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迷失泰国 Lost in Thailand(上篇)

 铺开生活的纸 2021-08-03

前段时间我从单位离职了,在没有找好下家的情况下不顾亲友们“骑驴找马”的建议匆匆结束了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我总觉得自己的生活里缺少一些东西,换句话说,我觉得自己有点迷失。

之前,好友Fanny说她想利用探亲假和年假去泰国旅行,说是现在正处于旅游淡季,而且有特价机票,再加上泰国本身物价相对较低,整个行程花不了多少钱。她的话的确让我有些心动。再加上面试军队文职人员的失利,让我更需要找个机会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于是,在我大致了解了办理泰国落地签所需手续和材料之后,就下单买好了往返机票。因为,只有南方的城市才有特价机票,所以去程买的南昌到曼谷的航班,返程买了曼谷飞长沙的飞机。第二天我就去银行换取泰铢,这是我第二次在银行换外汇,此前一次是带着非洲朋友兑换美元;第三天坐火车去了南昌,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座城市,在当地带了一天,参观了上次没来得及的江西省博物馆海昏侯出土文物展。

在南昌登机之前,接到了中科院遥感所打来的电话,要我去面试,我说我即将飞往泰国旅行,没时间参加面试了。之前面试的一些单位,我也不在意是否入围了,因为一到泰国国内的卡就停用了,失去了通过电话联系到我的途径。总之,这次就是说走就走,不管不顾了。我把这次旅行看得很重,因为这不仅是我第一次出国,也对处于特殊时期的我有着特别的意义。

118日 曼谷

8日下午到达曼谷,在飞机着落素万那普机场之前,各种窗户俯瞰这座异国城市的风情,心里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很艰难地把自己按在座位上。在机场办落地签排队耽误了一些时间,期间也出了个小小的意外,因为没有提前订好酒店,差点被签证官拒签,几经周折终于订好酒店再去办理,顺利通过,看着护照上盖上的泰国移民局的钢印,对即将开始的泰国之行充满了期待。

机场有很多中国人,他们当中很多人的英文水平都很“一般”,我也志愿地帮助很多人填签证申请表,给没提前兑换泰铢的两名中国游客兑换了4000泰铢(签证费),告诉一位一直站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的中国老人“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优先办理,不用排队”。。。老人他们一家人办理完落地签之后,跑过来专程跟我说声“谢谢”。这既是因为我是一个热心的人,也是因为我按耐不住自己作为一名翻译的职业习惯,总是希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够更顺畅一些,即便双方说着不同的语言。

晚上去传说中的拉差达火车夜市逛吃,夜市里各种美食令人眼花缭乱,价格都很便宜。我从夜市走了一圈,一阵胡吃海喝,从饥肠辘辘,到拖着圆滚滚的肚子。毕竟,美食不可辜负!

119日 曼谷

传说中的暹罗广场,确实处处流露着曼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繁华。商场电子屏陆续滚动出苹果、三星和华为的广告,可以看出三家在泰国市场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也几乎是世界市场的缩影。

大商城让人目不暇接,穿梭其中甚至比在北京时还没有底气。看到商品上的标价,总是不自觉地换算成人民币,比对一下国内的价格。

泰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民都是佛教徒,他们对信仰十分虔诚。很多大商城门口都有一些佛像,供信徒瞻仰和叩拜。在行走不到几百米的距离,就遇到了伽内什(Ganesha)象头神和泰国最受推崇的四面佛,也遇到络绎不绝的叩拜的人群。

当时天下起了小雨,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热情。四面佛前等待敬香的人排起了长队,有人在已经有些积水和泥渍的地上跪了下来,头贴到了地上。。。这一刻,我被他们的纯粹感动。

中午去了据说是泰国最好的东南亚菜餐厅网红店Inter 吃了饭。果然名不虚传,物美价廉,消费200泰铢,合50多点人民币,值得推荐。

下午去泰国最好的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朱拉隆功大学),这所有这101年校史的学校,以理工科见长,被誉为泰国的清华。走进校Chu大,能明显感觉到中泰两国大学建筑风格和校园布局的差异。Chu大的建筑很有泰国风格,校门并没有北大、清华那样气派,但内部的建筑设施和都还算不错。

