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北到詹姆斯湾02-巴里到蒂米斯卡明

 永远的草根 2021-08-06

第一天 2018年8月12日 奥克维尔Oakville – 蒂米斯卡明湖岸市Temiskaming Shores 522公里

筹划已久的《北到詹姆斯湾》之行终于开始实施。

依照计划,路过巴里Barrie的时候,还是如《一路向西》一样,先来这个旅游信息中心Ontario Travel Information Centre – Barrie取一些些资料。这个信息中心的地址是:21 Mapleview Dr E, Barrie, ON L4N 9A9,就在巴里的Costco旁边,早上出来忘记加油的同学,还可以趁此机会在Costco加加油。

拿上资料后仍然依照计划,打算沿着巴里的湖滨路Lakeshore Drive看看锡姆科湖。然而路上正在举办长跑比赛,湖滨路被封了禁止车辆入内。于是只好就势右转,来到Minet's Point Park。这个小公园里也有个沙滩,湖里很多人游泳,还有人从这里放船下水。

拍过几张照片后草根仍然不死心,开车绕到百年公园Centennial Park附近找个地方把车停好,然后走了过来。走过湖滨路是百年海滩Centennial Beach,这里是比赛的起点和终点。

今天湖边的人可真是不少,由于大量的低密度住宅,同样人口规模的加拿大城市,往往比中国城市的面积大得多。这样一来大多数的街道上,便显得冷冷清清人气不足。只有在这最适合的季节里,最热闹的地方才能显出与之相称的人气。

巴里市本身有十四五万人,带上周边地区,形成一个二十万人口规模的都市,看起来像吗?

不过今天,可能人群中混杂了很多来自多伦多的“外地人”,让巴里显得比以往的季节更热闹。

巴里的标志性雕塑Spirit Catcher——灵魂捕手?灵感来自于原住民文化,由雕塑家罗恩贝尔德为1986年温哥华世博会设计,后来最初安装在温哥华的False Creek。后来被多伦多的Helen McCrea Peacock基金会买下,于1987年捐赠给巴里艺术中心,树立在这里。

上面悬挂着的那一串巨大的金属羽毛可以随风摆动,难免会让人担心风大了某把“羽毛”会飞出取人性命。

离开巴里沿着11号公路向北,

在城外的Costco加过油补充过给养后,进入小城奥里利亚Orillia。计划在Costco采购的驱蚊剂却没有买到,这给后面的行程带来一丝阴影……

穿过小城的中心街道密西沙加大街Mississaga St来到湖边。

小城奥里利亚同样坐落在锡姆科湖畔,只是更加靠近锡姆科湖的北端。

不远处是游船码头Orillia Boat Cruises。

看看时间已过中午,开车过来Couchiching Beach Park。

见公园里有野餐桌很多人在午餐,刚好有一张树下的餐桌有空,于是决定午餐就在这里解决。

吃饱喝足后过来湖边走走看看水景。

公园一角搞成一个小集市,草根对购物没有兴趣的,便没有深入。

维基百科上说奥里利亚是个三四万人口的城市,同样从今天公园里的情形来看,好像不止,想必也有很多人从多伦多来此度假的。果然,当草根们收拾东西打算离去的时候,碰到了万锦过来的一家华人。

开车继续上路,沿着11号公路向北,在北湾North Bay郊外转上63号公路,向魁北克省的蒂米斯卡明Témiscaming前进.

公路来到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界河渥太华河畔,对面河东岸就是魁北克省,那个冒着烟的地方是魁省的蒂米斯卡明。

这个蒂米斯卡明是个只有2,275人小镇,未进小镇一座巨大的工厂便展现在眼前,小镇就是因这座纸浆工厂兴起的。

跟加拿大的大多数城市一样,蒂米斯卡明最开始的产业也是伐木,随后很快便进行了产业升级,1918造纸企业Riordon Pulp and Paper Company买下了这里的锯木厂改建成纸浆厂。 造纸公司不但买下了锯木厂,还买下了当地差不多所有的附属产业以及基础设施,于是这里完全成了纸浆厂的生活区。

