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口武进路扆虹园

 午后骄阳 2021-07-28


▲ 扆虹园老靶子路北立面,今武进路453-457号,图片来自上海图书馆

▲ 今日的扆虹园武进路北立面

日前经过武进路,发现几年前名噪一时的扆虹园已经搭起了脚手架,旁边的部分老建筑修复雏形初现。那么扆虹园到底是什么性质的建筑,“扆虹园”又是什么意思?

▲ 鸟瞰扆虹园,图片来自基诺

我没有找到前人关于“扆虹园”名称的解释,那只能望文生义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扆,牗户之间谓之扆。从户,衣声。”《尔雅·释宫》:“牗户之间谓之扆。”郭璞注:“窗东户西也。”邢昺疏:“牗者,户西窗也,此'牗东户西’为'牗户之间’,其处名'扆’。”中国古代的民宅大多坐北朝南,大门朝南,开在中轴线上,大门的两侧开窗,进大门就是厅堂,即今日所谓的“客堂间”,两侧是厢房,厢房与客厅之间应该或必须有分割,避免私人空间(卧室)暴露于公共空间(客厅),而东厢房与客厅之间的分割处叫做“扆”,“扆”相当于户内用于分割的屏障、屏风,所以,“扆”的延伸义就是屏障、屏风等。“虹”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天上的彩虹、霓虹(同时出现两条的彩虹叫做霓虹),如果把“扆虹”理解为“以彩虹为屏风”,只能说有“浪漫主义”的胡思乱想,缺乏的是“现实主义”的真实。而“扆虹园”所处的武进路恰恰是清末民初“虹口”或“虹口美租界”的边缘,如果把“扆虹园”理解为“地缘虹口的边缘的园林”,未尝不可。

另外,“虹口”以前也写作“洪口”,是指一条叫做“沙洪”,即现在虹口港的如黄浦江口,所指的区域不大,近代以后,“洪口”一带被划入租界,租界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较快,于是出现了“外虹口”、“里虹口”、“西虹口”、“东虹口”之类的地名,清末民初,今武进路一带也被叫做“里虹口”,“扆虹园”最早见于著录约1909年秋,1909年8月《申报》连续报道了同一个消息,两江总督张人骏(字千里,号安圃。是张佩纶的侄子)在上海,他“乘坐双马车至长发栈拜会张季直(张骞)殿撰即广肇公所各董后,赴靶子路里虹园宴会”,不过,此后的报道中,“里虹园”全部称之为“扆虹园”。也许,当时的宴会后,有人以为“里虹园”名字太俗气,于是随手拈来,把“里虹园”改为雅一点的“扆虹园”,主人当然顺水推舟,同意了这个建议。

▲ 1918年地图中的虹口扆虹园
商务印书馆民国三年(1914年)版《上海指南·卷五·园林》:
扆虹园。园在靶子路,俗呼“赵家花园”。粤人赵姓所筑。颇似西式园林。非有人介绍,不能任游,然可赁为文明结婚之用。

又近代诗人陈三立(1853-1937,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作《扆虹园》

小园两桃树,也发可怜红。

石窟延蛇蚓,池楼划雨风。

孤游还自圣,群噪已摇空。

步屧搓腰腹,寻诗一秃翁。

▲ 扆虹园花园,图片来自上海图书馆

以后历年出版的《上海指南》的描述大同小异。“靶子路”又叫做“老靶子路”,就是现在的武进路。这里原来是虹口美租界的边缘,整条路基本上是租界的靶子场的靶道,1895年,经上海道准许,租界当局在租界的北面购地建设“新靶子场花园”,就是后来的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20世纪初开始,废弃的靶子场改造为马路,叫做“靶子路”,因为新建设的通往“新靶子场公园”的马路被叫做“新靶子路”,就是后来的武进路以北的“北四川路”,于是,那条“靶子路”后来被叫做“老靶子路”,当然,沿“老靶子路”的建筑都是在建设老靶子路后建造,扆虹园也不例外。

▲ 赵岐峰公像堂门匾,照片来自基诺

现在的扆虹园的建筑的一处门楣上还保留石质门额,上镌刻“赵岐峰公像堂”,没有落款,估计是这一支赵姓的旅沪广东人为他们的始迁祖赵岐峰建造的“纪念堂”,整个扆虹园应该是这支赵姓的广东人的祠堂,未经主人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像堂”一词未见于古籍的记录,望文生义应该是悬挂或放置祖先肖像或雕像的“纪念堂”,古代,人们以“牌位”替代死去的亲人或祖先,而祠堂里专辟一室陈放牌位、纪念祖先,这个房间称之为“享堂”,发声与“像堂”基本一致,我想,这个“像堂”应该就是“享堂”。

