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秋食疗推荐丨:“一个穴位 一碗粥” 滋阴健脾!让孩子减少干咳!

 儿推论坛 2021-08-08

“夏主升浮,秋主收敛”,立秋之后要懂得“收敛心神”了,减少剧烈运动,早卧早起,饮食注意养阴润肺,保持体内津液充足,以抵抗即将到来的秋燥。

入秋之后,风是凉的,天是蓝的,植物开始孕育硕果;人体开始敛降虚浮体外的阳气,为即将到来的寒凉做能量储备.

但由于来自夏天的湿热在体内阻隔,导致阳气不能顺利的收敛,所以秋初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尤其对于脾虚痰湿,阴虚火旺的孩子。

主要表现在:

1、嗓子红肿 嗓子哑音、清嗓子

2、晚上干咳,尤其在凌晨1点-3点之间

3、感冒发烧、头晕头疼

4、口腔溃疡、胃肠不适(大便干燥)

其原因就是虚火无法敛降体内,或者与体内湿邪相合导致许多孩子干咳、哑音、头晕等诸多不适症状。

古人提出“秋冬养阴”的养生思路,养阴其实就是为了敛降阳气,因为“阴阳相生相克”

秋初的饮食原则是不可盲目“贴秋膘”提前进补,因为暑热之气还未退去,进补极易导致上火症状;同时应考虑增加滋阴健脾的食物,以补充夏天脾胃的亏耗和水液丢失过多。

以下推荐一款健脾润肺的食疗方,特别适合刚入秋时服用。


食疗方:沙参玉竹瘦肉粥

原料:粳米50克、猪瘦肉50克、沙参5克、玉竹8克、去核红枣3个、姜1~2片

做法:将猪瘦肉焯水煮去血水后与其它食材一块入锅,加水煲粥(约2个小时)服用

服用方法:一天一次,一周喝1-3次。

备注:食材中的猪瘦肉、玉竹沙参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而姜可以暖胃驱除夏天脾胃寒湿,大枣可以健脾。

此食疗适用于脾胃气虚,但又阴虚的患儿,症见:体型消瘦,大便偏干、没有胃口,手心热、出汗多、容易嗓子出问题,营养缺乏,但又容易积食的孩子。


小儿推拿滋阴降火

除了食疗,对于阴虚体质孩子,家长还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穴位按摩来调理,推荐一个滋阴的要穴:二人上马,简称“二马”穴。

此穴即可滋阴,又可培补元气,具体功效有治疗阴虚盗汗、阴虚干咳、平喘、润肠通便、利尿安神等功效。

秋天可以给孩子多揉揉这个穴位,敛心火

二、揉二马


定位:位于第四五掌指关节后陷,偏第四掌指关节之下

次数:揉300次或者每次5分钟左右。

配伍:大便干的可以揉二马配清大肠;心火旺者加清小肠;干咳者加掌小横纹,盗汗自汗加揉肾顶;脾胃气虚的加补脾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