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山幽谷忆故人,对影且共月徘徊 ——古琴曲《忆故人》赏析

 琴伴书侣 2021-08-04

《忆故人》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这首曲子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然而流传出来时间却并不是特别久。据说曲谱原来为清末民初琴家彭祉卿家传,彭祉卿精研三十年,从来不曾间断,所以造诣很深,含光隐耀,但因恐传习过程中遭改头换面,故而秘不示人。后来先生漫游江浙,偶一抚弄,听者为之神移,争相请其留谱,於是大江南北广为流传。

也有人说,《忆故人》原是孔子为想念颜回所做,这种说法未经证实。但不管怎么样,这曲调中的缠绵悱恻、委婉凄清,确实能表现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全曲以泛音开头,空灵飘逸,使人恍若置身空山幽谷,于宁静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说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忆故人》可以说是从一开始就将人带入了这样的“境”中,其琴声的清微淡远,正是体现出山谷的清幽静谧,引人幽思。

泛音停止后,思绪随着起伏跌宕的音调展开,此时缓慢而规整的节奏,缠绵悱恻的曲调,绵延不断的琴音,使人感到情真意切。琴声婉转处,让人似乎回忆起与友人或举杯品茗、或闲敲棋子的情景,往事纷至沓来,令人回味无穷。那琴声,抚弹的分明便是旧日的记忆,是酒浓茶香,是诗词唱和。这样的回忆,引发的固然是友情深浓,自然还有满腹相思与怀念,以致泪撒襟袖。

古人的分别,有时候,可能从此就是天各一方,永无再见。于是在逐渐加快却连贯流畅的琴声里注入了深重的思念之情,还有欲往观之而不得的惆怅。而当所有的思绪如潮水涌来时,却又不知如何诉说了,只有把所有的心情付于丝桐,用清晰的琴音来抒发内心强烈的情感。

临近末尾时,旋律忽而曲折转高,一声比一声激昂,且又有着一波三折的婉转之态。明月当空,似有人对影徘徊,声声絮语:“故人今安在?”这样的诉问,划破了幽幽空谷,让人心有戚戚。

琴到深处无可言,却能直入人心。《忆故人》这首琴曲,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情意,一种景象。七弦琴上,纤指翻飞,拨动的既是谱曲者或弹琴人对友人的怀念,又是听者的想象,都直接拨在了人的心上。聆听到深处,让人浑然不知此曲谁弹,身在何处,唯听曲韵流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