的,即使有,也早就拆除或者没有痕迹了。

“勤劳致富”,这是改革开放之初的口号,看大门上的水刷石,这明显是80年代初期很时髦的建材。

红心向阳,指的忠于党的决心吧,很有历史感。我挺喜欢这圆润饱满的字体。

这个大门挺讲究的人家,门头上的字只留下少许痕迹。我我没做过侦探,根据留下来的这点痕迹位置分布,估计写的是:勤俭人家


永远革命!听着就感觉文革时期的人们特别有朝气,生龙活虎的样子,别管生活怎样。

东风浩荡:指吹着强劲的春风。形容春风吹拂大地,大地即将万象更新,面貌焕然。霸气!

记得小时候,墙上很多毛主席语录,每天街道都有。

这个一村井房之前是一村两委办公的地方,这几个字,能判断出自谁的手迹吧。

“斗私批修”,文革产物,跟50年代后期的“兴无灭资”口号有关联吧。

两个万岁,也是文革时期的标语,

前程似锦,新社会的口号了。

忠厚传家,把家训写在门头,以此教育后人。

逢春:简约不简单,只短短两个字,让你联想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和充满希望的幸福生活。

栗德均老师的旧宅,大门很气派。


这是西头大过道口,曾经是非常高的房子,有六七步台阶。抗战时,日本人来村里扫荡,老百姓到大淀里躲避,日本兵占据这里烧水做饭当伙房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日本兵撤退时,准备烧掉这所房,但苦于缺少柴禾,才被保留下来。门垛上的“喜鹊登梅”雕花被人拆走了,但仍不失其大气。

“尽朝晖”,看不出谁写的。

鹏程万里,水刷石,八十年代。

这是一户有条件的人家,听说做水上航运吧。

忍为高,和为贵,关城不少门头这样写的。

西头这个转角印象中做过临时的供销合作社商场或者开过小卖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