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必读-温病经方:防风通圣散

 幽默的数据线 2021-08-08
大医双合
COURSE ARRANGEMENT

导读:豆鼓性味苦寒,能够清热。栀子与豆豉两药配伍,以其苦寒之性,中能泻胃中郁火,清疗胃脘嘈杂,或疼痛不舒。(作者/康海洋)

【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川芎、当归、白芍、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15g,石膏、黄芩、桔梗各30g,滑石90g,甘草60g,荆芥、白术、山栀各30g。为末,每服6g,水一大盏,生姜三片,煎至六分,温服。涎嗽,加半夏半两,姜制。

【经典原文】刘完素在《黄帝素问宣明论方·风门》诸风总论中指出∶'言风者,即风热病也。风气壅滞,筋脉拘倦,肢体焦痿,头目昏眩,腰脊强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嗌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黏,肠胃燥热结便,溺淋闭。或夜卧寐汗,咬牙睡语,筋惕惊悸。或肠胃怫郁结,水液不能浸润于周身,而但为小便多出者。或湿热内郁,而时有汗泄者。或因亡津液而成燥,淋闭者。

等等。

......

【防风通圣散加减】

1.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解表,使风邪从汗而解。

2.大黄、芒硝泻热通便,配伍山栀、滑石泻火利尿,使里热从二便而解;

3.桔梗、石膏、黄芩、连翘清解肺胃气分之热;

4.当归、白芍、川芎和血祛风;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缓急。

5.全方不但解表通里、疏风清热,而且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具有疏风解表、泻热通便等重要功效。

【防风通圣散的证】

1.原治证:一切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外诸邪所伤。气血怫郁,表里三焦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晕,目赤睛痛,耳鸣鼻塞、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唾涕稠黏,咳嗽上气,大便秘结,小便赤涩,疮疡肿毒,折跌损伤、瘀血便血、肠风痔漏,手足瘛疭,惊狂谵妄,丹斑隐疹。

2. 对应证∶从方的结构分析,本方荆、防、薄、麻发越透散,这四味药与泻火通腑之膏、芩、栀、翘、硝、黄;

养血活血之归、芎、芍;

去湿利尿之术、滑、草相合,可形成发散郁火,松动六腑郁结,活血透发血分热毒的特殊功效、能够治疗风、火、湿、食之毒郁结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斑疹不能透发,五官诸窍不利等病证。

3.方证的特征性证∶ 心烦急躁,便秘尿阻,口舌生疮,皮肤斑疹。

4.杂病临床上常见的急、慢性肾炎,尿毒症,肝炎,变态反应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五官科疾病,以及中医所谓的火郁病多见有防风通圣散证,可用本方治疗。

5.本方虽有麻黄、防风、荆芥辛温发汗药,但辛温药与石膏、黄芩、山栀、连翘甘寒苦寒药配伍,不仅没有辛温发汗之弊,而且会产生辛凉解热、发散郁火的作用,故可以治疗杂病郁火心烦、口渴、失眠等证;

6.另外,麻黄、防风、荆芥、薄荷辛味发表药,与大黄、芒硝配伍,硝、黄泻下作用减弱,而且产生了通行表里、通彻上下的新功效,可以治疗郁火便秘、口舌生疮等证;

7.与滑石、甘草配伍,疏表利尿,疏通膀胱,能够治疗郁火小便不利、淋涩疼痛等证。

8.防风、荆芥、麻黄、薄荷与当归、白芍、川芎配伍,具有养血和血,透散血分热毒外出的功效,这是该方能够治疗疮疡疥癣的机制所在。

等等。

......

【病案一例】

汪某,女,21岁,2015年3月8日初诊,月经稀发2年。体格壮实,身高170cm,体质量68k,体质指数(BMI)23.53k咖2。既往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2014年5月9日外院性激素检查:促黄体生成素(LH)13.1mIu/mL,促卵泡刺激素(FsH)3.29mIu/mL,孕酮(P)0.2ng/mL,睾酮(T)1.42ng/mL,雌二醇(E2)34Pg/mL,催乳素(PRL)6.88ng/mL。曾行人工周期洽疗2个月,其间月经规律,停药后复停经2个月。2叭4年12月12日外院B超提示:双侧卵巢多囊表现,在外院再次行人工周期治疗一个周期后,于2015年3月1日经转,月经量中等,6天经净