另外,泰国的校服挺好看的。不论男学生和女学生,都显得整齐、干净,很是清新。这一点值得国内中小学的借鉴。

泰国人对国王和王室的崇敬之情体现在方方面面,大街上随处可见国王的照片,大屏幕上也播放国王的视频。图5是一座几十层的高楼墙上的涂鸦。

泰国进入旱季,天很闷热,也有些干燥。下午的时候突然下了一阵大雨,大街上好多人在欢呼。一位人高马大的欧美人,笑着对我说:I like it. I like rain! 我也笑着回了句:Me too!说实话,那阵雨过后,天气确实凉爽了很多。

Bangkok Art and Culture Centre 参观,赶上了这里的艺术展。展览的主题是“Spiritual Space"。 说实话,这完全是一场发现自己、和精神对话的过程。看展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次感动到几乎落泪,又有好几次追问自己,在跟自己对话。我在一个暗室里看了一段小视频,一个关于泰国年轻女孩们的采访,她们从事不同的行业,其中有些人在红灯区工作。她们在视频里谈自己的梦想。女孩们一个个语气平静,但态度都很认真。其中,有一个女孩说希望自己以后能做一份体面的工作,能够挣到足够多的钱,给爸爸妈妈买个房子,让他们开心,并希望自己在老了之后手里能有100万泰铢,然后在一个山顶上安静地死去。还有一个女孩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自己很喜欢去照顾别人,希望别人能因为自己而变得快乐。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敢和自己对话,不敢去面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很幸运能参观这样一次展览,让浮躁的心能够得到些许平静。

继续体验,继续发现,继续感受。

1110日 曼谷

花了五百泰铢(合人民币一百元多一点)游览了传说中的大皇宫,金碧辉煌与匠心巧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在一番炫目之后不仅感叹。即便在皇宫里,佛教的元素也随处可见,黄袍佛国名不虚传。很多场所进去之前,都要脱鞋摘帽,对着装也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足见这种信仰已经融入到点滴的行动之中,成为泰国人生活常态中的一部分。

100泰铢,游览了泰国最富盛名的卧佛寺。危塔高耸,让人在瞻望时把仰头的本能发挥到极致,目光所及之处塔尖似乎与天际重合。正好赶上卧佛寺230年寺庆,在领略了泰国特色小吃之后,养足体力在寺院里漫步。卧佛寺被称为泰国的第一所大学,在大雄殿外面栏杆的柱子和柱子之间,共有154幅以大理石雕刻的"拉玛坚"故事浮雕图案,有很高艺术价值。寺院里有很多中国的人物石像,起初我还有些好奇,看了解说文字之后才知道,这些石像叫安曹

逛完上面两处景点,走了很多路,体力有所下降,又换了宾馆,想要提前办理入驻,就返回了,没来得及参观另一处著名的寺庙。没想到沿着回去的路线,竟然从外面经过,走马观花,匆匆地记录下几片浮光掠影。

搜线路,可以坐船,于是就尝试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乘船。当船从湄公河上开动时,船身向两边划开水花,我听到有人在欢呼,看见很多人在拍照,却故作镇定,微微一笑,坐在我旁边的泰国大爷也冲着我一笑,然后试图用泰语和我交流,他大概从我刚才的笑中看出了和他的笑所具有的相同含义,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对“大惊小怪”的可爱的一笑。只是,大爷没意识到我和其他人是属于一类的。

入住了据说汇集世界各地的文艺青年的考山街,大概相当于北京的后海,也有更有甚之。果不其然,大街上,酒吧里,处处可见欧美面孔。之前几乎在所有去过的大景点上都能遇到和我说着相同母语的同胞,就连很小众的朱拉隆功大学这样的地方都遇到了好几个中国人,中文的语言辨识度太高了。这下身边说中文的中国人应该少了一些。准备外出,体验感受一下所谓的文艺青年气息(连宾馆的WiFi密码都设置成了loststar,看来外界传言也不虚),顺便去看看湄公河畔的夜晚。

