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年说“猪”

 昵称76496706 2021-08-08

“猪”,简直就是人类历史的“活见证”。所有文明的“老大哥”古埃及就有驱赶猪群耕地的习俗。至于现代据说是爱吃牛肉爱到“西餐无牛,厨师束手”的西方国家,其猪肉的消费量也占到肉食总量的40﹪。而中国人更是号称能将猪“从头吃到尾”。大快朵颐的同时,我们也没忘了给这“盘中餐”起些精彩纷呈的名字。

威猛如“刚鬣”,调笑如“八戒”,象形如“黑面”,珍贵如“乌金”。但最能总结“猪”不同阶段的特点的,还是以下几个名字。

第一,本性难移的“豕”。“豕”可能是“猪”最早的叫法。其甲骨文的样子,就是头大头细身,张牙舞爪的野猪。不错,从6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家猪还保留着其祖先的生理特征。好斗凶狠,一往无前。

今天北方农村那种1米来高的圈舍是根本关不住“豕”的,所以才有了那个“家”字,要在房子下边挖出深深的“地圈”来困住那些身手敏捷的“野八戒”。而拿着网具,合力去捕捉野猪就成了部落的头等大“事”(“事”字的本义)。如果有哪个不顾生死的愣头青拽住了猪的耳朵,我们自然得称呼他是个勇“敢”(“敢”字的本义)的人了。

上古尧帝就称赞自己的儿子丹朱“实有豕心”,准备将部落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先让他和同样好武的共工(据说曾撞断“天柱”!)、驩兜、三苗、鲧等部落联合,更把暗载行军打仗妙法的“围棋”传授给他。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看走了眼的老爷子最后被女婿暗算,做了舜的阶下囚。丹朱的部落联盟也被舜“执干戚舞”的政治攻势所瓦解。

从此,人类在斗争中终于不再讲究“筋骨之能”,而开始无休止的“宫斗”了。但“猪”却勇猛如故。不论是子路初见孔子时佩的“猪牙带”,还是罗马士兵扫荡世界时戴的“猪头盔”(据说是向战神玛尔斯致敬),都昭示着“猪”惊人的战斗力,印证了民间“头猪二虎三狗熊”的说法。

可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猪”的样子在经过几千年的人工改造后已经“温柔”了很多。板擦式的“怒发”不见了,野葱般的“獠牙”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猪头,更大的腰身和更更粗大的大屁股。让“猪男们”难以启齿的是,国人在唐宋时就掌握了“劁猪”的技术,就是用阉割的方法来消除公猪身上的“臊气”。在享受了“销魂一刀”后,猪的脾气想不变好也难。这也让它的整体形象变得猥琐起来。

武则天当政,命她的侄子河内王武懿宗领兵御敌。谁知小武畏敌如虎,退到我们邢台不敢北上。武则天为平众怒,让朝臣作诗嘲弄这个怯战将军。张元一说他:“甲胄纵抛却,骑猪正南蹿”。则天不解,元一解释道:“'骑猪’者,夹'豕’(谐音'屎’)也。”可见,至少在唐代勇猛的“豕”已经让位给懦弱的“猪”,可以说一个新的物种诞生了。再往后就出现了“猪八戒”这样纯搞笑的角色。“豕”族的勇武之风可谓江河日下,难期再振了。

第二种叫法是神秘迷人的“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的很直白,他说“亥”字就是“一人男,一人女”在干羞羞的事。那这算什么意思呢?无非是人类羡慕母猪的生育能力罢了。在“人口”决定部落命运的上古,如果谁能一下生八个,那绝对会成为女神级的存在。

万幸,不能。但不能生不意味着不想生。且看近百年来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大母神”石雕,无论是河北后台子、内蒙兴隆洼还是辽宁东山嘴,甚至从西伯利亚到比利牛斯山一带广大地区的所有同主题雕塑。哪个不是“突乳、巨臀、大腹”,和现代女性审美大相径庭的样子。

她们象征了什么呢?其实就是祖先生存繁衍的美梦。这种梦想如绵绵瓜瓞,振振螽蟴一样,都曾令先人们垂涎不已,意淫不休。此梦甚至延续到了近代!君不见最后一个封建王室、从白水黑山中走出的爱新觉罗们订立的选妃标准——一定要圆脸撅唇、细眉长眼,要是脸色发黑,有几粒麻子那就更是极好的。因为这就是标准的“旺家母猪像”嘛。

生、多生、多多生。让“女真十万,纵横天下”的预言成真,让大清国有了君临四海的本钱——“八旗部队”。据说本不喜欢雍正的康熙帝,正是见了孙孙乾隆生母(就是孙俪演的“嬛嬛”呦)长了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母猪像”,所以才决定传位老四,间接照顾了“大猪蹄子”乾隆的。而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长相酷似“凤姐”的文绣才被强塞给溥仪,做了回命运悲惨的“末代皇妃”。

“豕”与“亥”,一个是阳性的,一个是阴性的,充分演示了猪从野生到被驯化的过程。当然它还有其他一些并不美好的含义。比如说“猪”从三千五百年前就是标准的祭祀用品。“陈豕于室,环跪而拜”是古人祭祖的标准仪式。由此,“猪”和死亡、牺牲联系在了一起。不仅被冠以“少牢”的“囚名”还由此衍生出一个可怕的同音字,“诛杀”的“诛”来。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镇守荆州的关羽出兵攻曹前夜,曾梦到一头大猪拱进账来啃咬自己的脚趾。次日心绪不宁的关大王请人解梦,竟得到了“将升为诸侯”的“谀辞”。其实,这不过是老天示警,要“加诛于足下”罢了。是作者罗贯中为了表现“宿命论”安排的桥段。

此外,民间还把习惯斜眼看人的叫做“猪眼儿”,认为这种人多半有牢狱血光之灾。当然,这和明代于谦的“羊眼”(俗称“望刀眼”)一样,都是人们事后妄加附会的。但这也可以看出“猪”与“死亡”间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再有,就是“脏”了。其实,这点我可以替“猪猪”们正名。它们如此“放飞自己”,只不过是因为皮肤过于娇嫩。一旦圈舍温度超过30度,燥热难耐的猪们就会用便溺降温。而在泥巴里洗澡,则是为了对抗无孔不入的蚊虫。相信爱吃猪肉的我们是可以充分谅解的!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