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和流传千百年“积德培福”方法,值得弘扬!

 平和乡情 2021-08-05

平和流传千百年“积德培福”方法

值得弘扬

黄 武 疆

      清王永彬《围炉夜话·第十五则》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凡是做很多好事的人家,必然遗留给后世许多的德泽;而多行不善的人家,遗留给后世的只是祸害。
      自古以来,平和人就非常注重行善积德。历代《平和县志》里有关邑人品性修养的记载甚多,从平民百姓到学子官吏,乃至道家、释子都有代表人物,如释义中、陈景肃、曾敦立、颜茂猷、林偕春、陈天达、黄期铭、李赞元、张宽、李文察、张士珙、卢氏慎仪、曾萼、何子祥、黄元规、叶肇基、黄惠、周道南、黄甘蔗……等。笔者读史研志、查阅族谱,总结出各姓氏望族之所以能够千数百年长盛不衰,就是“积德培福”!

      笔者依照古人行善积德的方法,拟写以下几个要点:

      一、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团结亲族

      “百善孝为先”,对于父母长辈,除了物质上的供应,更重要的是多一些陪伴,让父母能过个轻松少烦少恼的晚年,子女应该营造清静寡欲的环境,让父母亲学道念佛。莲池大师说:“大孝之中的大孝,就是引导父母念佛,最终往生净土。”父母长辈安心,家运必然和顺。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相礼让,多理解、少计较。家亲眷属和睦团结,社会必然稳定。

      二、编撰族谱,修缮宗祠,保护祖坟

      平和人历来都很重视编撰族谱、修缮宗祠、保护祖坟。谱、修祠、护坟是宗族的头等大事,编撰族谱可以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可以敦亲睦族、扬善惩恶,可以发扬传统美德、尊祖敬宗、教化后代、促进社会和谐,更是延续中华人文的德行善举。修缮宗祠、保护祖坟在纪念先祖的同时,又可以让子孙后代认祖归宗,遵行孝道,净化社会风气。

      三、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美化家园

      《处世悬镜》:“天地载道,道存则万物生,道失则万物灭”。天地之间自有其运行之法则,即为道。按照大自然的规则行事,则可成万事、立声命;违背大自然的规则行事,则必会自取灭亡。从方志中可以了解到:数百年来,平和主政者与老百姓都非常注重山水土地保护,不敢为谋私利而肆意挖山垦荒,他们认为若无度索取物产据为己有,触犯天条,违背天道。在今日看来,先人真是大智慧。

      四、遵循律法,恪守宗规,弘扬良俗

      翻开平和各姓氏族谱,里面的《家规祖训》都共推“遵纪守法”,祖先们认为:士、农、工、商各阶层的人都应遵守中央到府县的法律法规,甚至小至《村规民约》都应该遵守。一个人若心中无天地父母,就会为非作歹,必成逆贼,给家族带来不安,还会引起社会动荡,这是族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恪守宗规祖训就是让子孙后代要接受道统教化,弘扬良好习俗,让地方更加平安。

      五、布施行善,推崇贤者,奉献公益

      凡是能数百年昌盛的家族,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布施行善、推崇贤者、奉献公益,寻找机会铺桥造路、兴办学堂、资建寺庙,尊师重道,对师者贤人十分恭敬,奉为上宾。在传统的宗族社会中,以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典范,一代传一代,将助学、济贫、帮困、扶孤的慈善公业传承下来,形成社会的良好风尚。

“福建纪检监察”推文《承家训 惜“粮”心》

刊登大坪黄氏家训规约---“崇节俭”

《平和大坪黄氏族谱》(1995年版)
第25页“家训规约六条”
悬挂于大坪(田中央)家风家训馆

镜光圆盘
(平和大坪清溪楼)

深山绿野

(广东韩江东源-大坪双尖山)


山间云雾

(霞寨镇五美村)


有族谱,好认祖

(林姓台胞寻根)





明代高僧莲池大师《戒杀文》


      云栖袾宏(1535-1615),俗姓沈,名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因久居杭州云栖寺,又称云栖大师。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

      莲池大师出生于世代望族之家。二十七岁丧父,三十二岁母亦永诀,大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祩宏三十二岁,投西山无门性天禅师落发,并于昭庆无尘玉禅师座下受具足戒。大师一生致力于弘扬净土法门,主持云栖道场四十余年,言传身教接引无数佛子同归净土。融合禅净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禅师。临终前半月预知时至,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七月某日安详念佛而逝,世寿八十一,僧腊五十。

