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天国系列(19)—孤军北伐4,援军尽覆

 金色年华554 2021-07-27

林凤祥、李开芳孤军北上,转战千里,在进入黄河流域接近清王朝腹地后,层层破防,已深感兵力不足,缺乏后援,于是几次派遣人员,化装成贫民、乞丐南返天京禀报求援。

当时交通通信非常落后,山高路远,求援的使者中途多数被截捕,后来据说是有个广东老太婆化装成贫妇,因为她会几省的方言,得以蒙混过关终于回到了天京。

而当时天京已无兵可调。西征大军久攻南昌不下,江南江北大营时刻威胁天京,扬州已被围困半年之久,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杨秀清只得拼凑一部分天京城防守军,各府衙杂役、王府卫士等由赖汉英率领去解围扬州,救出守军。

拆东墙补西墙。救出的扬州守军,加上之前北伐退回天京许十八(又名许宗扬)的部分队伍,约7500人,由曾立昌、陈仕保、许十八率领,于1854年2月4日正式出发,北上救援。

太平天国系列(19)—孤军北伐4,援军尽覆

北伐援军一路北上,沿途非常顺利,一个多月就进入了山东,3月31日包围重镇临清。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北伐援军未经任何大仗硬仗,随得随弃二三十座县城、府城,所过州县毫无阻拦,如入无人之境。在此期间,沿途的捻军、盐枭、受灾饥民、溃勇、游民以及白莲教成员,都纷纷来加入北伐援军,使援军总人数达到了4万之众,声势很浩大。但是,曾立昌等人没有对新进来的成员进行改制整顿,仍原封不动地保留他们原有的群体组织、建制和旗帜,以至后来尾大不调、号令不行,这等于是放任自流,一群乌合之众,为后来的全军惨败埋下伏笔。

临清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商货云集,清廷不容有失,僧格林沁分出了1万2千的人马前来增援。而北伐援军贪图城内财物,也要打下临清。其实临清离阜城也就二百里了,快马加鞭一天一晚即可到达,或者避实就虚分兵围城,主力北上,几天也能到达阜城,但曾立昌等人一心想在临清捞把大的,把全军都陷入了围城,以致贻误大好时机。

北上援军的命运在此就此改变。

临清强攻了13天,终于拿下。他们原以为可以获得丰厚的粮食和军火,不料在破城前夕,临清知州,这是一个有骨气的知州,竟将积聚的粮草移放于火药局前,城破时点燃,将这些物资付之一炬。

这下尴尬了,辛苦付出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更为严重的是,那些新加入的参会者,流民本性爆发,既不肯遵守军纪军律,拒绝上缴战利品和金银财帛给圣库,还成群结队在州城打家劫舍,祸害民众,而且再也不服从调度,彼此拉帮结伙乘隙而逃。

曾立昌等人控制不住局面,开始撤出临清。曾要继续北上,但陈仕保、许十八坚决反对,要求南返。这几个人真不知道杨秀清当时是怎么挑主帅的,主要任务都分不清,遇难就想撤退,统帅无能,三军受累。怪不得10年后李秀成将他们说成“天朝十误”第二位。

于是北伐援军开始南逃,毫无斗志,像一群没头苍蝇,1万多人的队伍可以被区区几百人的地方团练追着打,真是无言以评,后面的就不想说了,实在无趣,直接说结局吧,曾立昌在一次逃跑过程中溺水身亡,陈仕保战死,许十八侥幸回到天京,据说带回的士兵只有二三百人,随即被杨秀清关入大牢。

太平天国系列(19)—孤军北伐4,援军尽覆

交代一下许十八的结局,他在牢里被关了几个月后被放了出来,说明他在天京的人脉关系还是可以的,2年后的天京内讧中有他的身影,他跟在韦昌辉秦日纲身后血洗了东王府,但此后就再无任何他的消息了,说明此人也无关紧要,不值得一点笔墨去记录他。

这路援军失败后,杨秀清再次组织了两路援军北上,东路军未出天京范围因渡口浦口失陷而返;西路军由秦日纲率领,但秦日纲走到安徽舒城附近就向杨秀清报告“北妖众多”,再也不肯向北一步。杨秀清气得吐血,当初为了利诱秦日纲率兵救援,许了他一个“燕王”的称号,意思是横行“幽燕之地”,要知道当时整个天国才四个王,秦日纲毫不费力地得到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王,现在这个时候的王可比后期满天飞的王可要值钱多了,当然了秦日纲的资历也是够得上称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