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中国 风雅榕城 | 领导、学者和嘉宾等莅临《福道·福州地名诗选》首发式暨“三语”诵读会

 榕城爱讲福州话 2021-08-05

在2018年元月7日上午举行的

文化中国  风雅榕城

《福道·福州地名诗选》首发式上

出席的领导和应邀的学者、嘉宾等有:

黄安榕,原福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陈苏,福建省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原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群众文化专业研究馆员

林山,原福州市社科联主席

管柏华,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方向红,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江枝铃,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

林思钦,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长

孙琦,海峡书局责任编辑

伍明春,著名诗人、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协和学院文化产业系主任

在《福道》首发式上的发言

                管柏华

尊敬的《福道》作者榕城、荆溪,尊敬的领导、各位乡贤、作家朋友,今天我们齐聚一堂祝贺《福道》乡土地名诗集的首发,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谨代表市作协、钟兆云主席、及我本人对在方言地名诗创新实践上做出开发性卓越成就的两位诗人表示祝贺!

福州方言是中国十大方言之一,属中原正声,也是语言学家王力说的所谓唐音在闽,是中国古汉语活化石,西晋永嘉乱后,唐末,宋末,中原汉人遭到大屠杀,许多汉人携眷入闽。

福州方言进入文艺作品,较早的是乡学经典《闽都别记》,但方言毕竟有限,清乾嘉年间的副榜举人林光天,他的白字诗堪称诙谐,因喜吃番薯粿,民间称番薯粿先生,他著有《冶麓草堂诗钞》一卷,陈衍修的《福建通志》将他与郑堂一起收入滑稽列传,并且是仅有的两人。他的《衙役》养家诅嘴讨人嫌,私礼何妨即管添。......不肯都推奴伙计,倾头画号(画押)两相兼。一个封建衙役的嘴脸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所以从这一点看,福州方言诗的语言表现力感染力是很强的。

福州方言诗具有音韵学上的特色美感,这种古闽越音符与中原古音的结合,还将闽江三角洲的蕉风竹语,橘色榄香浸渍其中,充满了音画之美,而方言往往又是文学的矿床,是距离文学最近的;作家诗人徜徉其中,对这些原生态野生的语言元素加工再创造,自然会生产出富有魅力具有广大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福州方言的动词形容词的表情达意常常是为其他方言所不及,它的与文言文亲近,又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只是这里有个量与度的问题。《福道》里有一些的注解,注解多了又会使它成了方言词典,这里,两位诗人是处理的比较好的。所以,我们还要称赞《福道》具有的学术上的意义。

既是开创性的探索,本人以为,是否在诗后增加欣赏的栏目,以扩大受众,毕竟讲福州方言的人也只有一两千万人,这里还加进了海外的福州人以及福州人的配偶,如有欣赏部分,则让读者自然的随着诗人升堂入室,而了解方言诗的堂奥;对其它的诗歌品系自然也会有启发。这当然会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榕城、荆溪两位诗人,在诗歌园地,独辟方言诗佳园异景,既弘扬了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的传统文化,又在福州方言雅化美化上做了有益的探索,所以它既是文学类作品,又是学术性著作,对诗歌读者有帮助,于方言研究者也是一个福音。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独荆溪在福州方言园地里耕耘了多年,榕城更是福州广播电视台左海乡音的策划、主持人,这在目下方言学研究上的意义,会让人联想到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或合唱团的领唱。再次向《福道》的出版表示祝贺!

2018年1月7日上午,黄安榕:感受到作者热爱家乡、热爱乡土文化的情怀扑面而来,对地名的注释广泛,包括方言故事、传说,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福州是中外文化交汇之地,有不少地名承载着历史掌故,以现当代视觉注释地名,使人真切地体会到“土”“洋”结合的内涵。我很高兴两位优秀的作者都来自我们女同胞!