      莲池大师因弘扬净土宗贡献颇大,被后世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八代祖师。


莲池大师《戒杀文》

      世人食肉,咸谓理之应然,乃恣意杀生,广积冤业,相习成俗,不知自觉,罪过执迷。当知天本好生之德,天地生物,以供人食,种种植物类,如谷、果、蔬菜、水陆珍味可谓供食之千足万足也。吾人怎可无仁慈之心,何苦复将同有血气、同有母子、同有知觉、觉痛觉痒、觉生觉死、同有灵性之活物,来忍心杀而食之呢?仁人君子、良心何在?岂理也哉,寻常人说“只要心好,不在斋素。”嗟呼!利己损命,戮其身而啖其肉,以饱吾腹,杀生害命以乐己,扪心伤天理,天下之言凶心、惨心、毒心、恶心、孰甚焉!好心当在何处,此举世行而不觉其非,可谓痛哭流涕长太息是也!今略录七条劝戒杀文,供世人了解,希以真诚感天,即成物成己也。

      白话文:世人吃肉,都认为是理所当然,杀害生灵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长此以往,就会积累下广大恶业。形成习俗,世人对其行为构成的危害性茫然无知,糊里糊涂。当我们延续这种两败俱伤的习俗而不觉得是一种错误,一旦因缘和合报应现前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哀嚎叹息又有什么用呢?我们根据相关情形,总结出七种情行,列述如下,其他的都可以以此类推了。

一曰【生日不宜杀生】

      须知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己身始诞之辰,乃父母垂亡之日也。是日也,正宜戒杀持斋放生,广行善事,庶使先亡考妣,早获超升,见在桩萱增延福寿,何得顿忘母难,杀害生灵,上贻累于亲,下不利于己,明者戒杀也。

      白话文:第一种情形是,生日不应该杀生。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诞生之时很是辛劳,他们介乎生死之间,苦痛逼心,只望母子平安,一旦儿女顺利出世,一切惨痛都烟消云散,以为苦尽甘来,笑口顿开。当我们生日来临之时,就应该体察当年父母生养我们之辛劳,吃斋戒杀,多行善事,一则可使先亡父母早日脱离生死苦海,早登彼岸。假如双亲健在,也因为我们所积累的功德让他们积功累德,增福延寿。我们为什么要忽略或者忘记父母当年之难,而使生灵涂炭,用有情众生之血肉来增加我们的业障呢?此举既牵连我们的双亲,又给自己带来莫大的隐患。当我们延续这种两败俱伤的习俗而不觉得是一种错误,一旦因缘和合报应现前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哀嚎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生子不宜杀生】

      凡人无子则悲,有子则喜,不思一切禽兽,亦各爱其子,庆我子生,而杀死他子,于心过毒扪心安乎?夫婴孩始生,不为积福,而反杀生造孽,亦太愚痴矣!爱己子生当爱他子命,慈爱不杀也。

      白话文:第二种情形是孩子降世不应当杀害生灵。世人没有子女都很悲伤,子女降世也都很欢喜。为什么我们不想想一切有情众生也都深爱自己的孩子呢?庆祝自己的孩子降生,却要其他物类的孩子惨死在刀下,将心比心,我们又于心何忍呢?当我们的孩子降生在我们的身边,不知道为他们积累福德,却要残害生灵早就恶业,也实在是太愚蠢了。当我们延续这种两败俱伤的习俗而不觉得是一种错误,一旦因缘和合报应现前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哀嚎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祭先不宜杀生】

      亡者忌辰,及春秋祭扫,俱当戒杀,以资冥福。杀生以祭,徒增冤业。夫八珍罗于前,安能超九泉之遗骨,而使之食乎?无益而有害,智者不为矣。当移资买活物放生或作地方善事,以累积阴德,可超度先灵永生,愿大孝之人,不用荤类祭祀也。

      白话文:第三种情形是祭祀先人不应当杀害生灵。我们的先人之忌日以及春秋两季的祭祀,都应当吃斋戒杀来为他们积累福报。当我们杀害生灵,用它们的血肉来祭祀我们的先人不得不能够为他们带来丝毫的利益,反而使他们和自己背上沉重的恶业。就算我们把山珍海味世上绝好之美味陈列在他们的前面,又能够让他们的遗骨起来享受这种所谓的美食吗?有智慧的人就绝对不会这么做。当我们延续这种两败俱伤的习俗而不觉得是一种错误,一旦因缘和合报应现前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哀嚎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婚礼不宜杀生】

      世间婚礼,自问名纳采以至成婚,杀生不知其几?夫婚者,生人之始也。生之始而行杀,理既逆矣!又婚礼乃喜庆也,前厅喜事,后厨杀生,吉日而用凶杀,不吉也。故应禁杀,当用素斋宴客为佳也。

      白话文:四种情形是婚礼不应当杀害生灵。世俗中人结婚事大,普家欢庆,喜气洋洋,欢天喜地,广宴宾客,大肆庆祝。杀猪宰羊,山珍海味,不一而足,只见血肉横飞,惨叫连连,不知道多少生灵涂炭。结婚,本是人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却要多少生灵的死来庆祝自己的新生,于情于理,都实在是不应该。切婚礼乃是吉祥之礼。吉祥之日却又大肆屠宰,难道这不是很悲惨的行为吗?当我们延续这种两败俱伤的习俗而不觉得是一种错误,一旦因缘和合报应现前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哀嚎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宴客不宜杀生】

