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955年师从钱松喦之习作) 昔日,张村曾是要地。在无锡北乡,张村、 寺头、塘头一线贯连,都是说得着的地方。由此往南,直达无锡城;向北,紧逼江阴县域。在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地理上的优势不言而喻。抗战前张村就建镇,设镇公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在此设区公所,驻“保安队”。解放初期也一度在此设区政府(张村区人民政府),所辖地域甚广。 张村老街早已冷落,原街道两边的房屋大半拆除,昔日这里却十分热闹。整个一条街不过百多米长,而店铺紧挨,顾客盈门。据说最兴旺的时候,从南街到北街数得十八爿肉墩头;茶馆、药材店也常同时并列三家,饭店、小吃店和各种手工作坊就不用说了。 最值得一说的是张村老街的街路自有特色,是用一色青砖侧立铺砌的。(江南小镇的街道大都是石板铺成或碎石杂乱拼嵌)中间八行侧砖排成四条人字纹长龙,两旁用双侧砖锁边。严丝合缝,精工坚实,整饬美观,俨然一巨幅图案绵延街市中。砖路路面宽约一米,其外还有碎石壅衬。工程质量令人叹服,历百年风雨基本完好,只有几处砖道的边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手扶拖拉机的铁轮子碾损,让人惋惜。笔者见闻有限,但认为这样用一色青砖侧立铺砌成整饬的图案形的街道,至少在无锡地区不为多见,且历经百年磨损仍基本完好,尤为难得,恐怕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在当今社会生活急速变化的时代,张村老街说不定会在哪一天突然消失湮灭。若它果真有某种文物价值,岂不成不可追悔之憾事? 后记:因街畔河浜河床抬高,夏秋时经常水淹,几年前张村老街砖道被覆上一层厚厚的水泥混凝土,只剩下一小段还露着本来面目,但由于各种开挖,损坏也日益严重。 笔者在周庄、同里、千墩、洞庭东山等处留意观察均未发现有此种街道,在南浔一花园中看到了这种青砖侧铺的路径,但却是新铺的,松散、缝隙甚大,差之远矣。后来在蠡园也看到这种砖路,还较坚实,但精工整饬亦不逮。 又,张村老街砖道在“老墙门”门前一段的图形与其它部分不同,似是用“方胜”(菱形)组成的图案。因何此处特殊,好像背后有些故事,与修筑的原由有关,但已记忆模糊,说不清了。 又补记:近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张村南街河浜经整治面貌焕然一新。 作者简介: 徐浩良,长安中学退休语文老师,中学高级教师,1955年入无锡师范就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