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FC的发展历程及防伪溯源防窜货应用

 新用户4297txbw 2021-07-27

NFC,即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的非触控式的互联技术,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目前已在各行各业广泛使用,特别是用在高价值物品的防伪溯源方面,即消费者用带NFC功能的手机靠一靠物品上的NFC标签(注意:高端NFC标签,即真正能实现高安全防伪溯源的NFC标签,则需要用高安全加密NFC芯片,且需打开专属app或微信小程序才能鉴定真伪。仅通过靠一靠的标签的方式,只是识别获取商品信息的功能,并不能真正做防伪鉴定),NFC芯片再经过加解密运算后即可判断出NFC标签的真伪,可见消费者通过NFC芯片标签即可非常便捷的判断出物品真假,非常省心省力,品牌方也能很好的保护品牌价值。

另外,NFC芯片,使用方式灵活,不仅仅只是外露黏贴,还可以嵌入在瓶盖内﹑纸盒包装内﹑服饰洗水唛等地方,通过这类非外露式﹑不易被损坏的方式,可便于企业改进防窜货管理能力,即标签非常难被恶意涂抹或损坏(嵌入式,除非打开物品后才能破坏NFC),在品牌方稽查人员抽检时通过NFC手机就能直接认证判断出是否已窜货,且消费者通过频繁的NFC认证互动,品牌方就能通过系统后台获取到每个物品的实际被认证地址,从而自动判别出是否为大批量窜货行为。

基于NFC强大的防伪溯源防窜货功能,NFC芯片已被广泛应用在酒﹑药﹑艺术品﹑服饰鞋帽﹑运动器材﹑动漫周边﹑珠宝奢品﹑高端家具等各领域。例如茅台酒NFC防伪溯源﹑五粮液NFC防伪溯源﹑国台酒NFC防伪溯源等等知名品牌均已批量使用。

更多品牌商已对NFC防伪溯源技术产生感兴趣,也在详细调研评估中,但仍担心NFC技术是不是刚出现不久,会不会不稳定?会不会不好推广普及?其实NFC技术已经存在很多年,下面分享一下NFC的发展历程,供大家参考,欢迎对NFC感兴趣的同伴们一起交流学习(WX号是zy007yanwo):

·       2003年由PHILIPS和SONY两家公司联合对外发布了研发成果(可兼容当前 ISO14443 非接触式卡协议的无线通讯技术),取名为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       2004年由飞利浦、索尼和诺基亚共同创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行业协会——NFC Forum,旨在促进 NFC 技术的实施和标准化,确保设备和服务之间协同合作。

·       2006年6月 NXP、诺基亚、中国移动厦门分公司与“厦门易通卡”在厦门展开NFC测试,该项合作是中国首次NFC手机支付的测试。

·       2006年7月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加入NFC联盟的中国芯片企业,之后清华同方微电子也加入了NFC论坛。

·       2006年8月Nokia与银联商务公司宣布在上海启动新的NFC测试,这是继厦门之后在中国的第二个NFC试点项目,也是全球范围首次进行NFC空中下载试验。参与测试使用的NFC手机均为NOKIA 3220。

·       2007年3月,由欧盟委员会及信息社会技术(IST)项目共同投资,多家公司、大学和用户共同组织成立了泛欧联盟,旨在开发开放式架构,以进一步开发和部署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并推动其在手机中的应用。

·       2010年,三星Nexus S安卓系统开始支持NFC,随之安卓阵容全面开放NFC。

·       2014年10月,iPhone 6,iOS 8系统即可使NFC功能完成“Apple Pay”,仅支持卡模式。

·       2019年6月,苹果举办WWDC开发者大会宣布ios13系统完全开放NFC权限,可实现更多功能。

·       2020年8月,微信安卓版开放全面开放NFC权限,小程序(微信的5.0版本以上)应用可使用NFC功能。

·       2020年9月,实现APP Clips(轻应用),升级到IOS14版本即可。

·       2020年12月开始内测,鸿蒙系统Harmony OS 元应用,使用NFC靠一靠,调起快应用(无需开启app)。

·       2021年4月22日,软件绿色联盟围绕《基于NFC碰一碰操作的应用启动技术要求》立项及内容初审展开,旨在定义NFC近场传输在拉起智能终端侧应用软件场景下的硬件要求、标签内容要求以及应用拉起的整体流程。

    相信NFC技术将会为更多企业的防伪溯源防窜货管理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