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是饮酒时助兴取乐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酒令官,余人听令轮流说诗词,或者做其它游戏,违令或败者罚饮。饮酒令欢庆、热闹、饶有兴味,所以成为一种娱乐性的民俗文化活动。酒令最初起于何时?现在已难以稽考。近代学者胡山源认为:“周礼酒正,酒人掌五齐,三酒四饮。梓人为酒器,由一升至三升,曰勺,且爵,曰觚,示限制也。而酒禁则掌自萍氏。说者谓官以萍名,取其上浮,而不沉溺,盖酒之有官,有令,自此始矣。”西汉刘向《说苑》曾记载魏文侯(公元前446年)与臣不饮酒时,使公乘仁为:觞、政、结酒、法。由此可见,酒令的起源是很早的。西汉建立之初,高祖刘邦与群臣饮酒,因无礼仪很尊卑之别,争功斗殴之事时有发生。刘邦便令叔孙通制定朝中礼仪。当长乐宮落成时,群臣皆上朝祝贺,并按新规定,置法酒按尊卑次序排列,各就其位,伏之在地,秩序井然。宴会开始后,按尊卑轮起上寿,觞九行。竭者言罢酒即罢,令喝即喝。大臣御史执法,发现不遵守礼仪者,立即逐出大厅。于是竟朝置酒,没有失礼的。刘邦死后,吕后执政,诸吕擅权。当时刘章常入侍宴饮,吕后命他为酒吏。刘章请以军法行酒,吕后应见。酒酣,刘章且歌且舞。这时诸吕中有一人喝醉逃跑,刘章就追而杀之。这说明汉代的酒令还仅仅是为了定入宴者的饮酒次序和数量。汉代以后,皇帝设御宴召集大臣饮酒时,往往令与宴者赐诗取乐。有人即席赋诗不成,或唱和不得,或联句不上,都要罚酒。如南朝梁武帝,曾召集20多人置酒赋诗,官吏臧盾因为赋诗不成,便被“罚酒一斗”。到了隋唐时,酒令便蔚然成风,酒令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雅令、绕口令、骰子令、诗令等。雅令是引用经史字句集成,所谓“闲征雅令穷经史”是也,不是熟读经史的文人学子是无法行此令的。唐代薛渔思的传奇《申屠澄》中有一段行雅令以表达爱情的描写:申屠渔爱慕主人家女儿的才学,一次在酒席上故意用了雅令。“澄执盏曰:'请征书语,意属目前事。’澄曰:'厌厌夜饮,不醉无归。’女低鬟微笑曰:'天色如此,归亦何往哉?’份而巡至女,女复令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她隐去的后两句诗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由于他们对《诗经》中的诗篇很熟悉,所以“心有灵犀一点通”,借助雅令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相互爱慕之情。绕口令是一种妙趣横生的酒令,唐代牛僧孺在传奇《刘讽》中描写酒席上行绕口令的场面说:“一女郎起,传口令,仍抽一翠簪,急说传翠簪过令,不通即罚。令曰:'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传说数巡,因令翠绥(一女子名)下坐,使说令。翠绥素吃讷(口吃),令至,但称'鸾老……鸾老……’女郎皆大笑。”而翠绥则因此受罚饮酒。骰子令是以掷骰子劝饮酒的一种简便快捷的酒令。骰子原是赌具,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掷之以决胜负。皇甫松《醉乡日月、骰子令》说,唐代“大凡初筵皆先用骰子,盖欲微酣然后迤逦入令。”行骰子令时气氛紧张而热烈,白居易《就花枝》诗中说:“笑掷骰盘呼大采”,可见当时的行令场面是很欢乐的。诗令为即席吟咏,与雅令有着相似之处,但要通俗一些。行诗令时常常有格式和韵脚的限制,有时也有时间的限制。孟浩然《寒夜张明府宅宴》诗有“刻烛限诗成”,就是说夜宴上刻烛限时行诗令的规矩。诗令轻松幽默,《唐语林》卷七有这样的记载:“方干貌陋唇缺,味嗜鱼虾,性多讥戏……军卒吴杰患眸子赤。