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读书方法爱了

 新工具 2021-08-03

最近,有幸拜读了一本有关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书籍,为他波澜壮阔的学习成长之路而感动,震撼。他本人的经历就像是一部阅不完的书,让人为此痴迷不已。

pexels-photo-590493_edit_58236905417675.jpg

其中,令我感受最多的地方就是他的读书方法,可谓是处处管用实用,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益。

他说“阅读上,唯有心无他事,心在书不知他人只知自我,这样的读书才能有所得”,也就是说读书要投入,忘我,这样才会读的进去书,记住一些内容。

pexels-photo-1323550_edit_58284717957251.jpg

这一点其实现代人来说实在有些困难,因为碎片化读书已经成为了习惯,加之屏幕阅读多少会对记忆产生一些阻力,所以部分人专注力正在渐渐消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退出屏幕,回归书本,找个安静的环境慢慢阅读,这样才能做到专注读书。

pexels-photo-7319297_edit_58269866737462.jpg

读书做到专注才是第一步,接下来要有读有所得,借用毛主席的话“时光如金,甚可爱惜。故每读一书,都应言必载物,读有所得,不然又与庸众有何之异?每读一书,只有察其曲,知其全,执其微,会其通,做到举一反三,方能尽得文章之妙,体会书的意味。”

这段话可以用“拿来吧你”作总结,怎么说呢,就是读有所用,将你读过的书,明白过的道理能充分的用在实际生活中,才是真正的读有所得。

pexels-photo-380283_edit_58297530008812.jpg

读到一本好书时,其内容会带着大脑来一次时空旅行,带着你去作者的那个时空瞧一瞧,和作者进行亲密的交谈,肯定会与作者有思想上的碰撞,这时不妨拿起笔记录下那一瞬的灵感。

毛主席就是这样做的,比如一部不过十万字《伦理学原理》,他竟在上写了12000字的眉批,几乎每段空白处,都有批注和点评,可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也会加深理解,便于记忆背诵。

pexels-photo-356267_edit_58321395844745.jpg

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的读书方式要不得,要“学擅众长,从善如流,有诲人不倦之志,才能取长补短,修正错误,从而使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

我们常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将自己获得的知识拿出来与他人交流讨论,或许不同的观点会为你打开一扇大门,增加思想的广度,这岂不是好事一桩。古往今来真正独家的学术没有几个,大都是集众家之所长,从优而优。

pexels-photo-747964_edit_58227648477051.jpg

总得来讲,读书也是件吃力事,要眼睛看着,口中念着,耳朵听着,手中写着,脑袋记着,五位一体齐齐上阵,才会所获众多,再加上思考应用,这才完成了真正的读书。

平常我们的读书都是缺斤少两的,所以总会觉得读的不得劲。但若你真的想要有所为,那可以试试吃这个苦。毕竟读书是一件改变命运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