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苹果M1芯片的不断发力,Intel EVO认证的不断推进,附带雷电接口的笔记本和主机越来越多了,随之而来的是相应的雷电附件的跟进,这些附件包括了常见的雷电拓展坞、雷电固态硬盘、雷电接口显示器,雷电接口显卡拓展坞,如果合理搭配这些设备就成了一件难事,雷电附件相对价格偏高,而且在外观形态上和C口接近,给不少消费者造成了一定困扰。 我这里也是积攒了很久,才凑齐这么一桌雷电设备,除了雷电显卡拓展坞都全了,这里也来分享下。 什么是雷电协议 我们首先要了解下雷电协议的具体内容。 这玩意最早是苹果和intel联合推出的协议,从问世之初就自带高速特性,雷电协议已经发展了四代,迄今依旧是带宽最高的协议之一。 雷电三和雷电四的带宽是一样的,均为40Gbps,融合了PCI-E 4.0数据传输协议和DisplayPort视频协议,同时还能提供最大100W的供电能力。 总带宽40Gbps,其中18Gbps为图像传输带宽,剩余22Gbps为数据带宽,图像传输带宽是动态调节的,而且具备分配带宽的优先权,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借用数据传输带宽。 通过雷电三/四接口,最多可以外接两个4k 60Hz显示器,或者一个5K 60Hz显示器,菊花链状态下的两个4K 60HZ显示器通过动态调整会占据绝大部分带宽。 同时雷电还可以实现菊花链链接功能,也就是可以通过多个多雷电接口设备一路拓展下去,直至耗尽所有的带宽资源。 雷电设备主机 目前使用最多的雷电接口主机,是苹果系产品,上到Mac Pro,中到Macbook Pro、iMAC,下至Mac mini,都可以看到雷电接口的影子。 而其他设备方面,只要通过了Intel EVO认证的笔记本也都具备雷电接口,有一些不能满足EVO认证的笔记本也会带上一个雷电接口。 雷电接口的Win本其实型号挺多, 像我体验过的LG gram、红米Pro、VIAO FH14都具备雷电接口,除了LG gram是通过了EVO认证外,后两者都不是EVO成员。 接口数量方面,大部分Win本都是提供了一个雷电4接口,少数提供了双雷电四接口。 通过EVO认证的LG Gram 侧面可见双雷电四接口。 没有EVO认证的红米笔记本也具备一个雷电四接口。 在PC主机方面,华硕的PA系列生产力主机通常也会带有雷电接口,部分其他品牌或出于定位原因,或多或少也会带有雷电接口。 华硕PA系列创意设计台式主机是早期支持雷电接口的品牌主机之一。 而在数量方面,苹果就是一枝独秀了,入门款M1芯片的iMac和Mac mini都是双雷电接口,不过M1芯片的Mac mini带宽上有阉割,单个雷电接口带宽连接不了两台4k显示器,只能曲线救国。 上图为M1版本的Mac mini,可以看到双雷电接口共用一个闪电标识。 同样的,华硕PA系列主机也是阉割版非全血雷电接口,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何判断是否满血雷电接口,其实最简单的方法是测试单个雷电接口是否能连接输出两台4K显示器,其次是厂商一般会宣传满血雷电带宽这个特性。 雷电接口显示器 这是属于比较奢侈的产品线,不过但凡和雷电挂上钩的设备都不便宜。 显示器为什么要带雷电接口? 简单来说,显示器带雷电接口,可以有效将主机(PC or MAC)—显示器—拓展坞/第二台带C口或者雷电接口显示器连接为一个整体,减少不必要的线材占地。 你只需要两根雷电数据线,就可以完成之前需要多根数据线、视频线以及供电线才能完成的场景。 如果想要完成雷电菊花链的连接,显示器至少要具备双雷电接口,从我目前了解的雷电接口显示器来看,基本都具备双雷电接口甚至更多。 这里以明基最新推出的PD2725U为例,接口方面标识了双闪电,妥妥的标准雷电接口显示器。 明基PD2725U的两个雷电接口,一个主雷电接口,一个副雷电接口,主雷电三用于连接主机,同时还能提供65W供电;副雷电3用于连接其他设备,比如另一台具备雷电三接口或者C口视频传输能力的显示器、拓展坞、其他配件等。 使用中可以搭配Macbook Pro,笔记本使用,仅需要一根雷电三数据线。 鉴于苹果设备为雷电设备主力,PD2725U还配备了PD系列特有的M-BOOK模式,可以贴近苹果屏的显示效果。 M-BOOK模式下双屏色彩基本一致了。 PD2725U支持雷电菊花链,也就是主机-显示器-拓展坞/显示器/其他附件。 比如PD2725U的副雷电口可以连接另一台显示器,笔记本仅仅用了一根线,就实现了双显同屏,键鼠硬盘等接在显示器背侧的USB接口上也可以分别切换控制两台笔记本,实现桌面无比整洁的场景。 左边这两台显示器都是4k 60hz规格的显示器,一个雷电三接口最多可以串联带起两台4k 60hz显示器,或者一台5k 60hz显示器。 