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头条

 老梧桐 2021-07-30
我用一个方子,为病人消掉了息肉,我想说:行医,无愧于心就好,想无愧于所有人,真的很难。

俗话说:良言难劝该死鬼,慈悲不渡自绝人,治了40年病,我见过不计其数的病人,但是有的病人,我却不愿意治,也治不好,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相信中医,你说能治好,他们不信,开了方子,也不按时服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医生和患者也一样,治病连医生都不相信,又何谈治好呢?

就像我们今天要说的息肉,很多人宁愿去做手术,也不愿意吃中药调理,但是做了手术,没过多长时间,又长了出来。

息肉这东西,和结节,囊肿、肌瘤、增生一块属于”实病“的范畴,是一个果树上结出的果实,摘了,明年还会再长,要想一步到位,就得把果树挖了。

很多人问,息肉不做手术,又能怎么治?吃中药有没有用呢?

半年前,门诊有一位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后来感觉右上腹胀满疼痛,做B超,发现3个胆囊息肉,最大的0.6cm×0.8cm,医生建议手术,他感觉不太靠谱,就在家人的建议下想先找中医试试。

我仔细看了情况之后,先让他不要害怕,这种病,中医调理恢复的几率很大。

拟方:柴胡,乌梅,黄苓,白芥子,威灵仙,薏苡仁。

结果,患者用了一个礼拜,右上腹胀满疼痛的情况就缓解了,我调整了药量,让他继续用,一个月后,3个息肉已经不见了,就好像没有来过一样,去医院做检查的时候,把当初让他做手术的医生吓了一跳。

治病,首先要搞清楚疾病是怎么来的,搞清楚了这一点,病就等于好了一半,那么,胆囊息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行医多年,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

①肝气不疏:人常说肝胆相照,肝和胆,本来就是一家,唇亡齿寒,常年累积在肝胆里的各种情绪,就成了肝胆里的毒,以息肉的形式留存了下来。

②痰湿困脾:脾主运化,人体内只要多了不应该有的东西,多半和脾不能很好地升清降浊有关系。

③湿热内蕴:胆囊炎就是湿热聚集最终爆发的结果,作为胆囊炎的老大哥,胆囊息肉也和胆囊里面的湿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搞清楚了这三点,接下来就是用药:

在这个方子里,柴胡可以疏肝利胆,解决肝气不舒的问题。

白芥子去除痰湿,历代医家形容它“顽痰可搜”,意思就是再顽固的痰湿,遇见它也要束手。

黄苓清热燥湿,它不但可以清除胆囊里的湿热,全身的湿热,都可以一网打尽。

薏苡仁不但可以清热、除湿、排脓,还可以健脾,脾主运化,也主肌肉,身体表面的恶肉也好,内部的恶肉也好,都离不开健脾。

最后,有人问,乌梅和威灵仙是干什么的?

如果说上面是治本的药,那乌梅和威灵仙就是治标的药,就好像做手术一样,乌梅主收,把息肉牢牢抓住,然后利用威灵仙的穿破之力把它破开,息肉无非是一些痰湿、淤血、水饮等垃圾兴风作浪,这一步就叫做给邪以出路。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让大家找中医治病,更不是找我治病,它能帮助多少人,就会得罪多少人,但是我觉得,生而为医,对得起病人,无愧于心就好,想要无愧于所有人,真的太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