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唤醒.激发

 金起点心理1 2021-08-07

 再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感慨良多。

   小说主人公 “他”遭遇了同伴的背弃,遭遇了暴风雪,遭遇了饿狼步步紧逼,还遭遇了饥饿、寒冷和体力衰弱伤口发炎。人,奄奄一息,生命陷入绝境,幻觉和麻木的濒死症状出现。

然而,“他”看到了生的希望,一艘船出现在了“他”的附近,“他”在垂死挣扎中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可是这更加激发出了饿狼凶悍而嗜血的本性。最后,“他”用超人的意志力咬断狼的脖子,重获新生。

“他”就是超人。在特殊的环境里,超越自我,焕发出了寻常日子所不具备的力量和智慧。用顽强的意志和对生命无比的热爱,克服重重巨大困难,赢得了新的生活。

假如“他”没有这种特殊的经历,“他”不知道自己有如许的惊人的毅力;假如不是在生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他”不会象凶猛的野兽一样去厮杀;“他”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如许的果敢与勇猛,能如许冷静与智慧。

可见,特定的环境,能唤醒我们内在沉睡的巨人,能不断激发内在巨人持久爆发能量。

从古至今,这样的典型事例很多。

年轻的达尔文因一事无成被表妹拒绝求婚,受到该事刺激后,达尔文立志做出一番事业,于是环游世界,写就了影响深远的《物种起源》,成为了生物进化论的开山鼻祖。

历经失败而垂头丧气的人,如果生活或工作要求他必须改变现状,他只有硬着头皮去干,结果事情干得漂亮,自卑消除,自信回归。

在体坛,那些因为伤病,选择退役;因为失败,选择退役;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重回赛场,逐渐找到感觉,赢得荣光的大有人在。

比如:那些早年籍籍无名,中晚年大放异彩的名人能士更是不胜枚举;那些跨行业转型发展而事业依然搞得红红火的政界、商界、艺术界知名人士。

中美文化交流使者陈香梅,两弹一星元勋于敏,著名画家齐白石;李宁,当运动员是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转型经商,成为知名企业家;柳传志,由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里根从演员成为叱咤风云的政治家。还有不少从山寨走出来的画家与歌唱家,从农村与工厂,从厨房、菜市场和办公楼、商场走出的艺术家、发明家、科学家:舞蹈家杨丽萍、大衣哥朱之文、杨坤、周杰伦;邮局小职员成长为大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从打临工到杰出华人数学家的张益唐……

假如没有兴趣的驱动,假如没有机缘的促使,没有人能唤醒心中潜藏的才能,从而也无从了解自己具有某方面的出众能力。

体育竞技的团队项目,有时由于主力的伤病,替补上场救场,替补焕发出了主打的光彩,从而潜能得以有机会发掘发挥;演艺界也时常上演配角替换主角而大放异彩,配角从此成为星光熠熠舞台的明星的佳话。

这些现象正如陆游写过的一句诗所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成”指的是潜能,“偶”是机遇,“得之”是“机遇”唤醒“天成”的结果。

等待机遇来唤醒自己,太过消极和被动,正如爱情,靠等待,也许就会错失良缘;还得主动出击,至少也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然,谁知道你有择偶的愿望,你择偶的标准呢?

自己制造条件,唤醒内在沉睡的“我”;勇于亮剑,展示不凡的“我”,就能不断得到激发你内在的我的机会。

毛遂自荐之所以成为佳话,曹刿辅佐鲁庄公指挥的齐鲁长勺之战之所以能名垂青史,皆因为毛遂和曹刿把握住了机会,去唤醒了内在强大的自我,去完成了别人可能能完成但内在自我没有被激发,没有机会去完成的任务。

如果诸葛亮孤芳自赏不屑于唤醒自己,不屑于制造机会不断强力地唤醒自己、激发自我,那么,绝不会有诸葛亮常常吟咏《梁父吟》表达自己的志向,让世人知晓;如果诸葛亮不想唤醒才华横溢、胸怀天下的自己,那么会甘于“躬耕陇亩”,绝不会“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即使“时人莫之许也”,也不断厚着脸皮宣传自己,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刘备三顾茅庐,隆中一对惊天下了,也更不会有刀光剑影、波诡云谲、荡气回肠,至今还发生着重大影响的三国演义。

唤醒自己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每个人无意识在构筑这个工程,但很少人自觉地有计划有目地的去实施唤醒自我的工程。

这也就是发小、同学、同事,在一段时间后,发生巨大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惜,很多人非但没有意识到,反而更多地把发展的差距归结到运气、命运、背景等客观因素和玄幻因素上。岂不可惜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