亦或是你有笔记本外接显示器的习惯,笔记本通过一根线,连接了显示器,显示器同时又拓展外接了一个雷电扩展坞,雷电拓展坞可以继续外接显示器,你也可以用拓展坞实现其他方面的拓展,只要在带宽限定的范围内,都可以随心所欲。 鉴于雷电三显示器的价格都比较偏高,我个人建议一台雷电三显示器就够了,菊花链的功能,可以搭配雷电三拓展坞一起使用,这样依然可以在实现双显的基础上,也能完整外接其他设备。 如果你想采购一台雷电三显示器,支持高P3色域,以及色彩精准度也是必考虑的。 PD2725U的色域实测为94%P3色域,而色彩精准度实测成绩为0.92,远高于官方小于3的宣传,反向宣传大抵如此。 PD2725U还多了一个双色彩模式,可以对比不同色域下颜色的差异,为日常工作提供了一些便利,比如影像视频工作者。 如果是我这种多主机和笔电共用一个显示器和一套无线键鼠的用户,PD2725U的KVM自动切换功能以及PIP/PBP功能,就非常实用。 目前雷电三显示器可供选择的并不多,从显示器发展趋势来看,P3色域正在成为主流,如果你有类似的需求,不妨把主要方向考虑在色域色彩精确度以及方便使用上面。 雷电三数据线 雷电设备价格都比较高,雷电三数据线也不例外,雷电三数据线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一般来说,区分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往往是价格和长度。 超高的带宽,决定了决定了线材质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传输的质量,而长度越长,衰减会加剧,这个时候只有主动式的雷电三数据线不会受影响。 目前最长的被动式雷电三数据是苹果那根80公分,正常一般在售的被动式雷电三数据线大约都是50cm上下。 我之前用过华硕的雷电三显示器,附赠的一根1米的线,虽然标识了闪电雷电三标识,但是毫无疑问是被动式的,因为它的带宽只能达到20Gbps。 这也是为什么雷电三数据线不同长度价格会差异那么大的原因。 除了部分雷电三设备会附赠被动式雷电三数据线,一般也都比较短,我自己也准备了一根绿联2米长的主动式雷电三数据线。 这根2米长度的雷电三数据线被我用于M1 Mac mini与Lacie 桌面雷电三硬盘的连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配件之一。 雷电拓展坞 这是属于最常见的附件,充分利用雷电接口的高带宽,实现多接口的拓展,对于苹果系主机和笔记本颇为使用。 以绿联雷电三拓展坞为例,也是市面上性价比相对比较高的雷电拓展坞,这类拓展坞通常接口异常丰富。 绿联雷电三拓展坞,提供了双雷电三接口,5Gbps传输速率的USB-A接口,以及3.5mm耳机插孔、SD卡以及TF卡插槽。 除此之外,网线接口、DP视频输出、10Gbps的USB-A口也都具备,甚至还有个10Gps传输速率的C口。 因为带的设备太多,还需要支持雷电接口供电,所以这类雷电三拓展坞的电源适配器体积都非常巨大,无一例外,本身也需要提供一些散热输出口,底部可以看到一圈都是散热孔。 关于雷电三拓展坞,我还是想提及一些选择建议,如果你日常中具备SD和TF卡的设备,那么选择的时候最好选择带有这两个卡槽的设备,还要具备高速读卡能力,不然就尴尬了。 我也关注过一些雷电三拓展坞,并不是所有雷电三设备都具备这两个卡槽,这个和价格也无关,纯粹是设计原因。 另外就是C口,现在C口设备越来越多,迟早会一统江湖,如果你手头有不少C口设备,那么还是多关注一下这点。
如果只是C口的拓展坞,带宽限制的比较多,无法做到连接这多设备,图上我连接了这么多设备,甚至包含了一个4k 60hz显示器,但是对于雷电三拓展坞来说毫无压力。 当然因为数据享用优先带宽,当你外接两个4k 60hz刷新率显示器,数据传输带宽被占据的就更多了,因此会带来数据传输速度的下降。 不过绿联这款雷电三拓展坞虽然性价比不错,接口方面也挺齐全的,但是两个雷电三接口放置于前面板,使用上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适应,如果将后置的两个接口和雷电接口互换位置,或许会用的更顺手一些。 使用中测试了一下拓展坞表面的温度,基本维持在40度左右,温控维持还是不错的。 雷电三固态移动硬盘