      良辰美景,贤主嘉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好意食水甜,何须广杀生灵,穷极肥甘,笙歌餍饫于杯盘,宰割冤号于砧几,嗟乎!有良心者,能不悲乎?为我死者,折吾福,仁智者不食生灵也。

      白话文:第五种情形是是大宴宾客的时候不应当杀害生灵。良辰美景,高朋满座,天地精华之蔬食菜羹,那是多么清雅高尚之事啊。何必要断送有情之生命,用肮脏之血肉来陈列餐桌而供亲朋造业。前厅欢声笑语,莺歌燕舞,后厨惨叫连连,血肉横飞。有心之人,难道不感到悲伤吗?当我们延续这种两败俱伤的习俗而不觉得是一种错误,一旦因缘和合报应现前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哀嚎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祈神不宜杀生】

      世人疾难,杀牲祀神,以祈福佑,不思己之祀神,欲免死而求生也。人人爱命,物物贪生,杀他命而延补我命,逆天悖理,莫甚于此矣。夫正直仁爱者,才可成仙做神,神其可私乎?命不可延,而杀业具在造罪神担神仙不欢,至诚祭拜,当用青菜水果,素品既经济又实诚,神必护庇赐福也。

      白话文:第六种情形是在祭祀天地神灵的时候不应当杀害生灵。世人有种种欲求而杀害生灵祭祀生灵以求得神灵的庇佑以达到消灾延寿,满足心愿的目的,却不想想自己祈求神灵消灾免难,却要断送其他动物的之命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伤天害理,莫过于此。一身正气刚直不阿的人死后才会成为天神,难道他们还会有这种私心吗?其结果是自己的生命和欲求没有得到满足,那残杀生灵的罪业却又如影随形,罪加一等,这又是何苦呢?其他类似的祭祀也莫过如此。当我们延续这种两败俱伤的习俗而不觉得是一种错误,一旦因缘和合报应现前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哀嚎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营业不宜杀生】

      世人为衣食故,或畋猎飞禽、或渔捕水族、或屠宰牛羊、猪犬鸡鸭等,以资生计,而观一般不作此业者,同有衣食,未必受冻饿而死也。杀生营业神理所恶,以杀业成家而子孙昌盛者,百无一人。俗谓「无过三代」是也。杀多者,更种地狱之深罪因,而受来生之恶报,莫斯为甚也,何苦而不求别计乎?智者不营杀业也。

      白话文:第七种情形是不要为了生活而杀害生灵。世人为了生活,要么是从事打猎,要么是网捕鱼类,或者是屠宰牛羊猪狗等等有情生命来赚钱养家糊口。纵观四面八方,古往今来,我们都没有看到不从事此类营生而缺衣少食冻死饿死的。把残杀生灵作为职业的人,都是会被天神所谴责的。以屠宰业来发家致富的,古往今来都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的。这些人种下到地狱之恶因,来生来世也都会遭受同样如此惨痛的恶报,天底下就没有比这更过分的营生手段了。同样都是发家致富,养家糊口,为什么就不从事其他的行业呢?当我们延续这种两败俱伤的习俗而不觉得是一种错误,一旦因缘和合报应现前的时候,我们痛哭流涕哀嚎叹息又有什么用呢?

      盖闻世间至重者性命,天下最惨者杀伤,世人多杀生,遂有刀兵水火瘟疫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人人惜命,物物求生,何得杀他,充己口食?或利刀割腹,或尖刀刺心,或剥皮剖鳞,或断喉劈壳或滚汤活煎,可怜大痛无伸,苦极难忍,造此弥天罪业,结成万世冤仇。今人多奇病多夭,或死蛇兽,或死官刑,或死盗贼之手,或葬瘟疫,或死凶杀,或死自刎或死落水,或死吐血,或死鸦片,或死药毒,或死恶症,皆杀生吃荤冤欠所致也。孟子曰「闻其哀声,不忍见其死;见其惨亡,不忍食其肉,是仁君子远庖厨是也。」吾今哀告世人,持斋修德戒杀,上消累世冤孽,下积德以荫子孙茂昌,自然福寿绵长,万事如望呈祥也。希将心比心,莫再固执迷遮性王也。

最殊胜、最干净、最有福报”的请客吃饭
就来平和慈净园素食馆




黃 武 疆

CCTV走進平和「文化向導」

文博旅遊規劃工作者

中華鄉土人文探索者

精彩回顾

被遗忘的明朝平和籍的儒家大学者颜茂猷

明末真君子,平和黄期铭

【重磅】今年清明节,平和人这么过:祭祖、怀古、修族谱

平和历史上的瘟疫与医神信仰

平和榜眼府的光影记忆

平和奇观:霞寨谼冲奇石有玄机?

广东的祠堂文化值得平和人的借鉴与学习!

闽粤边区“最高规制”的古祠堂竟然藏于平和大坪之野

“海丝之路”福建第一地标---平和灵通山

香港爱国电影,主角是古代平和人!

记念南胜建县七百年

長按此二維碼,闗注平和鄉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