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南客家围屋│燕翼围,易守难攻的传奇围屋

 木香草堂 2021-08-08

YanYiWei

在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的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客家古堡燕翼围,这是当年客家人为了抵御外敌、土匪等建造的防御型古堡。建于清朝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历史。明末清初,赣粤边境战火纷飞,家道殷实的赖福之念及“高筑墙,广积粮”的古训,费时27年才完成。燕翼围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建筑上的经典之作,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翼围墙高14.3米,墙厚1.45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立,如千仞陡壁,整个墙体布满了火枪眼。东西南北四个角还设有炮楼。

它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建筑最高、墙体最厚、防御功能最强的围屋。

围屋因为年代久远,功能也发生了不少变化,居住在围屋里的人纷纷外迁,仅剩余少数年迈的老人居住。

燕翼围是一个方形的围屋,设有一座大门,在遭遇敌匪的时候,把大门紧闭,易守难攻。

一位老者步履蹒跚走进围屋。

空中鸟瞰燕翼围。

燕翼围坚固无比,可防火防攻防炸。几百年来,经受各种战火考验,依旧巍然不动。

1938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杨村,燕翼围仅顶层被炸开一个小缺口,墙壁只留下斑斑弹痕,书写了围屋坚固防守的传奇。

一位至今还居住在围屋里的人讲起他和围屋之间的故事。

燕翼围的围名出自《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为子孙筹谋,像燕子翼护小燕一样。

阳光从围屋的天井上照射下来。

端午节客家人回到围屋祭祖。

围屋内的鹅卵石铺成的便道。

高墙上的“燕翼围”颇有沧桑感。“燕翼围”三个颜体大字,笔力沉雄端庄,是清朝道光年间殿试钦点探花周玉衡所书。

围名的典据,出自《诗经直解》中的“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意为子孙筹谋,像燕子翼护小燕一样。

围屋里的老奶奶在洗衣。

围屋上的枪眼。

客家人用以收获水稻的打谷机。

晾晒在围栏上的大蒜。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