会宴于城楼饮。……(女伶)裂红巾方寸帖(吴杰)眼,以障风掠。(方干)时在席,因为令戏杰曰:'一盏酒,一捻盐,止见门前悬箔,何处眼上垂帘?’杰还之曰:'一盏酒,一胬虾,止见半臂著笝,何处口唇开恗?’一席绝倒。”总之,唐代的酒令很多,在唐人的诗歌中,多有写到酒席上行令和猜拳活动的。如“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城头惟缺鼓传花,席上搏拳握松子。”1982年初,江苏丹阳丁卯桥工地,出土了一批唐代银器,其中有件烫金银龟,背负一只鎏金银圆筒,筒上刻有“论语玉烛”四个字,还有韭菜叶形、云头脚的银筹,筹上刻有《论语》令句和饮酒数星。这套筹,考古学家认为是唐代酒宴行令的一套工具——酒令筹,是属于民俗学方面之物,也是唐诗中“分曹射覆蜡红灯”句的佐证。宋代以后,酒令更多了,如“福禄寿全令”、“状元游街令”、“击鼓传花令”、“唐诗牙牌令”、“觚筹交错令”、“揽胜令”、“点将令”、“打擂令”等等。另外,还有专题性的“水浒酒令”、“西厢酒筹”、“红楼酒筹”等等。我国古代的酒令内容是很有趣味性的,据《归田琐记》载:明代有个官员叫陈询,因得罪权贵而被罢官,同僚送行,饯席间说酒令。一友人曰:“炮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另一友人曰:“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劝君更尽一杯酒。”陈询继之曰:“矗字三个直,黑出字成黜,直直直,焉往而能不三黜。”这是借酒令中的拆字酒令,表达了惜别且欢慰的心情。 对于这种拆字酒令,《聊斋志异》中的《鬼令》也有生动的描述:一人曰:“田字中透风,十字在当中,十字推上去,古字赢一钟。”另一人曰:“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钟”。待到故事中讥讽的那个酒狂展先生行令是则曰:“日字不透风,一字在当中”,众人笑曰:“推上作何解?”他垂涎三尺地答道:“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钟。”话犹未了,早把大钟酒一饮而尽。酒令中有一种“联诗”,先由一人背诵一句名诗,然后按次序接联诗句。联句者必须以前人诗句的末尾字为句首,引出第二句诗来,以此类推,如第一人诵出“两个黄鹂鸣翠柳”,联句者应以“柳”字为首,接以“柳浦桑村处处同”,第三名联者以“同”字联为“同是江南寒夜客”,第四人应以“客”字再联,可用“客路多逢汉骑营”……如此这般相接吟咏,层出不穷,凡联出者为胜,联不上者罚饮。这种“联句”式行令,既各自展现学识,又可考核与宴者的记忆力和思维的敏捷程度,可称得上是一种智力游戏。 还有一种“改字诗”的酒令,首行令者,将古诗句故意读错一字,接着联句行令的人就应另外引一句诗“解释”之,并规定“不工者罚一杯,不成者罚双杯。”如一人曰:“少小离家老二回”,接者则对“只因老大嫁作商人妇”;“菜花依旧笑春风”,对“只因桃花净尽菜花开”;“旧时王谢堂前花”,对“只因春燕自归花自开”。
以诗文为内容的酒令多限于文人雅士,一般的平民百姓则盛行猜拳,二人相对伸指猜拳,如“一定恭喜,俩相好,三星高照,四喜茶,五魁寿,六六顺,七来巧,八大仙”;“哥俩好,宝拳一对,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吉顺,七鹊登枝,八仙过海,九九重阳,十全十美”等等,伸错了指,说错了数均要罚酒一杯,亦自有一番情趣。 一言以蔽之,饮酒行令本来是为了渲染气氛,增添雅兴,如行令时争强好胜,饮酒过量,打架斗殴,则失去了酒令的本来意义。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