固态移动硬盘本来就不便宜,冠以雷电三接口的固态硬盘,价格也非常夸张了。 不过价格夸张,性能是实打实的,不过能彻底发挥雷电三固态硬盘恐怖的传输带宽,目前怕是只有电影机的超高码率素材才能做到。 这么高的读写速度,在应付超大容量文件传输时就非常爽快。 以LaCie Rugged SSD Pro雷电三固态硬盘为例,在支持雷电四接口的红米Pro Win本测试读取速度均为2900MB每秒,写入为1500MB每秒左右。 Macbook Pro下会跑到更好的成绩,读取速度2500MB左右,写入速度2000MB左右。 雷电三固态硬盘胜在性能,如果你有大文件传输的重度需求,比如商拍视频后期剪编,品牌的雷电三固态硬盘安全和高性能的特征能保证任务圆满顺利进行。 LaCie Rugged系列本身主打高防护,而固态硬盘的特性在物理层面上明显更占优势,1+1的后果就是这块固态可以承受3米跌落,2吨抗压以及IP67级别防水防尘,搭配品牌方的5年质保,商业超高分辨率的后期剪辑完全可以信赖。 目前视频剪编方面4k分辨率已经开始普及,而商业已经开始推广6k和8k分辨率了,到时候估计只有雷电三的固态移动硬盘或者磁盘阵列才能承受如此海量数据传输。 雷电三硬盘盒子 如果你也想以较低成本体验雷电三固态硬盘的速度,也不是没有其他选择,市面上也有类似的雷电三固态移动硬盘盒。 比如绿联的雷电三固态移动硬盘盒。 相对于成品雷电三固态移动硬盘,这类半成品盒子搭配M2 SSD,成本相对会低不少,劣势自然是没有了品牌方的质保和三防和数据保密特性。
这类雷电设备固态移动硬盘盒一般散热会做的很好,毕竟自己搭配的M2 SSD本身只具备被动散热能力,像是绿联这款雷电三固态移动硬盘盒还提供了散热片,可以辅助散热。 通体为磨砂质感铝合金材质,有利于主动散热,侧面为熟悉的雷电三闪电标识,以及一个指示灯。 内置的主板芯片,感兴趣的自己可以百度查找一下,做工还不错,不过仅支持2280长度的M2 固态硬盘。 你可以选择读写速度高达5000/4000MB每秒左右的高速SSD,但是碍于雷电三数据传输只有最高只有2750MB每秒(其他带宽为视频带宽),这样做就完全浪费了高性能SSD的性能。 正常场景下选择读写速度为3000/2000MB每秒的固态SSD就足以发挥雷电三接口的能力。 连接雷电四接口的Win本测试。 这块本身读写速度为3000/2000的PCI-E M2固态硬盘发挥了几乎全部的实力,顺序读取为2800,顺序写入为1600。 换成Macbook需要注意,要格式化一下,否则系统不认。 Mac下测试成绩也接近,顺序读取2458,顺序写入1548。 相对同容量的品牌雷电三固态移动硬盘,成本大约只有50%-60%,适合尝鲜,或者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没那么大的用户。 这种搭配也是挺好的,不过绿联这款雷电三固态移动硬盘盒不兼容Type-C口,算是有点小遗憾吧。 雷电扩展坞+桌面硬盘二合一设备 这也是一类雷电设备,将存储空间和扩展坞二合一了,代表品牌有希捷和LaCie。 希捷酷玩游戏扩展坞
比如希捷的酷玩游戏扩展坞,也是雷电接口,内置了一块4T机械硬盘,同时还预留了M2 SSD的接口。 固态可以提升使用体验,而机械的大容量负责存储空间,1+1大于2,个人感觉这种组合效果还是不错的。 接口方面,还比较齐全,但是没有SD和TF卡槽,也没有C口,其他的,包括DP视频输出、网线接口、耳机和麦克风输出都具备。
这类设备是必须要雷电三数据线和雷电主机相连接的,如果只是C口和非雷电三的Type-C线,只能识别出来机械硬盘。 速度方面,内置的SSD基本上都能达到2900和1700MB每秒的顺序读写数值。 因为具备双雷电三接口,我们也可以玩显示器拓展,就是笔电/主机雷电三数据线连接希捷酷玩游戏扩展坞,扩展坞通过雷电三数据线连接显示器,形成完整的链接,如果你的显示器也具备双雷电三接口,那么还可以一路扩展下去。 LaCie 1big Dock 和希捷酷玩一样的设计类型,不过不支持固态M2的扩展。 外观,这套经典的设计语言其实延续了很久,LaCie之前很多桌面硬盘都是类似的造型,不过经典设计元素还是挺耐看的。
相对于扩展坞功能,LaCie 1big Dock更偏重存储空间,预留的外部接口相对偏少,仅提供了一个10Gbps的USB 3.2接口,一个支持高速SD卡的卡槽,背后一个DP视频输出口,以及双雷电三接口。 我自己目前在用的就是这款雷电三拓展坞设备,主要搭配M1 MAC mini 用做存储用途,剪辑视频会外接一个固态移动硬盘。 无论是希捷还是LaCie,这类将存储空间和扩展坞二合一的设备多多少少在扩展性上会有一些不足,但是针对的使用群体定位还是很精准的,如果你注重存储空间,那么这类设备也是很方便的。 关于雷电设备选购的最后建议
这篇清单唯独落下了显卡拓展坞,从性能损失上来说,目前的雷电三显卡拓展坞对于显卡性能上来说是极其浪费的,而雷电四接口的显卡拓展坞损耗会降低至一个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只是大品牌的雷电四显卡拓展坞遥遥无期,只有一些小品牌推出了类似的产品,我这里也就没有尝试购入或者借入的方式拿到产品来完成这篇清单文了。 雷电设备可供选择的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就是搭建全套雷电设备,成本有点高,各位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酌情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