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同花园前传

 乔茗星 2021-07-31

哈同花园被中苏友好大厦覆盖后竟然没留下一丁点痕迹吗?

那年哈同妻子罗迦陵烧香遇到乌目山僧。

慕其名聘山僧设计哈同花园,建造历时六年竣工。花园位于静安寺路(即南京西路)、占地300亩名叫“爱俪园”。

当年花园风光漪涟、辉煌雅致哈同诚聘名人雅士在园内兴办学校。收藏文物出版书刊,并领养一批子女,还在园内宴请军政工商各界,召开赈济救灾大会还给清代遗老僻静等等。

设计者是乌目山僧。原名黄宗仰,在上海清凉寺出家。自幼博览全书,旁及释家内典。花园曾经拥有:

舸舫亭阁、奇花异草。方圆20公顷26个景点,处处胜似仙境。

哈同死后花园渐渐衰落。

1932年工部局辟通威海路通向长浜路(延安路),威海路就穿过哈同花园的东南角向西延伸而去,汇拢上了延安中路(当时已改名福煦路)。

哈同花园藏书楼门口从此就有了威海路。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本的敌对交战财产花园没收。

1945年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把哈同花园财产从日本人手里接收下来后,哈同花园东南面的图书馆藏书楼辟了出来,整修了一下建立了座新萃女子中学。

1959年新萃女中改名成卫星中学。

卫星中学那幢古色古香的教学楼前面的大操场上,原来是有一个木头搭建的主席台。后来风吹雨淋木头架子坏掉了再后来用水泥砖头砌了一个主席台。

1980年卫星中学并入了爱国中学。

1993年爱国中学把原教学楼(哈同藏书楼)拆掉变成了操场。

新造了5层楼的教学楼,教学楼底楼沿着威海路开设了几家商店。

可怜,哈同花园最后的蛛丝马迹永远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