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9 唐诗解读——李白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耕读人家jkhpb3 2021-08-0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郞西。

注:

左迁:贬谪,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故贬官司称左迁。

杨花:柳絮。

子规:即布谷鸟,又称“杜鹃”。

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来称呼人。

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即辰溪、巫溪、武溪、酉溪和沅溪的总称。

夜郞:唐时夜郞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诗中所说夜郞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解读:

王昌龄一生诗歌久负盛名,奈何仕途诸多坎坷,天宝七年,他由江宁丞贬为龙标尉。李白与他交情深厚,听说此事后,写下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八年,即公元749年。这首诗因诗人丰富的想象而大放异彩,将无形的人间情感比成有形的清风明月,化抽象为具体,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桂长祥曾这样说:“太白绝句,篇篇只与人别,如寄王昌龄、送孟浩然等作,体格无一分相似。奇节风格,万世一人。”

首句选取两样景物——“杨花”与“子规”。“杨花落尽”可知李白听闻王昌龄遭贬是在暮春时节,其次也有渲染气氛的作用,“杨花”本是无根之物,此时已经落尽,可知萧条已极,目睹已不堪忍爱,再加上泣血杜鹃声声悲鸣,更是耳不堪闻。美好的春光已然消逝,意味着王昌龄仕途不顺,心情不佳,诸多飘零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次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同情。“闻道”有惊叹、惋惜之意。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县,在古夜郞西的东南,指王昌龄赴任之地。诗人听说友人遭贬之时,友人已在上任途中多时,此时已过五溪,这些地方在古代时候都是荒凉的不毛之地,深山密林,瘴气弥漫,朋友要经过这些地方才能到达任地,这中间经历多少艰险与磨难,想到此怎能不替他担忧?

头两句看似没有谈到与友人的关系,但细品之下却把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种境界就如白居易所云:“说喜不得言喜,说怨不得言怨。”这是巧妙利用特定意象来表达情感的效果。

后两句极为人称道,是极有名的句子,是诗人从内心角度抒发真情,向友人发出遥远的呼喊和无私的声援,诗人无法当面表达慰藉,只能向明月借力,带去自己的一片“愁心”,这轮月光,照着诗人也照着朋友,它能一直陪伴友人跋山涉水到达龙标,这就像是老朋友常在一起,再遥远的地方都不会感到孤独凄凉。诗人选择明月来寄托心意,一是因为天各一方可同见一月,另外一层意思就是用月光来比喻朋友的品性,在李白的笔下,月亮就是高雅、纯洁的代表。沈德潜评论这首诗说:“即'将心寄明月,流影入君怀’意,出以摇曳之笔,语意一新”。

全诗于含蓄中有直陈,婉转中见明快,意悲境远,笔劲苍健。就在诗人写完这首诗的不到十年,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被流放夜郞,虽与王昌龄的夜郞不是一地,但冥冥之中,似有天定,此是后话。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排行十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随家迁居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陈寅恪先生曾认为李白其先为西域胡人,陇西李氏乃伪托。其出生地亦多异说,或谓生于条支(今阿富汗加兹尼),或谓生于焉耆碎叶(今新疆库尔勒与焉耆回族自治县),或谓武后神功年间迁蜀而生于蜀中者。曾官翰林供奉,故称“李翰林”。贺知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世称“李谪仙”。在蜀中度过青少年时代,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出川漫游,先后隐居安陆(今属湖北)和徂徕山(在今山东)。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因得罪权贵,三年后,即744年赐金还山。此后漫游梁宋、齐鲁,南游吴越,北上幽燕。天宝末期,安史乱起,李白应召入永王李璘幕府,后王室内讧,李璘兵败被杀,李白受累入狱,获释后又被定罪流放夜郞,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于途中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次年卒于当涂(今安徽马鞍山)。代宗即位后,曾以左拾遗召,然李白已经去世。旧《唐书》有本传。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喻,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欲以布衣取卿相,不愿从科举入仕,然始终未能得志。其作品散失甚多,今存近千首。《全唐诗》存诗25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36首、断句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