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在鄂尔多斯的苏勒德祭坛,女人是不可以上去的

 阿陆的行摄馆 2021-08-03

        苏勒德祭坛是成吉思汗陵的附属建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镇的成吉思汗陵大殿西南侧,是供奉成吉思汗战神、军徽的地方。

         庄严肃穆的成吉思汗陵距鄂尔多斯市区40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成吉思汗文化主题旅游景区,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再现了蒙古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和成吉思汗伟大的精神。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

          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

          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遗憾的是室内不让拍照,只能远远的在室外窥其一斑。

            “苏勒德”是蒙古语,意思是“徽标”。所以,苏勒德,就是成吉思汗的军徽,是他所向披靡的战旗、护佑他战无不胜的“保护神”。祭坛高15.4米,直径54米。

          以主苏勒德和四柄陪苏勒德组成的“四斿(注1)哈日苏勒德”是成吉思汗所向无敌的战神,平安吉祥的保护神,是成吉思汗勇往直前精神和压倒一切邪恶的力量的象征。

            传说有一次,成吉思汗与敌人征战失利后,召集将士举行了题为 “ 军心似铁 ” 的演讲。成吉思汗直讲到黄昏时分,天空星月辉映,他仍在反复强调 “ 军心似铁,感召日月 ” ,此时,只见一道光亮划破天空,一颗巨星落在离地面一人多高的地方,成吉思汗令三军将领代取未成,不禁心里豁亮,他立即亲手卸下赤色马的雕花金鞍,取下红缨金盔,跪在马鞍上祈祷忠诚的心愿,换来是的一只光闪闪的铁质矛落入他的手中。他令将领用黑公马鬃作衬垫,用万羊鲜血来祭祀,并说: “ 这就是民心、军心、胜利的军徽,就叫它 ' 苏勒德 ’ 吧 ” 。从此,苏勒德护佑着成吉思汗每战必胜。

            在祭坛前立有石碑温馨提示:蒙古族传统礼俗中妇女不上苏德勒祭坛拜谒,认为对其身体不利,望广大女性游客周知……

              习惯性的追根溯源,在寻籍阅史的同时,也长了不少知识,或许这才是旅行的意义吧。图(注2)

           踏上苏勒德祭坛,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股岁月悠悠的沧桑和金戈铁马的豪迈。只叹一代天骄,今何在?!

             就像这阳光洒落,留下一地错落有致的传说。

             遥望不远处的衣冠冢(注3),再叹不世英雄,若能多战三十年,这天下想必都是可汗的!

            苏勒德的祭奠,主要有正月初一的年祭;正月初三的春祭;一般每月初一、初三都举行小祭;阴历四月初三,举行夏营地祭奠;阴历七月十四举行大祭奠;每逢龙年的阴历十月初三举行一次苏勒德大祭之后,初五到明安木都去进行13年一次的壮威大祭奠。但平时,也会有虔诚的信徒前来祈祷拜祭。

              在成吉思汗陵,到处都堆积着厚重的历史,铺垫着无数值得推敲的人文。很想静静地作一名达尔扈特人,一星期甚至一个月半年,细细品味可汗的历史和蒙元文化。达尔扈特是蒙古语,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担负神圣使命的人”。至今为止,达尔扈特人已经忠诚地为成吉思汗守灵近八百年,人口现有人口大约两千人。

注1:

        斿 [liú]:古同“旒”:1、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 2、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

注2:

        出自2016年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哈日苏勒德考辨》。

注3:

        如《黑鞑事略》所言:“(蒙古人)其墓无冢,以马践蹂,使平如平地。若忒没真(铁木真)之墓,则插矢以为垣,阔逾三十里,逻骑以为卫”。据《蒙古秘史》记载,蒙古皇族下葬后,先用几百匹战马将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种草植树,而后派人长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迹方可离开,知情者则会遭到杀戮。伊克昭盟最后一位札萨克郡王奇忠义认为:“从蒙古人的习俗和过去信奉的萨满教讲,祭奠先人主要是祭灵魂,不是祭尸骨。

后记:

        写到这里,已近凌晨一点,世界很清静,想想翻阅和回忆的过程,枯燥并快乐着,每一次旅行结束,都应该有一次这样的总结吧,或许,这样才更有意义。

        内蒙行的视频(流水模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