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和古代移民与开漳圣王信仰初探---第四届陈元光文化论坛发言整理稿

 平和乡情 2021-08-05

平和古代移民与开漳圣王信仰初探

---第四届陈元光文化论坛发言整理稿

黄 武 疆

        一、平和的古代移民

        平和地处中国东南部、闽粤交界处。根据《揭阳县志》、《潮州志》《平和县志》等文献资料所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建置揭阳县,平和为揭阳县所辖。从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潮州、绥安县、漳浦县、南胜县、平和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这两千多年是一部中原士族迁徙、开发南方的历史。其中,与平和有关系的迁徙运动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平和属南海郡揭阳县

        1.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朝以兵民五十万人镇守和开发大庾、始安、临贺、桂阳、揭阳五岭,平和属揭阳,秦兵民五十万人当中有部分镇守平和,中原文化在平和一带扎根;

        2. 西晋末,晋元帝渡江,建都建业,中原士族相随南逃,有部分进入岭南地区,史称“衣冠南渡”,中原士族文化与百粤民族文化结合,逐步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汉文化,平和属其范围;

        3. 唐总章二年,陈元光随父归德将军、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率府兵平定了东南边陲骚乱。垂拱二年,在潮州东部分置漳州,陈元光及八十六姓、数千将士及家属留守漳州、潮州、惠州、泉州等地,平和得到深程度的开发;

        4. 北宋末年“靖康之难”,中原汉人南迁大潮,本次移民潮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规模空前庞大,对南方民系的孕育成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平和得到成熟的开发;

        5. 元末明初的大移民,此次对平和影响最大,最为深远,也是形成现在“平和族群”的基础。

大坪黄氏迁徙路线

主祀“开漳圣王”的大坪新寨庙

        二、大坪的姓氏繁衍

        根据平和各姓氏族谱所载,其开基祖年代多数标明“元末明初”,迄今六百多年,繁衍二十多代(以二十一世至二十五世最为集中),且来自汀州者居多。根据了解平和的部分民间信仰建筑,其始建年代均早于明朝,以大坪新寨庙为例,主祀开漳圣王,始建于宋朝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1162年),原庙名“州主庙”,《大坪黄氏族谱》载:黄氏始祖黄质斋于明洪武壬申年,乃子翁挈眷属定居于大坪后,家庙建于“州主庙”左侧。传至黄氏第八代孙黄鲁轩于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家庙搬迁,献地捐资,将“州主庙”扩建为“新寨庙”。以上资料可以侧面了解到在南宋时期大坪一带的开发较为成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聚居于此。据说在明朝时期,大坪的三大姓氏为:陈、沈、吴,当时黄姓要与吴姓联姻,吴姓还不太乐意,觉得黄姓还是小姓,可见当年大坪一带的居民应是开漳圣王及部将的后裔为主,黄氏属于后来迁入的“客户”。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当年的大坪陈姓已在民国时期消失,仅剩下“县陈”、“寨仔脚”等旧地名,大坪沈姓、吴姓也仅保持两三百人,在三万大坪黄姓的族群当中已显得十分稀少。

        平和有许多乡镇的“先住民”多不是现在的姓氏,与大坪毗邻的小坪,现以卢姓为主,原有陈、张、李、简、吴、谢、卓、林、刘、蔡、卢、姚、温、洪、彭、欧十多个姓氏,大部分姓氏也在清末民初迁走、消失,留下的旧地名来应证“先住民”的存在,如下洪、温厝、林厝等。今日以周姓为主的寨里村、群英村,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多姓开垦定居,据传有周、黄、罗、吕、庄、廖、车、牟、杜、朱、李等,故地名吕厝埔、罗厝塘、廖厝井、车厝厅、温厝寨等。类似这种情况,九峰曾有“夏半县”之称,现以“朱、曾”为巨族,夏姓已经消失,芦溪“叶、陈”、大溪“陈、叶、江、吴”、南胜“杨、林、陈”、安厚“张、林、赖”、坂仔“赖、林”等地的大姓也都是元末明初迁入的“客户”,先住民要么迁走,要么成为小姓。

开漳圣王信仰

平和是重要的移民中转站

笔者提到:族群底层与语音差别

        三、民间信仰的延续

        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先住民所建的庙宇、甚至是宗祠,在他们迁走后,异姓的后来者还是虔诚地供奉,如:上述的主祀陈元光的“新寨庙”,宋朝时可能为陈姓家庙,元末明初被众姓供奉,并称为“州主庙”,现为大坪黄姓居民供奉,成为大坪民间信仰中心;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大坪山口“颍显堂”,供奉神农大帝、地藏王、三王公、开漳圣王、陈玉辉夫妇,原为县陈(陈厝洋)陈姓居民所建,陈姓迁走后,此庙现为大坪黄姓居民奉祀。

        从这些现象中可以初探到平和先民来源的多元性:隋唐以前乃至秦汉时期已有中原人迁徙平和,唐宋时期以中原地区开漳圣王及部将后裔为主,元明时期的居民则大多来自客家地区。这些后来的“客人”很快就融入本土,尊重并信仰本地神明,讲本地语言,与先住民友好相处,联姻结亲,繁衍后代,逐步壮大宗族势力,数代后成为一方主姓。更可贵的是,成为主姓后,仍然延续先住民信仰的神明、庙宇、宗祠,并世世代代供奉。

        正如大坪黄姓认祖诗所言:

        骏马同堂出异疆,

        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

        日久他乡即故乡;

        朝夕莫忘亲命语,

        春秋须荐祖宗香;

        愿祈苍天垂庇佑,

        三七男儿总炽昌。

        姓氏繁衍与民间信仰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特别在闽粤之交的平和县,是重要的移民中转站,有许多姓氏在此地停留数代后继续往潮州、惠州、广州、雷州、柳州、台湾等地迁徙,原居地又迁来了一批批新客,而庙宇永存,神明常在。千百年来,本地“州主庙”开漳圣王的信仰,香火兴旺,永为“一州之主”!

                                    2017年11月26日 记

临场发挥,讲述平和族群文化

一笔空心书法表演---本想写“根在光州”

信阳市史志办陈主任要求写“根在信阳”

与河南信阳市史志办陈主任、潢川县政协涂主席、漳州市委党校历史学何教授

一起谈论开漳圣王信仰

与会部分人员合影

作者简介

黄武疆  從事文創策劃、品牌設計、旅遊規劃、書畫創作多年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無疆文創旅遊規劃設計院

致力於

景區規劃設計、農莊設計運營

區域發展策略、政策資源對接

文旅項目招商、地方形象包裝

民俗活動策劃、鄉土文化保護

歡迎合作。郵箱:626456114@qq.com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