今晚一个人走了很多路之后,才和一个韩国小哥、两个日本大叔、两个加拿大绅士聊了很多,韩国小哥来泰国度假一周,我后来才知道他是来看女朋友;两位日本大叔在泰国工作,其中一个头发很长,一米五肯定是有的,我们在一起交流中日两国对彼此的印象,我告诉他日本文化在中国很流行,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历史原因对日本爱不起来,大叔也问我在哪个国家上的学,我说是中国,他又问我去哪个国家留过学,我说没有,他一直夸我英语好;加拿大大东南亚国家度假游,在泰国待两天,之后去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最后去香港。我也试着跟当地的泰国人聊天,路边摊小贩、学生、公交车售票员、普通市民。我试着用英语跟他们交流,也试着跟他们学习泰语。用他们的语言跟他们示好,对他们表示感谢。他们中很多人的英语都不是很好,路标和公交车站牌全都是泰语的,我每次都没办法用英语成功买公交车的票,都是把谷歌地图上的路线给售票员看,不过说实话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也很享受乘坐泰国公交车的体验。公交车虽然很破旧,但坐着很舒服,座椅都是软垫的;司机师傅能把车开得飞起来,车技和胆量都没得说,坐在靠窗的位置“兜风”简直爽绝。另外,我们互相不懂彼此语言,也没有第三种语言的情况下成功实现沟通,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另外要说一句,泰国的公交车是真便宜,最贵的一次才花了9泰铢,不到两块钱,坐了48站。

突然觉得,在国外工作也挺好的。

1111日 曼谷

从考山路离开,入住了一家据推测是大马或者新加坡华人开的Hostel,虽然是十人间,但干净整齐,一点都不显拥挤。设计也很温馨,每个床头都有一盏亮度正合适的灯,床与床之间用帘布隔开,这样的设计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之间相互了解提供了便利。很有一种在路上大的感觉。想起昨天去游览卧佛寺,看到一位手里握着厚厚的Lonely Planet的外国小伙,然我突然觉得在那些文艺青年的书里读到的一些内容是真实存在的。

其实,星球无所谓孤独不孤独的,真正孤独的是一颗颗不知道该安放在何处的心。

下午走访唐人街,遇到了两位五十岁左右的摄影师,一位来自加拿大,在泰国生活了15年,会说流利的泰语;另一位来自美国,在广州生活过四年,会说一些简单的普通话。我就和他们一起探索了泰国的唐人街。我们边走边聊,他们边走遍寻找拍摄的灵感。图五是他们在脸书上的公众号,他们在上面不定期发布图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关注,说不定能看到我和他们的合影。他们问我为什么一个人出来旅行,我说我想去explore,没想到听到之后两个都笑了。"I like this word.  We call ourselves explorers!"美国大叔兴奋地接话。他们一边拍摄,一边向我请教中文的含义,我也调动了自己翻译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能力,给他们绘声绘色地讲解。我们一同走进了汉王庙,美国大叔在进去之前很自觉地脱了鞋,这一点让我印象很深刻。之后,我与两位大叔在曼谷火车站分别,大叔说:"Thank you for your impressive introduction." 我回了句:“Thank you for you delicious lunch." 我去火车站买明天去大城的票,他们继续ramble and explore

原本计划去参观泰国国家博物馆(东南亚最大的国家博物馆),但今天上午实在太热了,又因为换了旅馆,人困脚乏,就在Hostel 休息到了两点。和大叔分别后,我也没能成功买到票:售票员小哥用不太地道的英语笑着跟我说:“You go tomorrow, you buy tomorrow." 新信息get, 我也笑着对小哥说了句:“Kob kun krub!”

之后一个人漫步在唐人街,在十字路口处听到广播里在播放中文歌曲《你是风儿我是沙》,倍感亲切。虽然没有听到一家店铺里有人讲中文,只有游客里依稀可闻的中国话。

逛得差不多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独自一人、走得飞快的欧美小哥,我们朝着相同的方向走着。我有意加快脚步去追赶他,想去和这样一个和我一样的独自旅行者攀谈几句,了解一下他内心对于旅行的感悟。

经过攀谈,得知小伙来自瑞士,这是他第一次独自旅行。他上一站是印尼巴厘岛,泰国是第二站,在曼谷待四天,之后就去柬埔寨和越南各待上一个月。小哥说自己刚刚工作,攒的钱不多,想尽可能以最少的花销获得最丰富的旅行体验。小哥还说,很多人旅行都喜欢去景点,一个经典看完了就去另外一个景点,而他则不同,他喜欢走路,喜欢去深度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和最日常的生活。听他说我,我眼睛一亮,仿佛遇到了知音一样。我告诉小哥,我也很喜欢走路,每次出行都走很多路。他问我要去哪里,我说去Water City,他说他没有特定的目的地,可以跟我一起走走。我们走了一两公里,聊起各自的生活和故事,已经对旅行的理解。后来发现,我们走错了方向,新方向离他住的宾馆倒不远。于是,就换成了我陪他走一段路。无论是前一段路,还是这一段路,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同行”。