1920年蒂米斯卡明以"基帕瓦Kipawa"这个名字正式获得了镇的地位,第二年就又改回了原名蒂米斯卡明。既然是镇,按理说应该有镇长镇议会什么的,但因为整个镇就是纸浆厂的生活区,厂方连带着把市政管理工作都包了,这跟咱们中国过去“企业办社会”的做法如出一辙。1925年,纸浆厂被加拿大国际纸业公司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收购。东家虽然变了,企业继续办着社会,35年来一直也没有什么市政选举也不需要。

昔日的火车站,现今是火车站博物馆Musée de la Gare,草根们到时已经大门紧闭。

1956年,加拿大国际纸业公司宣布蒂米斯卡明为“开放城镇”,出售其所有的基础设施。小镇自此有了镇政府选举,诞生了首位镇长,企业算是开始不再办社会了。到了1972年的时候,加拿大国际纸业公司打算关掉这家工厂,这让以该工厂为唯一经济支柱的小镇居民和企业员工们感到大难临头。形势逼迫之下大家拧成一股绳,焕发出无穷斗志,他们自己组织起来成立了一家Tembec 公司来接管工厂的运营。2017年这家Tembec被Rayonier Advanced Materials收购的时候,已经有3,000多员工了,这个数字超出整个小镇的人口,说明Tembec经营得相当不错,早已走出小镇,走向全省甚至是全国了。

小镇上的赛百味Subway,可能是世界上最有特色的赛百味了吧?

快餐店设在几节退役的火车车厢里,

车厢后面是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溪。

旁边还有野餐桌,傍晚的阳光洒在餐桌上,形成一幅温馨的画面。这么美好的快餐店野餐桌,却没有多少人来光顾,加拿大暴殄天物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小小的水电站,旁边有牌子介绍了其历史。

1883年的时候,三个伐木的老板决定在基帕瓦湖和蒂米斯卡明湖之间,挖一条可以运输木材的水道,于是他们挖了一条小溪把几个湖连了起来。1888年,三人中的亚历克斯·拉姆斯登(Alex Lumsden)决定在这里建一个小发电站,给他的锯木厂提供能源。一开始用木头做了水坝,1918年改建成水泥坝,1920年进行了扩建,成为纸浆厂的动力来源。

随后水电站被卖给加蒂诺动力公司Gatineau Power,新主人接手后对水坝和电站进行了升级扩建。1963年在省有化的浪潮中,水电站被卖给魁北克水电公司Quebec Hydro。

水电站于2012年关闭,现在大坝上游的水库只为蒂米斯卡明镇提供水源。

从魁省101号公路下到拉涅尔村公园Parc municipal de Laniel,墙上是一幅幅壁画。

基帕瓦湖湖面平静,拉涅尔Laniel是个只有77人的小村。

依指示牌指示,找到这个观景点,发现景色远不及刚才那平静的湖面。

桥上是魁省101公路,桥下的大坝上老两口在钓鱼。听草根一行从多伦多来,就问是不是来买地的?“前不久从多伦多来了一拨人,也是中国人,来这里买地打算建房子……”

经过玛丽村Ville-Marie的时候,太阳已从对岸的安大略省那边落了下去,让这个以美景著称的大村子失色不少。须知本村的口号是:Prenez un nouveau cap, Ville-Marie sur le Lac。意思是一定要在玛丽村这里拐个弯儿。

玛丽村有2,584人,比刚才有大工厂的蒂米斯卡明人口还略多一点儿。看到这个数字让草根有些感到意外,可能蒂米斯卡明壮观的纸浆厂太过于引人注目了吧?

离开玛丽村后开启了狂奔模式,一路不停回到安省,抵达预定好的Haileybury Beach Motel,地址:462 Farr Dr., P.O. 1059, Haileybury, Ontario, P0J 1K0, Canada

这一天我们到达了北纬47°的地方,这个地方的维度,跟草根小时候生活过的齐齐哈尔差不多。

本篇涉及的路线如下,点击可见大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