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岚传递】包含环境规制政策的“IS-LM-EE”模型

 昵称76478474 2021-08-05

【经岚传递】16L11

包含环境规制政策的“IS-LM-EE”模型

——[读论文]之“环境宏观经济学”系列

编译/许文立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xuweny87@163.com QQ549425127)

本期【经岚传递】所介绍的是来自于P. A. Lawn发表在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8: 31–56)的“On Heyes’ IS–LM–EE proposal to establish an environmental macroeconomics”一文,文章对包含了环境规制政策的“IS-LM-EE”模型进行了分析。

(1)

引言

还是从Daly(1991)提出的两个问题入手(见环境宏观经济学系列文献解读之二):最优规模和可持续增长。

最优规模问题,已经有绿色核算,生态足迹等研究。而可持续增长的相关文献也开始增加。

对于Daly(1991)的环境宏观经济学内容,还是没有出现太多令人满意的研究,直到Heyes(2000)的IS-LM-EE模型(见环境宏观经济学系列文献解读之三)。但作者认为Heyes(2000)的IS-LM-EE模型还不完善,因此,这篇文章就扩展了Heyes的模型,得出了更加丰富的政策含义。

(2)

IS-LM-EE模型概述

模型的推导基本与Heyes的相同(具体过程和参数含义,可见环境宏观经济学系列文献解读之三)。作者在说明EE曲线的时候,比Heyes用了更多的笔墨,就是为了表达:(1)不赞成Heyes的资本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完全替代性;(2)生产给定产量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最低的资源环境使用量;(3)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远超过对生产过程的支持(编者注:这里涉及到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两大功能,可见Dasgupta(2012)的《Inclusive wealth report:natural resource》),因此,资源环境与资本是互补的关系。从而需要注意的是:Lawn引入了污染减排技术参数(编者注,这一参数在本文中非常重要),这一参数的引入,使得EE曲线不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有最大产出限制的曲线,形状如图1。作者对此形状的解释为:随着产出接近Ymax,边际减排成本就会更高(累进性的),因此,就会更多的使用清洁型的技术来增加生产效率,这个时候就需要实际利率更快(也就是斜率更陡峭)的下降来使得经济转向更清洁的生产技术。一旦产出达到Ymax,最清洁的可用技术被使用,进一步的资源节约和减排不可能通过技术提高来实现,这个时候 



图1与Heyes的没有太大区别。但是作者接下来,详细讨论了影响EE曲线位置和移动的因素(弥补了Heyes(2000)的不足),如图2。

(1)对于EE0,beta<1表示,溢出成本不完全由资源使用者和污染者负担,gamma<1表示即使最清洁的可用技术被使用,生产效率还是要小于热力学极限。此时,Ym是最大的可产出水平;

(2)对于EE1(编者注:Lawn原文中此处写成了EE2,请注意),beta=1表示,溢出成本完全由资源使用者和污染者承担,其他都与EE0一样。随着beta的变大,EE曲线向右移动,且最大可产出水平也增大(Ym---Ymax)。这是因为,外溢成本完全被内部化,相对于清洁型生产,污染型生产成本增加,经济就会更多的选择清洁生产,因此增加可持续的产出水平;

(3)对于EE2来说,当beta=1是,只有增加gamma才能使得EE曲线向右移动。

作者也指出了,他这篇文章跟Heyes(2000)一样,忽略了资源环境存量和自然净化能力,以及环境变化的反馈机制(编者注:这些忽略,都成为近几年来,环境增长模型的热点研究内容,例如,Huetel(2012)等,笔者也会在后期解读这些最前沿的环境宏观经济学文章)。


 (3)

政策如何保证宏观经济在环境经济均衡上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市场能自发的使得经济实现均衡状态,即IS和LM的交点处。但是作者认为没有一种自然的力量能使得宏观经济自发的在EE曲线上运行,即使外溢成本完全内部化(微观经济所提出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市场也不可能实现EE均衡。作者指出,可持续发展问题是绝对稀缺性问题(例如,化石燃料绝对量越来越少),而不是价格所反映的相对稀缺问题,因此,价格机制不能完全解决环境宏观经济问题。

因此,作者提出来要实现宏观经济在EE上,就必须要两个政策工具:担保债券——限制生态资源流的总量;可交易许可证系统——保证生态资源流的最优配置(编者注:两种政策工具实际上就是拍卖型可交易许可证制度)。

至此,结合Heyes(2000)的分析,有三种政策可以实现宏观经济在EE上运行:一种通过环境规制政策(本文是用的可交易许可证)来移动EE曲线;二种是财政政策的变动移动IS曲线;三种是货币政策的变动来移动LM曲线。

但作者指出IS/LM曲线移动,使得宏观经济在EE上运行,存在两个问题:1、要精确的知道IS/LM移动多少,才能维持在EE上;2、准确的知道其他变量变动对IS/LM的影响。因此,Lawn更偏好于拍卖型许可证制度,既能保证可持续,又能保证效率(编者注:但是Heyes(2000)在其论文中也提到了环境规制制度对EE曲线的影响,只是没有展开。对于环境规制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我们会在以后陆续解读。)

(4)

政策变动的环境宏观经济效应

当环境规制政策不变,即EE不变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在Heyes(2000)文章中已经分析,此处不再赘述。

本文的亮点来了,当EE变化呢?

以财政政策为例,即IS移动,图3没什么好解读的,更Heyes(2000)一样。


最重要的是,EE变动的时候,如图4,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IS0——IS1,产品货币市场均衡从a到b,

(1)如果EE不动,那么,就要求LM左移到LM1,从而最终实现均衡c(如图3)。

(2)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时也会引起EE的变动,因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会使得资源环境价格提高,生产成本上升,这会促使清洁型技术进步(编者注:财政政策的波特效应,不同于以往的环境政策引起的技术进步)。那么,宏观经济效应,尤其是产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财政政策引起的技术进步程度,即EE曲线右移的程度:1、如果财政政策的“波特效应”使得EE曲线移动到EE1,那么,此时产出下降(但相对于图3中的产出下降要小);2,、如果移动到EE2,产出不变;3、如果移动到EE3,那么,产出会增加。

货币政策的效应同上。


 (5)

福利分析

作者认为,政策调整实现环境经济均衡,不仅要关注产出效应,更要关注福利效应(编者注:作者使用的是经济活动的可持续净收益,经济活动的收益和成本比较,我的理解就是福利变化)。作者也花了很大的篇幅,值得大家读。

最后的结论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会降低福利,但是EE可变的时候,结果则不一样。与上述分析过程差不多,不再赘述。

(6)

总结

作者也指出,这篇文章的IS-LM-EE模型并不完善。还可以引入适用性预期、债券筹资或者政策公示效应,以及环境-经济的反馈效应。

(7)

编者注:Lawn(2003)这篇文章有两个最大的亮点:(1)将环境规制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放在一个框架中比较分析环境-经济的均衡;(2)分析了政策的福利效应。作者的分析,十分的精彩,至少让我对各种政策的环境宏观经济效应有更深入的了解,至于作者提到的那些改进方向,目前,最前沿的环境增长模型都已有所涉及,我们会在后期陆续解读,敬请期待。

备注:经岚坊将定期追踪、介绍和传递国际学术界最新而有趣的环境经济学论文文献,希望推动环境经济学的学习和创新,如有兴趣加入到【经岚传递】的行列,请给本微信号留言,或者致信fdlizhiqing@163.com,我们将尽快给予回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