小哥说他不喜欢拍照,喜欢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他也喜欢写,但从来不发博客,他觉得没人愿意去看,他也没有让别人去看的想法。他说,也许过几年他就会出一本书,一本记录自己旅行经历、故事和感受的书。我说,不论有没有出书,我都希望能成为他的读者之一。我们互留了邮箱,并承诺会保持通信,分享各自的故事。

买了晚上湄南河游轮的票,将搭乘白兰花号用两个小时欣赏湄公河两岸的风景和风情,感受一下波光灯影里的曼谷。

1112日 大城

一大早起床,坐上从曼谷开往大城(Ayutthaya) 的火车,车票40泰铢(约合8元人民币)。车上和一对台湾父子比邻而坐。起初是儿子用英语问我该坐在哪里,其实他们和我一样,买到的都是站票(Standee ),我很努力地用英语为他paraphrase,小伙听懂之后用中文跟父亲解释。我于是问他们是不是从中国来的,他们说不是,从台湾来的。因为之前一直都对台湾问题有关注和了解,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也没有太过惊讶。我们相谈甚欢,聊了一路,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到两岸的现状和未来。

两个车厢之间有空隙,并没有完全封闭,我就站在那个位置,感受到风从耳朵边呼啸而过。如果,换做一个女孩子站在那里,长发飘飘的样子一定很美。我记得,我读本科的时候,一位北大的师姐曾发过一张她在柬埔寨(或者越南)的火车上的照片,大概就是站在这个位置自拍的。

来到大城之后,租了个自行车。车轮很大,可以变速,骑起来像飞一样,真的非常过瘾。我就骑着这个坐骑,穿行在古城的各个角落。只是,今天的天气出奇地热,太阳很毒,像是一直都在开启烧烤模式。顶着这样的烈日,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块雪糕。连我不常用的雨伞,都被拿来遮阳,挡一挡烈日灼热的激情。

逛完古城,乘火车返回曼谷,旁边坐了一位UCLA 影视与剧本创作专业的美国人。碰巧头段时间刚读完UCLA 教授写的关于剧本创作的一本书,陡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作为一名编剧,他需要不断去捕捉生活中最细节、最真实的东西,也需要去了解更多的人的故事和内心世界。这一点,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聊了很多话题。聊各自喜欢的作家,聊经典的电影,聊旅行的意义,聊不同的文化。他喜欢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也喜欢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也喜欢这些作家,尤其喜欢海明威,问他他有没有看过Midnight Paris。他来自加州,今年37岁,但人显得要年轻很多。我说: You look like 27 something. 他听了非常开心,朝坐在他对面的妻子甩过去一个炫耀的眼神。他住在洛杉矶,于是我们也聊了加州英语口音和NBA 的话题。我们刚开始聊天时,我问他来自哪里,他直接回答来自加利福尼亚。在后来,我们也聊到加州闹独立的传言,他还非常自豪跟我说加州人觉得他们的英语没有口音,这成了我们之后谈话的一个梗。下车时,他一直跟我说谢谢,我知道他为什么谢我,这也是我想跟他说谢谢的原因。我还改编了国内很火的一段话:Roads you have taken, books you have read, and people you have met; all the above make what you are.

大城古城一日游,有很多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古城凋零,但依稀可见昔日景象。断壁残垣之间,依稀孕育着新的生机。盛衰有时,时间始终都是一个清醒的见证者。

1113 曼谷飞清迈

从曼谷到清迈的特价机票,便宜到令人难以想象,只花了87块钱。飞机是新的,承坐体验很棒。

我的座位靠窗,在飞机从曼谷起飞和在清迈降落的时候,我用眼睛对夜幕下的这两座城市做了“航拍”。光影交织出了城市的脉络,城市的某些灯火阑珊处已经进入沉沉的梦乡。让我不禁回忆起本科求学时处理过的航拍,矢量化过的遥感影像,以及手绘过的地图。只不过,以前画地图用的是手,现在用的是眼睛和双脚。

刚登上飞机坐定后,随手拿起泰国越捷航空公司的宣传手册,被上面引用的一句话所触动:“The world is a book,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only read one page."

