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位大科学家的辫子为什么成为焦点?

 昵称66395874 2021-08-08

宋应星是明末江西奉新县人,是中国古代的一名大科学家,他编纂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此书有上中下三卷18篇,配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几乎涉及到了工业文明以前的所有农业、手工业各部门、各领域、各工种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文化以及诸多相关问题,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宋应星编纂此书的时候,还是一名落魄的书生。他自幼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学问很好,29岁参加乡试高中第三,无奈以后连续四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搞得灰头土脸,一气之下不再考了。1635年,已是兵荒马乱的崇祯朝,49岁的宋应星被朝廷委任为江西省袁州府分宜县学教谕,成为一个不入流的教职人员。分宜县是嘉靖朝大奸臣严嵩的家乡,宋应星在这里教了四年书,也收获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果,《天工开物》等主要著作都发表于这个时期。

后来因为教学成绩好,宋应星得到提拔,到福建汀州府担任了一名掌管刑狱的推官(正八品),任期未满,他就辞官回乡了。崇祯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当官是件苦差事,很多人不愿当官,官位空了不少。1643年,在明朝灭亡前夕,宋应星出任了亳州(今安徽亳州市)知州(正五品),但因为战乱,他上任时连办公的场所也没有,属下官吏也跑了很多,他竭尽所能维持局面,使治下环境大有改观。明朝灭亡后,宋应星拥护南明政权,积极从事反清复明大业。但奸臣阮大铖、马士英把持南明朝政,排斥忠良。宋应星心灰意冷,就回归故里过起了隐居生活,不再过问时事。

可能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所以宋应星哪年去世的,史书中找不到确切的记载。比较多的说法,就是他活到了80多岁。明朝灭亡是在1644年,宋应星当时58岁,按他80岁去世计算,他在清朝治下还生活了20多年。这20多年他是怎么过的,史书中没有确凿记载,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因为这种想象和推测,在当下曾引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今年上半年,央视出品了一档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制作精良,反响很好。其中有一期介绍的就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拍得很感人,尤其是最后宋应星和袁隆平的跨越时空握手,更让人感喟中华精神的传承。本来很精彩的一档节目,却因为一个细节被吵翻了天,就是宋应星老年的一个造型是以清朝留辫子的形象出现。这让很多人觉得愤怒,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宋应星是明朝忠臣,他的兄长宋应升为明朝殉难,他自己宁愿隐居也不愿当清廷的官,他怎么会当清朝的顺民呢?又怎会顶着那么一条耻辱而又难看的辫子!

中年宋应星剧照

但也有反对者认为,清朝初年实行“留发不留头”的血腥政策,宋应星能在这种恐怖环境中生活20多年,应该是剃了发的。所以,留辫子形象出现是合理的。笔者认为,因为缺少史书记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但前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就是他不会剃头。因为他对满清劫掠中原非常排斥,在《天工开物》里将其斥为“北虏”,还有很多别的的痛斥之言。也正因为如此,这本奇书在顺治朝就被列为禁书,乾隆帝编纂《四库全书》时不但未纳入,还将其尽数销毁。幸亏有不少外国的译本,后来根据国外译本重新刊刻成中文,这本书才得以在我国流传下来。

宋应星与袁隆平剧照

宋应星不当留辫子的清朝顺民,还因为他对满清怀有刻骨仇恨,他崇拜挚爱的哥哥宋应升在清军破城之际服毒殉国。宋应星满腔悲愤,不但自己不仕清,还要求儿子、孙子都不参加清朝科举,不在清朝为官。那他不当清朝顺民,又留着头发,是怎么在“留发不留头”的环境里活下来的? 笔者认为,就是隐居在荒僻处,不被人发现。“抵家,不入城市”,是不少明朝遗民抗拒剃发的常用手段,袁荣之、杨廷枢、徐枋、俞之琦等人都是多年“不入城市”,才既保住了头发,又躲避了告发。宋应星应该也可以做到。

宋应星是一个有气节的人,也是一个科技天才,提出了许多震古烁今的思想认识和独特见解。他提出了物种变异的重要科学思想,被生物学家达尔文高度赞许并引为论证;他深入研究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提出了声音通过空气传播的概念;他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并在世界上首次记载了它的冶炼方法。这一重大成就,使中国长时间内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冶炼锌的国家;他深刻研究化学反应变化,窥测到了“质量守恒”的深邃奥秘;他批驳鬼怪迷信之说,主张用“试见”和“试验”的方法考察事物;他有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把关于物质的构成及其发展的学说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宋应星的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闪耀历史时空,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并将他心系民生、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精神永远发扬下去,打造领先于世界的科技中国。

声明:本文是原创,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