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工髋(胯)关节发展简史

 陈献韬聊骨坏死 2021-08-06

股骨头坏死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除了骨质结构逐渐发生缺血、断裂、塌陷之外,股骨头软骨也不断发生变性,甚至碎裂。

常见髋关节病变

正常股骨头软骨面

早期退变股骨头软骨面

股骨头坏死塌陷常意味着关节置换

髋关节软骨毁损性疾病的最终解决方案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很多患者对此充满了未知和恐惧。今天,咱们就来唠叨一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百年发展史。

人工髋关节置换示意图:

精致动画完美展示人工关节原理

人工关节演示视频


人工髋关节简史

迄今已百余年历史的伟大发明

1840年,美国JM.Carnochan进行了下颌关节成形术,采用橡木片(非生物材料)置入,这一手术是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开端 ;

1891年,德国医生Themistocles Glück用象牙股骨头与髋臼首次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除了使用镀镍螺钉固定假体,他还使用骨胶作为粘合剂来固定假体,为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起到了启蒙作用;

1923年,Smith Petersen在波士顿设计了玻璃杯关节成形术,被认为是髋关节置换术的鼻祖;


Petersen玻璃杯关节

1938年,Philip Wiles提出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采用不锈钢假体进行关节置换;

1938年,Smith Petersen发现牙科医生使用的钴铬钼合金材料生物惰性较强,在人体内生物相容性较好,发明了钴-铬-钼合金制成的杯状人工关节;

Smith-Petersen double cup

1941年,美国Moore和F.R.Thompson分别设置了长直柄人工股骨头和长弯柄股骨头假体,后来成了Muller-Harris全髋股骨头假体的原形;

丙烯酸与软骨/骨之间摩擦小,但声音大

1946年,Judet兄弟使用牙托粉制有头柄结构的假体,柄植入到粗隆间区域;

Judet prosthesis

1950年,Moore在美国设计了自锁式钴铬钼合金的股骨头假体;

Moore’s endoprosthesis

1962年,英国外科医生Sir John Charnley设计出全新的金属股骨头与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组合,创立低摩擦人工关节置换术模式并应用于临床,宣告了髋关节置换时代的来临;

Charnley’s Low-friction arthroplasty principle

低摩擦关节成形术原则

  • Frictional torque between the prosthetic head and cup causes wear and component loosening假体头与杯之间的摩擦扭力引起磨损和假体松动

  • Frictional torque can be decreased by reducing the diameter of the prosthetic head摩擦扭力可以通过减小假体头来实现

  • Acetabular component strength can be increased by using a cup with a thick wall髋臼假体可以通过增加假体厚度来实现

John Charnley(1911-1982)

1966年,Charnley首先使用空气层流净化手术间、个人空气隔离系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由于Charnley对人工关节作出的重大贡献,被公认为“现代髋关节置换之父”;

1962年11月,Charnley在手术

罕见的Charnley彩照

20世纪70年代,陶瓷对陶瓷人工关节开始在临床应用;

1970年,法国外科医生Pierre Boutin首次应用氧化铝陶瓷人工关节;

1974年,德国医师Griss和Mittelmeier设计出全陶瓷界面的人工关节并应用于临床。 

不同摩擦界面的人工关节

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人工材料在人体应用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