下了飞机,从机场徒步三公里,走到在清迈老城城南定的旅馆。清迈比曼谷凉快很多,走在路上并没有很热的体感,而空气里也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香气,也许是某种在我之前存在的地理空间里尚不知晓的某种花的花香。

在路边看到了摩拜单车,因为想在夜里走一走,就暂时没去管它跟中国的表亲有什么不同,以及我在这里能不能骑的问题。我就想一条路,走到头,过足这一把瘾。路上也遇到一个跑步的“老外”(我也是老外),刚好在我抵达老城城墙根上的时候,我俩相遇。这是我对这座古城的魅力的第一次侧面感受,是从老外跑步的怡然自得,俨然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的这一一种姿态中得出的。其实,从一下飞机,出口过道的设计就让我心生一种莫名的好感。一个大大的单词Think, 映入眼帘,of the environment 也通过不同的颜色得以凸显。

明天再去翻一页书~

1114 清迈

留了两天的时间给清迈,发现有些失算。虽然这座城市很小,只有一天时间完全可以逛完,但只是走马观花地游览,根本无法领略它真正的魅力,需要在这座城市里真正地“生活”一段时间。

这座小城节奏很慢,物价也低,人们生活得很惬意。所以,也无怪我昨晚能遇到悠闲散步的老外和河边手牵手走路的年轻情侣,也难怪青旅临铺的小哥每年都要来这里度假半个月,今天遇到的山东老乡也来了清迈好多次,这次是在去缅甸工作之前,来这座小城里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说到这位老乡,这里要提一个小小的插曲。我在来到清迈之后,青旅老板送了我一张地图。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家叫做“The Lost Book Shop " 的书店,于是在下面标上了一个星号。今天游历完清迈的几家古寺之后,开着导航、顶着烈日,朝着这家期望值很高的书店进发。途中,在百度上搜到了关于这家书店的小故事,心里就有了更多期待,心想着该如何跟他打招呼。到了书店,故事的主人公、书店的老板George正在休息,泰国管理员在照看。我跟着导航找到了书店的后门,管理员小姐姐看到之后,连忙把后门关上了,跟我开玩笑说说她一个人看不过来,怕有人从后面偷书。我跟她说我是跟着导航来的,I got totally lost until I found the door to the Lost Book Shop. 小姐姐性格很开朗,笑着对我说一会儿等George 醒了,你可以跟他问问路。大约半个小时之后,George 下了楼,小姐姐告诉他A friend from China 正在等你,他很惊讶。我马上接了句“A new friend from China"George于是用很中气十足的声音跟我打招呼,声音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小姐姐说她在这家店里工作了十年,我开她玩笑:“You started to work when you were thirteen?她听了特别开心,很热情地跟我讲了关于书店和乔治的很多事情。我问小姐姐乔治的年龄,她说她也不知道,还说乔治一直对外声称:"Older than my heart, younger than my teeth" (他的牙已经剩的不多了)。书店里有很多欧美人在翻看,一位长得有点像特蕾莎·梅的女士也在跟泰国管理员小姐姐开玩笑,我们之间也有互动。我从众多的书中找出了两本八十年代出版的关于王尔德和萧伯纳的书,希望能与这个小书店里形成小小的交集,也希望能在这个开放式的故事里加入一点与我有关的小小的元素。去结帐时,发现前面站着一个据推测是日本人的小伙,他也买了两本书,用很标准的英语和乔治交流。买完书后,我发现小伙的路线和我相同,就追上去跟他搭讪,问他是哪里人。通过攀谈得知他也是山东人,济南的小伙,幸好我没用用日语跟他打招呼。我们聊得很投机,他把我带到他住的青旅前面的会客厅,在那里见了其他的几个小伙伴。

如果没有这次出行,我对外面的世界、外面世界的生活真的是所知甚少。我想即使不放今天买的那两本书,我的背包也已经足够沉甸甸了。

Enjoy the night in Chiang Ma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