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出我心68:求新求变求突破

 亮影请您看 2021-07-29

2020年第217期

前不久,慕名在网上看了这部战争大片《1917》,电影讲述的是讲述了一战时期两名英国士兵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险穿越敌境传递重要情报的故事。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

所谓“一镜到底”就是:看起来不加任何剪辑手法整部电影从开头到结尾摄影机全程跟随片头开机片尾关机

故事的灵感源于导演萨姆·门德斯的祖父,导演的祖父参加过一战。但这并不是关于他祖父的故事,只是电影中传达的牺牲精神是相似的。

该片主要在英国取景拍摄,导演门德斯和摄影师罗杰·迪金斯(曾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摄影师)花了9个月时间筹备。由于主要是外景拍摄,受天气影响很大,只能用自然光拍摄。

影片基本采用手持摄影,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没有场景是重复的,要不断穿梭野外,还要保持镜头连贯性,有时要用钢索吊起摄影师和摄影机拍广阔的场景。

整部影片是一个长镜头,必须按照顺时序拍摄,为了连戏,必须在阴天拍摄,如果遇上猛烈的太阳,剧组就停工,改为彩排。彩排期间,剧组工作人员都会抬头看天空,看云层何时能够遮住太阳。等到云来了,剧组就争分夺秒进行5分钟左右的拍摄。

为了挑战“一镜到底”最长的拍摄时间是8分半钟。然后用技术手段将多个较长的镜头组接起来,让整部影片看起来是一个镜头。观看过程更像是第三人称的游戏场景,跟随主人公一路前行,虽有些单调但代入感还是很强的,感觉很流畅,观众全程目睹了全部过程,感觉很过瘾。当然这种手法并非这部电影首创,但这部电影动用现代技术将它作出了极致美。

1
回想起冯小刚在《芳华》里也有一段表现战争的一镜到底的片段,但那也是几分钟时间,难度都不小,整部电影一镜到底,其拍摄难度可想而知了。冯小刚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里运用了圆形画面,一改电影矩形画面的常规,让人耳目一新。
2
以前看过的《死亡录像》采用伪纪录片的手法,将现场的紧张感传达的很逼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作为恐怖题材的影片,画面的晃动和不稳定不仅不会让人厌烦,反而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3
张艺谋的电影《有话好好说》,摄影也极其大胆,也是要反常态,平常的电影画面稳重,讲究构图,稳定,即使运动也会很流畅,有规律,但这部电影里的画面像一个不懂摄影的初学者拿着摄影机拍摄一样,时刻不停地在运动,伴随影片故事的节奏,感觉也挺切合。
4
电影《越光宝盒》片头的字幕尤其有新意,它出现几个著名演员的名字后出现了一行字:以上人员未参加本片演出!真是搞笑到家了。
5
电影《大佛PLUS》里,男主说朋友:你怎么骑个粉色摩托车?朋友很不屑地说:靠北!我们这是电影,你不说观众怎么会知道我的摩托车是粉色的?话音刚落,在整个画面都是的情况下,唯一摩托车呈现出粉色,这又是一个很自然的惊喜,感觉到导演的调皮和独具特色的创意!
6
胡戈自编自导自演的短片也有很多精巧的创意,有一个故事(记不得片名,抱歉)双方正在比赛,其中一方胜利,欢喜地跑上领奖台,抱着奖杯流泪、欢喜,观众喝彩,伴随着《难忘今宵》的音乐,片尾字幕也由下往上飞着,想不到失败的一方忽然冲着镜头生气地喊:比赛还没结束,你高兴什么了,导演,比赛还没完,你放什么字幕了?接下来就呈现出倒带的效果,飞了一半的字幕火速地退回去,音乐戛然而止,剧情继续,比赛继续……

……

限于观影范围有限,仅列举以上例子,推而广之,每一个创意都是不拘泥于常规,追求与过往不雷同,求新求变求突破的过程。也许对于观众来说只是会心一笑,或者一份惊喜,但对创作者来说每个创意从构思到实施到实现都经历了艰难的孕育过程,真的不简单。

求新求变求突破,不仅要突破过往的常规,也要突破自己的惯性思维,突破自己的常规,因此难能可贵,值得点赞,更值得借鉴学习。

人都有审美疲劳,如果没有改变,没有创新点,也就会失去吸引力,因此创作者必须脑洞大开,探索更新的领域,尝试更新的手法,才能不断突破过去的限制,推动某项事业向前发展。

人也要和自己斗争,和自己的过去斗争,和别人的特色斗争,争取有更新的东西出来,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总有一些人去尝试开拓新的领域,尝试新的东西,带给我们新的惊喜,新的意外。
求新!不断创新!

求变!不断突破!

谁停留在旧的上面止步不前,终归会被时代所淘汰,被社会抛弃,因此,必须主动求新求变突破

2020.11.30夜随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