2018年1月7日上午,陈苏:今天(这本书的出版以及两位作者榕城、荆溪)让我想起了“福州三才女”冰心、林徽因、庐隐,100年后,我们福州又出现了两大才女:榕城、荆溪。

201817日上午,江枝铃贺《福道》发行题语:榕城绵雨柔,荆溪再飞花。福道延伸爱,方言民族风。

2018年1月7日上午,伍明春:我认为《福道·福州地名诗选》的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两位风格不同的作者抒写同一对象,形成一种对话关系,碰撞出别样的思想火花;二、方言入诗,不仅可以弘扬地方文化,也为现代诗的发展注入新动力;三、荆溪和榕城两位作者为读者构建了一条诗歌的“福道”、文化的“福道”。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年1月1日上午,宋瑜(著名诗人,笔名余禺,文学期刊编审。原<台港文学选刊>杂志主编,福建海峡文学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先生评语:历史的积存形成“文化”。榕城尝试将方言入诗,旨在以诗的形式结合方言,增添一种读诗的兴致,引起对方言的注意。这对于作为地方文化载体,同时也是汉民族文化载体的福州方言的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如何让现代诗从较为狭小的接受空间走向较广阔的读写空间,是诗人们应考虑的问题。荆溪以现代诗观照福州地名,其可圈点处,不仅因为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汇地之一,在现代诗中融入一些西方元素并非不自然,更在于一个看似微小的地名所承载的历史掌故其实很丰富,以现代诗写作者的视角结合民俗学与地方志,必然扩大现代诗的审美功能,让一般人偏见的所谓“土”,能与所谓的“洋”等量齐观。

2017年12月20日,林而也(诗人,本书作者之一荆溪):我一直强调的是福州文化的真正魅力所在:福州方言有着独特、丰富的雅质成分,雅俗共鉴,识赏方家可品款其中。历来,许多人对福州话了解不够而误以为福州话“俗气”。《福道》起稿于3年前,完稿、校修、付梓,经过了与前辈的交流、专家的关怀和悉心指点。就福州方言本身而言,在“后后”语境中,在大福州、大文化、大历史、大时代的背景中,在新时代的氛围里,《福道》这本书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它不仅提出福州方言书写字的概念,不仅提纯、归纳作为福州方言文化精华的“福州四范”(福州坐标谚、福州形容范、福州书生范、福州良人范)等,这本书里有着许多关于地方文化或乡土文学新质的挖掘和发现。我认为,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对福州方言、福州文化将有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热爱福州方言的群众将提高认识,哪怕现在只有很不多的人懂得从这个层面认识这个意义、价值。这是个前无古人的事情。(备注:已故中国作协会员、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台湾作家陈映真曾在自评时使用笔名许南村,荆溪写文艺评论时笔名林而也,仿此自评《福道·福州地名诗选》一书。)

2016年9月,李如龙(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闽语研究大家、享有“闽方言泰斗”之誉,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1997年起任国务院第四届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先生对本书作了有关学术指导。李如龙教授的评语:一读非常感兴趣,而且感到愉快,只觉得是一阵古城巷陌里吹来的清新之风,值得推效、加工、提炼。别人走了第一条、第二条路,此书走了第三条道路。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热爱家乡及文化的情怀。一个不热爱家乡的人,很难谈得上会爱国家。对地名注释抓住了要点,即涵盖文化、方言、故事,善于运用自己的采访资料,相信出版后福州人会喜欢读。

 2016年3月,著名民俗家方炳桂先生读了本书初稿,评语:读了《福道·福州地名诗选》耳目为之一新。尚未见过用诗来颂地名的,如获成功可谓一大创举。

新闻回顾

由福州市作家协会

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福州晚报  海峡书局

联合主办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协办

FM90.1《福州好乡音》

《左海乡音》、《8090福州话》

《榕城爱讲福州话》微信公众平台承办的

文化中国·风雅榕城

榕城、荆溪合著

《福道·福州地名诗选》首发

暨福州方言、汉语普通话、英语诵读会

2018年元月7日上午

在三坊七巷安民巷

福州文艺家之家

(福州文学院、鄢家花厅)

成功举办

详细内容请阅读

《福州晚报》1月8日的报道


福建电视综合频道

2018年1月7日18点《今日关注》播出

《福道·福州地名诗选 》的首发

视频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收看

底部还有精彩视频

左三管柏华、左四林山、左五黄安榕、

左六陈苏、左七伍明春、右一林思钦

两位作者向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方炳桂先生的女儿方向红赠书

向“勇闯福州文化关”第一季获奖者颁奖

听友、读者冒雨参加首发式

榕城接受省、市电视台记者采访

两位作者认真地为听友、读者签名

热情的听友、读者


甜甜、小兰演唱

福州传统童谣《真鸟囝》

感谢黄剑波、潇然两位老师提供视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