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宫过年之素馅饺子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这是清富察敦崇在其所著《燕京岁时记》中提到的清代大年初一举国吃饺子的习俗。饺子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饺”与“交”谐音,取“岁更交子”之意。

饺子在清代还叫“水点心”“扁食”或“饽饽”,也是清宫帝王及后妃十分喜爱的食物。当皇帝在养心殿东暖阁举行完元旦开笔仪式后,一般都要到乾清宫左侧的昭仁殿东小屋吃新年的第一顿饺子。当清帝登上乾清宫台阶时(清制规定,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清帝出宫、入宫每过一门,太监即放爆竹一声。所以听见爆竹声即可猜测皇帝的大致位置),御膳房马上开始煮饺子,清帝到了昭仁殿东小屋坐稳后,热气腾腾的饺子正好端上了桌。这顿饺子一般在早膳之前(当然早膳上也有饺子),大约在凌晨三点钟左右。

《万树园赐宴图》,清代乾隆时期郎世宁等绘

值得一提的是,清帝吃的这顿饺子是素馅饺子。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时,为夺取政权连年浴血奋战,麾下将士伤亡无数。为表示对死者的追念,努尔哈赤立下规矩,每年除夕夜都要包素馅饺子以祭奠亡灵。从此,清宫里除夕夜就必须吃素馅饺子了(这素馅的饺子有时还要一连吃上十几天)。可毕竟是宫里的饺子,即便是素馅,用料也不能怠慢。清宫素饺子主料是干菜,有马齿苋(知寿菜)、金针菜、木耳,辅以蘑菇、笋丝、面筋及豆腐干、鸡蛋等。除了饺子馅有规定,吃饺子的仪式感也十分重要。清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吃饺子时用的是木胎黑地描金漆的大吉宝案,宝案正中书有“一人有庆”“万国咸宁”“甲子重新”“吉祥如意”等吉语,宝案上摆放四个珐琅作料盘,各装酱小菜、南小菜、姜汁和醋,分别压在四句吉祥语上。桌子上分左、右摆放象牙三镶金筷、金叉、金勺、擦手布、渣斗(唾盂)。皇帝落座后,首领太监手捧红雕漆飞龙宴盒跪进,内有两只绘有“三羊开泰”纹饰的珐琅大碗,一碗中放素饺子六 个,另一碗内盛放“乾隆通宝”“嘉庆通宝”各一件。首领太监将碗取出,放在大吉宝案的“吉”字上,请“万岁爷进煮饺子”,嘉庆帝才能独自一人进素饺子。

清代的《膳底档》

清代前期和中期的几位皇帝都严格遵守着上述规矩,到了晚清,清帝对祖宗的遗训逐渐淡化,每年过年吃的饺子也开始有了些许的变化。像光绪帝吃饺子就把地点改在了养心殿,饺子的馅儿也由单一的素馅改为素馅、肉馅混吃。据清宫《膳食档》记载,光绪十一年(1885年)“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十二只。第二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

“清宫不仅各主位吃饺子,太监、宫女、杂役等都会被赏吃饺子。如果哪个奴才被罚不许在正月初一吃饺子,那真正是很严厉的处分了。不仅如此,皇帝或后妃还会吩咐,在宫里的墙根下、老鼠洞前,也放一些饺子,表示清宫的主子们恩泽天下,普度众生。”(李寅《清宫私房事儿》)你瞧,在清宫吃过年饺子,里面的规矩多不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