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善祥 | 小纪马家人09:马桂年

 丁中广祥 2021-08-06

马桂年:十五年青春献纪东

小纪镇   花善祥

作者花善祥先生:小纪镇竹墩村人,扬州作协会员,现任小纪镇文联副主席,在报刊发表过多篇小说、剧本、新闻等作品。著有《竹墩史话》《杨树庄风情录》《中流击水》。
小纪镇有座马氏宗祠。宗祠大门上的对联是“夫人卖饼;贤后含饴”,足见马家十分重视家道文化的传承。如今小纪马家瓜瓞绵绵,尔昌尔炽,知书达礼,修身立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往期回读】01马家荣   02杨党兰  03马家富   04马家乐   05马家元   06马祥鑫   07马祥喜   08马祥志
桂年,1949年7月12日出生在纪东的一个富裕中农家庭。

小学结业后,回生产队参加劳动,担任过生产队记工员、大队文艺宣传队队员,1969年至1983年担任纪东大队第四生产队会计、队长。他的15年青春岁月在纪东这片土地上闪闪发光,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并不平凡的业绩。

纪东大队第四生产队,地多、人口多,耕地面积400多亩,60多户,270多人。在那“大呼隆”的年代,第四生产队的社员勤劳肯干,年终分配的社员人均纯收入在全公社也是名列前茅。别看马桂年文化水平不高,也不是能说会道的人,但凭着踏实能干和认真负责的精神,赢得社员的信赖和领导的信任。他担任生产队队长之后,采取的一系列大胆举措令人刮目相看。

农村开始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时,马桂年所在的生产队并没有即刻响应。他有他的主张。他认为,生产队的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此时并不适合推行责任制。他所在的生产队,种植业上有百亩双季稻、百亩棉花、十多亩稻田养鱼、十多亩荷藕、几十亩桑田,养殖业上有百头猪场、百只水貂场、千只家禽场,加工业上有粉坊、糖坊、酒坊、变蛋加工坊、小型窑场、小型运输队等。真正做到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集体经济明显增强,社员纯收入大幅提升,工分单价从四角三分提高到一元多钱。这个水平在当时的江都县也是凤毛鳞角。

马桂年这个憨实的小队长心中有个美丽的梦想:让第四生产队家家户户丰衣足食住瓦房。但是,时代的风云会打破个人的梦想。

农村的改革势不可挡,集体生产的框框必然被打破,马桂年尽管有思想有主张,但他明白:任何人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历史潮流。在面上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第二年,他向蹲点的公社书记提出:第四生产队不搞责任制,直接搞“大包干”,实行“两田制”。书记默认,但提醒他:“大包干”没有经验可学,一切都靠你在实践中学习完善,要多听群众意见。

土地是农民的饭碗和命根子。以往“大呼隆”生产,所有土地都是集体的,现在把田分到户,可不是闹儿戏,关系到今后的生存呢。马桂年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多方征求意见,针对田块的远近、好差,既要合理搭配,又要坚持田地的方整化不能打破,统一种植的模式不能打破,在一方田中,各户田地的分界只许定桩,不许做埂;超过劳力年龄老人的口粮田不单划,一律随子女。最终采取事先按人口、劳力划分好二田,通过抓阄的方法来完成。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别看生产队长这个灰星大的官,管的事还真不少,千头万绪,稍有闪失就会引发矛盾,真是个泔水缸。马桂年当队长只认一条死理:为群众着想,维护群众利益。那年年终分配时,第四生产队农副业大丰收,本着“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原则,工分单价预算的是一元二角钱。

分配方案要报公社批准后才能实施。马桂年满以为他主持预算的分配方案肯定会被批准,因为分配后,生产队现金账上还余有一万多块钱呢。谁知,在公社召开的年终分配大会上,那位分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不点名地严肃地批评纪东大队第四生产队在年终分配中三者关系摆不正,不顾集体利益,存在超分现象。最后,那位副书记大手一挥,把原定的工分单价下降五分钱。如果是一般的队长,可能也就会忍忍气,按照公社批准的方案实施了,但是,马桂年不行,为了群众的利益,他不怕得罪领导,坚持按原分配方案实施。这下可惹恼了公社那位副书记,后者一声令下,公社组织了七八个人的分配复查小组进驻第四生产队。那位副书记发话了:“这还了得,一个生产队超分几千元钱,40多个生产队要超分多少集体资金?好好查,一定要刹住多分、超分这股歪风!”复查小组认认真真地把第四生产队账目查了又查,对照当时分配政策,第四生产队并没有多分,更没有超分。财政所所长感叹地说:“像纪东四队分配后集体账上还余一万多元,别说在小纪,就是在江都县范围内也少见。”事实胜于雄辩。后来那位公社副书记再也没有说什么。

纪东四队的群众对马桂年是敬佩的,他们说:“马队长专门为我们解决难事,为我们办好事。”

生产队各家各户种植西红柿、蘑菇。到了收获季节,销售矛盾十分突出,公社收购站人手不够,运输量不足,急得群众双脚直跳。西红柿、蘑菇都是鲜货,时间一过,西红柿会烂,蘑菇会开伞,卖不出去,别说赚钱,十有八九会亏本。马桂年找到小纪供销合作社,请他们在纪东增设蘑菇收购点,又请公社副业公司在纪东增设西红柿收购点。群众开心地笑了,他们也知道马队长为促成收购点设立跑了多少路、陪了多少笑脸、说了多少好话。

如今纪东四队住在野田河河东的十多户群众还时常念叨着马队长,他们说:“如不是马队长求爹爹拜奶奶费尽心思,那座桥建不起来,我们不知要跑多少冤枉路呢。”这个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那年,马桂年出席江苏省农业生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后,当选为扬州市第一届人大代表。人民代表总要为人民办点实事和好事,这一点马桂年不但铭记在心,而且付诸行动。他知道,开挖野田河后,原有的一座小桥被毁了,第四生产队有10多户人家住在河东,没有桥,生产生活极为不便,生产队又拿不出资金建桥,群众意见很大,多次向上级反映都无结果。马桂年利用人大代表的身份,向人民代表大会递交了关于兴建纪东水泥桥的提案。江都县政府的答复很快,交给相关部门办理。然而,当马桂年找到相关部门时,他们都很客气,但都会打太极拳,弄得他急也不是,恼也不是。是的,人家都有理:这座桥不是交通河上桥,不归他们管,他们心有余力不足,也只能贴上几千块钱,表示心意。马桂年不答应,他一趟一趟又一趟,水利局、交通局、航道管理站等部门不知跑了多少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半年后,建桥的资金终于有了着落。

1984年4月,马桂年被调到纪东村担任总账会计,9月份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被调到镇政府工作,先后担任审计所所长、合作基金会主任、统计助理。在新的岗位上,他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1995年通过大专自学考试。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不管职务高低,他从不计较,踏实工作,诚实做人。他是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党把他拧在哪里,就在哪里闪闪发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