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观湘 唐光云 柳 成 单位: 关键词: 新中医990834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肉桂、麻黄、鹿角胶、炮姜、白芥子、生甘草等组成。具有温阳散寒,补血通滞功效,原治阳虚寒凝之阴疽证。笔者以此方加味,用治杂症屡验。举例如下。 1 肺癌晚期 陈某,男,52岁,1995年10月20日初诊。刺激性干咳,痰血,伴右腿痛半年余。在某医院检查确诊为右周围型肺癌(鳞癌Ⅲ期),副癌综合征(肥大性骨关节病)。因拒绝化疗转诊中医。诊见:咳嗽微喘,痰涎清稀,量多,夹有血丝,伴胸背彻痛,形寒肢冷,畏风,右足疼痛肿胀,精神疲惫,面色萎黄,体乏无力,纳差,口不渴,舌淡,脉涩。查体:右侧呼吸动度减弱,右下肺叩诊有浊音,可闻干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中野外带见 3 cm×5 cm肿块,周边毛糙,块内有空洞征。证属阳虚寒凝,痰毒蕴结,气血交阻于肺,治宜温阳散寒,化痰散结,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黄20 g,炙麻黄、肉桂、鹿角胶(烊)、炮姜、白芥子、炙甘草、半夏各10 g,桔梗15 g。水煎服,每天1剂。6剂后胸痛、肢痛大减,咳唾减少,但仍乏力神疲,上方加冬虫夏草2 g,冲服。守方服60剂,诸症消失。复查X线胸片示:肿块缩小为2 cm×3 cm。此后随症调服年余,病情稳定。于1997年10月8日因剧烈活动突发咯血而死亡。 按:本例以肺脾肾三脏阳气不足,寒凝毒结为辨证要点。以温阳散寒、化痰通滞为治则。拟阳和汤温补营血不足,解肺中阴凝寒痰,使寒消痰化,气血通畅,毒结遂解。本例未行手术、化疗等治法,单服中药,病情稳定近2年。 2 卵巢囊肿 孙某,女,34岁,1995年2月18日初诊。少腹隐痛2年。诊见:少腹下坠隐痛,偶有刺痛或胀痛,经期加重,得温则舒,伴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少,色黑有块,白带量多,粘稠。舌苔白,脉沉。妇查:左侧附件有一鹅蛋大包块,活动,无压痛,表面光滑,囊样感。B超示:左侧卵巢囊肿8 cm×7 cm。证属血虚寒凝,痰瘀互结。治宜温阳补血,祛痰破瘀散结,予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黄20 g,鹿角胶(烊)、海藻、炮姜、炙麻黄、白芥子、生甘草各10 g,三棱、肉桂、桃仁各6 g。水煎服,每天1剂。6剂后症减,守方调服18剂,诸症消失。B超复查示:子宫附件正常。随访2年未复发。 按:卵巢囊肿属中医肠覃范畴。本例少腹隐痛,喜温喜按,苔白脉沉,为寒痰凝结,瘀血阻滞之证。故治以温阳散寒,补血活血,化痰散结。方中麻黄与熟地黄、鹿角胶相伍,麻黄得熟地黄,入里温通而不汗,熟地黄、鹿角胶得麻黄,大补营阴而不滞,且麻、桂、姜合用,力祛寒凝,振奋阳气;佐以白芥子、三棱、桃仁破瘀化痰,海藻与甘草消肿利水,祛痰散结,并无相反之虞。全方补通结合,上下、内外分消,气血流畅,囊肿遂消。 3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周某,女,60岁,1997年7月6日初诊。左膝关节进行性肿胀,冷痛,活动受限半年余。曾多方求治,诊为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予西药及理疗,疗效较差。诊见:左膝部肿胀、膨隆,按之如棉絮,冷痛,固定不移,屈膝行走困难,得温则舒,畏风,舌淡、苔白腻,脉沉弦。浮髌试验(+)。证属寒痰凝结,气血不通。治宜温阳散寒,化痰活血通痹,阳和汤加味。处方:熟地黄20 g,白芥子、鹿角胶(烊)、麻黄、炮姜、炙甘草、桂枝、川乌各10 g,鸡血藤30 g。水煎服,每天1剂,渣再煎敷患处,每天3次。3剂后,肿痛减轻。连服26剂,症状消失,后以壮骨关节丸调理而愈。 按:本案属中医寒痹范畴。寒湿凝重,阳虚痰结较突出,故治以温通补血为主,祛湿化痰为辅,以阳和汤加味。如王氏云:“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辅以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川乌、鸡血藤温经散寒,活血除痹,以助其力。再以药渣复煎外敷,令药力直达病所,内外合治,终获良效。 (收稿日期:1999-01-20) |
|
来自: zd山笑 > 《驱虫/涌吐/痈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