▲ 扆虹园中式会客房,图片来自上海图书馆

▲ 扆虹园赵家

上海的广东人很多,20世纪初,估计有80%的广东人居住在虹口一带,所以,扆虹园在上海,尤其在上海的广东人中名气很大;20世纪后的上海虽然是一个大都市,但是上海的餐馆规模不大,几乎没有能够举办大型婚宴的场所,于是逐渐出现了专门办理婚宴的场所,上海的广东人通过私人关系借扆虹园举办婚礼,后来,扆虹园干脆承办场地出租,举办各种宴席。

▲ 扆虹园南立面,图片来自上海图书馆

▲ 扆虹园南立面,图片来自基诺

▲ 扆虹园南侧,图片来自基诺

扆虹园的北门紧挨着老靶子路,占地面积约5亩余,砖木石混合结构,应该是广东样式的中西合璧建筑,建筑坐北朝南,主立面的上下两层均设计为连续拱圈的连廊,底层的连廊,使用半圆的罗马拱圈,二层改为平拱,主建筑分三进,第一进与第二进相连,中间设计为内置天井,上面建有高出于屋顶的天棚,设有气窗,有较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二进与三进之间设计为露天的天井,一些户外的活动可以在天井里举行。

▲ 清末《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专栏绘“野鸳鸯借名文明结婚之可笑”
所谓的“文明结婚”就是摒弃传统的新式婚礼,清末上海出版《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专栏绘有“野鸳鸯借名文明结婚之可笑”,配画文说:
沪上淫风流行,有心世道者,固画焉伤之。而近有一种痴男怨女,于私自结识后虑野鸳鸯之为人笑骂也,因借“文明结婚”之例,公然邀请亲友,择期结婚。以自托于文明之例,不知暗中更有遭人笑骂者;且“文明结婚”四字,几为若辈,玷污殆尽。

▲ 唐绍仪、吴维翘结婚照

▲ 1913年6月1日下午四时,唐绍仪与吴维翘在扆虹园举行婚礼
1913年6月,中国近代政治家唐绍仪(唐绍仪是广东人)与太古洋行买办的女儿吴维翘女士的婚礼就是假座扆虹园举行的。如今无法知道扆虹园举办过多少次文明结婚。不过有几件对于上海来讲属于有影响的事情是在扆虹园发生的。汤志钧先生主编《近代上海大事记》1910年6月2日条说:
日本东京、大阪各报游历记者团由日抵沪,日本总领事有吉明在赵家花园举行欢迎会。代表团成员有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中村明、《京都新闻》后藤长荣、《中外商业新闻》尾崎喜荣、《国民新闻》河上哲太郎、《读卖新闻》皆川秀孝、《太和新闻》大野慕平等。上海各报记者也应邀出席。次日,上海报界同仁在扆虹园设筵欢迎。
这可能是近代中日新闻界的一件盛事。同年9月16日条:
美国实业代表团从日本横滨乘“高丽”号抵沪,共计二十三人。下午,各省寓沪绅商在扆虹园举行茶话会,实业团代表白澜说明此次来华是为了促进两国商务繁荣。

▲ 扆虹园修复效果图,图片来自美达

众所周知,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的“西部开发”时期,美国亟需大量的劳动力,许多华工被当作“猪仔”贩卖到美国,成了进人美国的第一批移民,当“西部开发”接近尾声后,美国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所谓的“禁止华工进人美国”的法令,有效期10年。10年后,美国国会又把这个法令的有效期延长10年,为此,大清政府派杨儒为新任驻美公使,与美国政府谈判,1894年3月17日,中美签订《限禁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约》,美国政府以“保护寓美华人”为借口,限制、禁止中国人赴美。又过了10年,到了1904年,美国政府又提出将条约的有效期再延长10年,于是,全国以上海为中心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中美关系,尤其是中美贸易陷入僵局,过了几年后,中美关系才稍有缓和,1910年9月,美国实业代表团访华就是中美贸易正常化的具体行动,上海的绅商就假座扆虹园举行茶话会,欢迎美国实业代表团。上海的虹口是旅沪广东人最集中地区,孙中山是广东人,在虹口留下了许多足迹,也多次作客扆虹园,许多史料还有待于发掘。

▲ 1911年12月31日,广东香山旅沪同乡会在上海扆虹园为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举行宴会

▲ 1913年4月,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周年纪念会之际,会长孙中山宴请十八省协会代表于上海扆虹园

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上海指南》中还有扆虹园的记录,而在1947年《上海商业行号图》里,原来的扆虹园,分别被一家印刷公司和一家运输公司占用。《虹口地名志》说:“解放初期,该园曾作为虹口区肺结核防治所”,这个我还真的记得,因为读小学时,我在那里拍过“X光”。

▲ 1947年上海地图,扆虹园已废,旧址成了太平洋印刷公司和两江汽车运输公司。

▲ 四川北路18号街坊效果图,扆虹园在右下角

▲ 四川北路18号街坊规划图,12号楼为赵岐峰公像堂,15号楼为扆虹园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1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更多上海往事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