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课堂1048 || 这样做可以放下恐惧——给饱受焦虑折磨的妈妈一些建议

 xiaotunwh 2021-07-29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早上好

欢迎您来到博瑞智早课堂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文章是

这样做可以放下恐惧——给饱受焦虑折磨的妈妈一些建议

01

最近,很多妈妈在后台或微信跟我们交流的时候,话语中全是浓浓的焦虑。那种痛苦和无助,我也有切身体会,很心疼她们,但靠几句简单的语音或几条短信的交流,最多只能给到一些暂时的疏导而已。

也有家长说,读我给孩子写的信可以缓解她们的焦虑。

所以,焦虑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泥潭,让我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们都知道“担心是一种诅咒”,也知道要“放下恐惧,从爱出发”。

可是,孩子不好好学习、不写作业、成绩很差、打游戏成瘾、结交社会青年等,还有一些孩子已经辍学在家,不洗脸不刷牙不出门,黑白颠倒打游戏等,在这种状况下,让他们的父母放下恐惧,不去担心,确实是太难了。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孩子是爸爸的期待,是妈妈的命。

所以,你让父母,特别是妈妈怎么能够对孩子的这样一种生命状态做到不去恐惧呢?

妈妈们泪眼婆娑,走投无路的状态,太让人心疼了。在这里,我要抱抱你们:没事的,会好的,别怕。

02

学过家庭教育的妈妈总觉得我现在没有恐惧,就是焦虑。其实,焦虑的根源还是恐惧。当你恐惧的问题无力解决,而又逃避不了的时候,焦虑就产生了。 

所以,我们依然被恐惧牢牢的捆绑着,甚至是淹没着。

大家都知道,恐惧来源于未知的不确定性,也就是我们失去了掌控感。如果,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那恐惧自然就会消失。

现在我们倒推一下:要想放下恐惧,就要有掌控感。

用在孩子的这件事上,就是说孩子的未来要在我们的掌握之中,恐惧自然就消失了。

毫无疑问,天底下每一个父母都想具备这样的超能力。

其实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是有设定的。古话说:未定生,先定死。

每个人都是带着他的人生剧本框架来到人间的,宇宙大生命给每一个人都设定了他最完美的结局。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轨迹和机缘,孩子也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想,如果孩子休学了,那是他剧本里本来就有的情节。休学一年也好、两年也好,本来就是这样设定的,怕什么呢?

当然,你可能会说,既然一切都是天定,那我还不如躺着吃啦,还要奋斗干什么?

其一,人,一直躺着吃不仅不舒服,而且很痛苦的。你问问休学在家的孩子就知道了,那种感觉比上学还痛苦得多。

其二,每个人来的时候,只带了他的剧本框架,内容和细节的填写,就是人们奋斗的原因。

每个人都是他人生剧本的合著者,也是这部剧的主角。同时是别人剧本的配角。

孩子是他人生剧本过程和细节的创作者,也是唯一的主角。父母是主要的配角,老师、同学、朋友占的戏份就更少。

作为配角的父母,千万不要去抢戏。你在别人的剧本里抢戏,不仅会干扰主角对的剧本的创作和表演能力,而且会给自己带来痛苦烦恼。正因为我们以前抢了孩子的戏,才让孩子有今天不能胜任的现象出现。

当我们弄清楚了这一点后,就会放下了恐惧,坦然地接受现状。         

03

以下是我面对焦虑情绪的梳理:

1、觉察。例如,孩子看手机不写作业,你已经提醒3次,那说明你已经焦虑了。

2、叫停。告诉自己我很焦虑,我要停止。

3、抽离。跳出焦虑泥潭,看看你有没有强行跟孩子互换角色。

4、配角。回到配角位置,给孩子自己编写剧本的权利。一定不要叫第4次,那样就是抢戏了。

5、信念。每个人都想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剧本的中心思想,是宇宙大生命给人定的基调。孩子一定会按照这个基调来创作他的人生剧本。

6、相信。相信孩子比你还了解他自己,相信他一定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安排。

7、心疼。对想好好学习又放不下手机,想上好大学又不肯返校的孩子,要真心的心疼他。他不是不想上进,而是真的做不到。他也不愿意做这样的自己,甚至他很讨厌这样的自己。他的疼痛、恐惧和焦虑,要比父母还要多。

8、接受。如果孩子暂时不能去学校,或者去了又回来。就说明他的剧本里本来就有这样的章节,他需要再受一次折磨。笔在他手上,我们改写不了,就坦然的接受。

9、完美。一定要记住,孩子人生剧本的框架的结尾是完美的。不管中间经历再多的苦难,也只是为了完美做铺垫的。宇宙大生命不偏不倚,给每个人都是这样设定的。人生很长,拉远了,你就能看明白。

10、陪伴。在尊重、理解、鼓励、信任,做一个配角对主角最好的陪伴,一直到配角任务的完成。

04

无条件的爱、接纳所有的基础上,只要做两件事:

1、离开焦虑的场景。当你和孩子处在一个胶着状态下的时候,主动离开现场。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出去转一会。让自己有空间来梳理自己的情绪,也好让孩子有空间梳理他情绪。如果你们一直僵持,焦虑会相互影响碰撞,不仅会倍增,而且会产生出其它负面的东西。

2、学习并实践。建议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阅读董进宇博士所著的《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书中不仅讲了家庭教育最容易陷入的误区,还提供了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责任心、学习兴趣、良好习惯……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的教子当中,孩子一定会一天比一天优秀。

05

最后要说一点,关于“静待花开”。

我想的是,所谓的静待花开,又是我们在设定孩子的剧本了。我们设想这样一个花开的结局来消除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恐惧。

什么是花开呢?返校?上大学?好工作?好对象?好地位……?

我想每一个生命都是以盛开的姿势来到人间,每一个过程都是他独特绽放。

我们的孩子也是,他们本来就是一株盛开的花,而且香气袭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