诊:目下及环唇黄黯,睡眠较晚,近1周出现腹痛、便稀,下肢皮肤干燥、粗糙,舌淡红苔薄,脉滑。中医辨证为肾虚痰湿、阴虚火旺。

治以温肾散寒,养血化痰,兼以清热养阴,

给予阳和汤合当归芍药散加生地:鹿角片20g,麻黄5g.熟地、生地各30g,桂枝12g,肉桂3g,炮姜6g,白芥子9g,甘草5g,当归、川芎、炒白芍、赤芍各12g,炒白术、茯苓各15g,泽泻9g,14剂,水煎服。

3月22日复诊:外感风热,咳嗽3天,伴胸痛,头晕,咽红扁桃体肿大,大便稀溏,无腹痛,舌质红苔薄,脉弦滑。患者自诉2天前出现有拉丝状白带,提示即将排卵。给予芙朴感冒冲剂每次l包,l天3次,以清热解毒,宣肺利咽。

嘱患者感冒愈后继服阳和汤加生地:鹿角片15g,麻黄3g,熟地、生地各15g,桂枝12g,肉桂3g,炮姜、白芥子、甘草5g,7剂,水煎服,每天l剂。

4月12日复诊:因感冒发热输注抗生素治疗3天后停服中药2周,月经4月7日按期至,量中偏少,4天净,大小便畅,脉和缓有力,继用阳和汤加葛根:鹿角片20g,麻黄5g,熟地30g,生地15g,桂枝12g,肉桂3g,炮姜、白芥子、甘草各5g,葛根30g,14剂,水煎服,每天l剂。

4月26日复诊:自诉4月22日起咽中有痰,自服抗生素之后鼻流清涕,口干尿黄,大便两日1行,偏于,舌形瘦小,脉和缓有力。辨证为肾虚兼外感风热,表里实热证,治以解表攻里,宣通气血,兼以补肾养阴,遂予防风通圣散去干姜、炒枳壳、防风,加桔梗、鹿角片以温补肾阳、生地以清热养阴、葛根以解肌生津。荆芥12g,麻黄4g,制大黄、焦山栀各12g,滑石(包煎)15g,当归、川芎、炒白芍、黄芩、桔梗、连翘各12g,生石膏(先煎)15g,薄荷(后下)6g,炒白术12g,鹿角片、生地各15g,葛根30g,甘草5g,7剂,水煎服,每天1剂。

5月10日复诊:月经提前7~8天,于4月29日至,量中偏少,4天净;小便黄,排尿有灼热感,大便2天1次,排便顺畅,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滑有力。辨证为表里实热证,治以解表攻里,宣通气血,予防风通圣散加生地、葛根:荆芥12g,麻黄4g,制大黄、焦山栀各12g,滑石15g,当归、川芎、炒白芍、黄芩、桔梗、连翘各12g,生石膏(先煎)15g,薄荷(后下)6g.炒白术12g,甘草5g,生地、葛根各30g,14剂,水煎服,每天l剂。月经于5月31日按期而至,经量中等,6天净。之后月经规律,效不更方,共28剂。

6月28日复诊:因出差10余天,予前方打粉,每次89,1天3次,口服。8月23日复诊:已停服中药汤剂近2个月,其间月经来潮2次,分别于7月7日至,经量少至中等,2~4天净,小便畅,大便成形,每天1次,舌红苔薄,脉滑有力。继予前方汤剂.每天1剂。

9月6日复诊:2015年8月31日外院性激素:LH6.77Iu,L,FsH 1.84Iu/L,P 25.47nmol/L,T 1.96nmol,L,E2 426.2pmol/L,PRL 8.81¨g/mL。孕酮值升高提示排卵。9月5日月经来潮,经量中等。继服前方汤剂6个月,每天1剂。

2016年3月6日复诊:体质量降至61kg,大便1~2日1次,排便顺畅,舌质红苔薄,脉滑略大。继予前方汤剂,现月经规律,如期而至,经量中等。

【按语】:

1.病因病机:患者月经稀发,体格壮实,望诊目下及环唇黄黯,两下肢皮肤干燥、粗糙,属麻黄体质,腹痛便稀,舌淡红苔薄脉滑是脾肾阳虚、寒湿阻滞之象,患者睡觉较晚,阴血暗耗,阴虚火旺,日久导致寒热错杂。

2.治则治法:初诊实热不显,从肾虚痰湿、阴虚火旺论治,

3.方剂:予阳和汤合当归芍药散以温肾散寒,养血化痰,并重用生地以清热养阴,药后月经按期而至,但经量中等偏少。而后出现表里实热证,改为防风通圣散以解表攻里,宣通气血,清热通经,月经按期而至且经量增至中等。随证治之,方随证变,“有是证用是方”,用防风通圣散“方证对应”而取效,突破了该病中医常规补肾化痰祛瘀的临床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