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邵雍《天人吟》第三首,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7-28

读邵子的诗作,对学易的人有好处。因为他的诗作多是写对易学的认识和感悟。我们读他的诗可以印证自己对易理的掌握是否正确。今天,我们选择邵子第三首吟咏天与人的诗歌。这首《天人吟》表面看平白无奇,但是仔细分析,易理精深。是一首能够帮助易友提高对易理认识的好诗。

上《天人吟》之三原文:

羲轩尧舜虽难复,汤武桓文尚可循。

事既不同时又异,也由天道也由人。

点评:

“羲轩尧舜虽难复”:意思是伏羲、黄帝、唐尧,虞舜虽然难复现那段历史。

“汤武桓文尚可循”:意思是商高祖成汤、周武王姬发、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这段历史可以有脉可循。

“事既不同时又异”:意思是羲轩尧舜和汤武桓文所发生的事既不相同,又不是在同一时段。

“也由天道也由人”:意思是也可以因为天道,也可以因为人事。

我们这样翻译,看起来这首诗似乎非常平白。尧舜以前的是没有历史记载,现在的人很难复现那段真实的情况;商汤之后的事有了历史记载,许多事情都有枝脉可循。这些历史不同发生的时间也不同,都不过是天人所为。这么理解这首诗,欣赏诗歌还没有真的尝到诗的味道。现在我就把邵雍的真实意思解密出来。

邵子曾说他的易学思想为先天学。我们就用先天思想揭开这首《天人吟》的奥秘。这首诗中“羲轩尧舜”为天,“汤武桓文”为人。这就是应题目的“天人”。天即先天,人即后天。

在《皇极经世》中,邵子把唐尧之前的时代确定为先天;把之后的时代定为后天。在邵雍的时代,羲轩尧舜都是口口相传的历史,几乎就没有留下文字记载。无论的天意,还是人力都没有留下太多的实证的东西。没有人说得清楚,从易象角度观,可以看作先天的东西。

商朝以后,留下的东西就多了。武王推翻商朝是顺天应人的举动。孔子是周朝的人,孔子的前朝就是商朝。所以,商朝以后文献就多了起来。即使是今天,我们考古挖掘出的殷墟甲骨文。权当这也是天道使然。毕竟为后天之象,是后人可以知道的部分。邵子认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后天之象。非常难于知晓的东西是先天之象。

我们在这里强调,理解先天和后天,一定要清楚,这是一种象。《周易》的本质就是易象。先天,天之象;后天,地之象。人为天地合象。人具备天地之理,有天地之象。所以,邵雍强调天心。实际可以理解为:天和心都是具有天象,阳之象,代表抽象,智慧,都是意的起点。天是大宇宙之中,心为自身小宇宙之中。天心与人心相通。用天人合一的理论,天心即人心。

人为万物之灵,人为天地所生,人为后天。人的父母是先天,人的思维智慧是先天;人的身体是后天,是地。人体地所属,人心天所属。人备天地。

在北宋王朝建立将近百年,大宋进入鼎盛时期,人才济济。给大家数一数当时的名人:王安石,苏东坡,范仲淹,司马光,张载,程颐,周敦颐,包拯,邵雍等。当时有两位好朋友写历史。司马光写《资治通鉴》,邵雍写《皇极经世》。司马光用历史文献编撰人类自己诠释的历史;邵雍用易理再现天道安排的人类历史。读者可以比较一下,两部历史基本是吻合的。从邵雍的皇极看,《周易》是可信的,历史是按照《周易》的秩序进行演进的。也正是因为人们看到了用易理还原的历史的准确性,所以才有成吉思汗族人举国寻找通《皇极经世》的高人,希望知晓元朝的未来。

邵子的《皇极经世》,注重先天和后天的划分。他认为我们干支历用的年月日时是后天的。有后天,就一定有先天。先天,就是天。邵雍从《乾文言传》中选择了四个字模仿后天年月日时发明了“元会运世”。“元会运世”是先天的计时单位。也是十二和三十间隔,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计数。一元为十二会;一会为三十运;一运为十二世;一世为三十年。这样,从年以后的时间单位为后天。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一天十二辰(古一个时辰等于现在两个小时)。这里,一元就是一个纪元,根据进位计算,一个纪元等于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在我们这个纪元里,以帝尧为分界线,唐尧之前为先天,唐尧之后为后天。先天时代,为无为时代,为禅让的时代,社会因革更迭用五行生序,八卦顺序进行;到后天时代,商汤灭夏,周武灭商,社会因革皆是五行克序,八卦反序进行。

从邵雍这首诗中,体现了邵雍对历史不断发展的理解。人类历史是由天道和人道共同推进。“事既不同时又异,也由天道也由人。”人的修为可以逆转社会发展趋势。有道者可以逆转颓势,无道者可以逆转盛世。所谓:有道者长久,无道者短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