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红婵夺冠的重要法宝,一个神奇的冠军模型。

 云说职场 2021-08-07

星标并回复『福利』☝ 送你一套成长资源包

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全文约 2600字,建议阅读时间 6分钟

你好,我是小云。

东奥会上,全红婵五次入水,三次满分,总分466.2分(满分477分)夺取东奥会跳水女子十米台金牌,取得了奥运会赛场上前所未有的成绩。


天才跳水少女,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解说员说,“像吸水机,把水都吸进去了,一点水花都没有。”“看中国队跳水,要特别专注,因为一不小心就错过去了,水面一点痕迹都不会留下,既没有水花,也没有声音。”

网友们说,“我涮个肉都比她的水花大”。

天才跳水少女的背后,是“冠军模型”的主导。


 
善于运用你的天赋

全红婵生于2007年,今年14岁。

她家有姊妹5人,她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

父母呢?

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还有七八亩地,种植了几亩水稻。

但仅仅靠庄稼地,很难养活一家几口人。

所以,农忙之余,父母也会到外面打杂工。


尽管这样,生活依然艰难,全红婵的家还是当地的低保户。

贫困的家庭,会想要通过什么改变命运呢?

大多数人,都会想到读书。

但全红婵从小就不爱学习,学习也不好,是典型的学渣。

2014年5月的一次跳水运动员选苗,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

那一年,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的跳水教练陈华明,像往常一样,来到全红婵所在的学校,挑选有跳水天赋的苗子。

当时,全红婵不过7岁,才上小学一年级,身高也只有1.2米。

陈华明给孩子们测立定跳远,全红婵跳了1.76米。

陈教练,在她身上看到了爆发力,就选进了市跳水队。

全红婵喜欢玩,以为跳水就可以玩,所以她就去练跳水了。

她的哥哥曾说,“我们一起去钓鱼,她看见水就想玩,喜欢去海边”。

这个时候,她还不知道,等待她的,将会是什么。

同年7月,她开始正式接受跳水训练。


她身体条件好,腿有爆发力,手的形状很适合压水花。

经过4年的训练,2018年,被选入省队。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她开始摘获自己的成果。

2018和2019年,连续两年的广东省跳水锦标赛中,她分别获得3项、5项冠军。


2020年,她进入了国家队。

入国家队不足一年,参加过的正式比赛不超过10场,在参加奥运会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国际比赛。

在第一次奥运会选拔赛前的三周,她刚把5个动作,全部学完。

在三次奥运会选拔赛中,她赢下了两站单人10米跳台冠军,女子跳台积分第一。

东奥会上,打破了世界纪录,可谓前无古人。

如果不是因为走上跳水这条道路,这个女孩的命运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很可能是,混个九年义务教育文凭,走出村子,进入社会,打工赚钱。

或者九年义务教育都读不完,就要出去打工,为家庭分担生活的重担。

与其花费精力治愈自己的“顽疾”,不如花同样的精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找到自己最好的那匹马,去迎战别人的普通马,会更容易胜出。


 
付出过于常人的努力

跳水运动员的跳台,对于他们的体重、体型、体态的要求非常严格,他们不能吃高甜、高热、高脂的食物。

每天的训练强度也很大。

刚刚进湛江市队的时候,跳水环境十分艰苦,尽管如此,每天都被训练占据,一个动作,要机械式的训练一万次,十万次。


全红婵非常能吃苦,是同一批运动员里,最投入的。


她有一个冠军梦,因为只有她拿冠军,才能赚到更多钱,给妈妈治病,救助自己的家庭。

为了培养自己的战斗力,全红婵对自己的要求是,一个动作,每天至少练习10次。

因为她怕今天少练习一次,明天就会少练习两次,渐渐的就会害怕跳台了。

这是她自己的底线,必须日复一日的练习。

训练分为陆上和水上,先室内,再室外。

陆上训练,一天会跳200-300个后空翻,还有手臂、腰腹、腿部的力量训练。


水上训练,一天会跳120下左右。

一个动作失误,就每天回去跳10次。


跳水如撞墙,视网膜脱落,眼椎间盘突出,手脚肩膀受伤,都是跳水运动员的职业病。

当其他孩子练习累了,喊着“我不想读了,我累死了,我想回家”时,全红婵也打过退堂鼓。

她曾对教练说,“我觉得这里训练太苦了。”

教练只回复了她一句话,“要想清楚自己以后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她沉思了一会儿,说到,“想要发挥出最好的自己,目标是让父母过得更好。”

她深知,对于她来说,努力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如果训练的时候,教练盯得不紧,她还会不高兴。

2018年,全红婵因为成绩优秀,被输送到了省队。

在省队,她训练很刻苦。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她不断地在国内赛场拿冠军。

赵登营教授说,“世界上,一定有天才,但我从没见过。我见到的,都是一点一滴,勤勤恳恳努力的人,最后被人们称之为天才。”

 
不断走出舒适区

初到市跳水队的时候,内心腼腆的全红婵,在训练中,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

陈华明说,“她特别泼辣,有冲劲。”

小女孩,爱漂亮,全红婵却为了跳水,剪成了男孩头。

小女孩,都怕晒黑,扭扭捏捏不下水,只有全红婵不怕。

10米跳台,比3层楼还高,别说一个小孩,就算是成年人,都会畏缩。


但全红婵深知,只有克服这种恐惧,才可能成为冠军。

于是,她站上高台,带头跳。

对高空掉落的恐惧,对高难度的畏惧,对失重感的畏难,是每个人的本能。

全红婵也不例外。

所以,她给自己的规定是,每天都要上跳台练习。
她说,“一两天不跳的话,再次站上十米台就会害怕,会怕摔。”

为了克服恐惧,完成对恐惧的麻痹,她每天站上十米台,每组动作,反复练习五六遍,甚至是十遍。

从恐惧十米台,到十米台上的自信果断,靠的就是不停的挑战自己。

有些动作,大家都不敢做,她就带头做。

一开始肯定是害怕的,有一点基础之后,再加一点难度。

室内训练的时候,先从最简单的开始,比如201、201,再逐渐上难度。

高台跳水的时候,先从最低的台开始,从1米到3米,到5米,到7米,直到10米。


不仅如此,而且她经常自己给自己加码。

她不仅要练习习得技能,还要练习形成自己的肌肉记忆。

就像我们敲击键盘,只要把手放在键盘上,就能行云流水的敲击。

她只需要将自己置身于10米跳台,所有的动作就会一气呵成。

通过不断的走出自己的舒适区,靠近,并达成自己冠军的目标。

就像连岳说的,“要舒适,这舒适要像种子,能从两片胚叶开始进入不舒适,它长成参天大树,又结出满树的舒适。”

 
冠军模型

所谓冠军模型,就是天赋+努力+走出舒适区。

天赋,就是你的优势,你的长板。

努力,是要不断锻造你的长板。

如果能够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一点一点向外延展,你的长板就会望尘莫及。

就像全红婵一样。

教练说,她这次比赛难度很大,但她还有高难度“大招”没有使出来。

看来,再次打破记录,还得靠她自己。

全红婵,在线等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