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机长》槽点太多,这个票房亚军成色不足

 衔娱翻生 2021-08-09
创造世界民航史上奇迹的中国川航成功迫降事件2018年5月发生后,于国内的媒体上都是轻描淡写的官方简短通报,在一个明星分手都能创造热搜的当下,它竟然几乎默默无闻地沉寂在互联网的浩瀚资讯中。
直到事件发生一年半以后,我们才通过电影《中国机长》了解到这起惊心动魄的空中惊魂,绝不逊色于我们曾经看过的那些好莱坞大片中演绎过的情节。
在接近万米的高空,是普通玻璃强度3000倍的飞机右侧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脱落!
副机长上身被吸出舱外,强风直接灌进驾驶舱,飞机驾驶一下子几乎成了敞篷飞行。
驾驶室内物品被卷进空中,舱内压力骤变,整架飞机开始剧烈抖动!
客舱里指示灯熄灭、行李箱里行李掉落,空姐和手推车被抛到半空,惨烈的惊叫声充满机舱,每个人都绝望地感觉地狱就在眼前。
战斗机飞行员出身的川航3U8633机长瞬间直面极端险情:下降可能会撞上雪山,返航前进又有雷暴云,敞篷飞行直接面对零下40度左右低温及缺氧。2005年希腊一飞机高空缺氧造成的幽灵航班空难就是前车之鉴……
刘伟强导演的《中国机长》,展现的就是在这个罕见的极端险情中,川航机组创造了安全着落,无一人死亡的世界民航史上的迫降奇迹。
中国英雄在这个主旋律强劲奏响的国庆档分外惹眼。被处理成紧张刺激的商业电影,刘伟强纵横华语电影几十年的经验几乎是成功再现了这起世界民航史上的迫降成功案例。
作为国庆献礼的主旋律电影,《中国机长》票房表现强势,日均3亿的上升势头,排在国庆档票房第二名。
然而电影的诸多槽点让票房的亚军成色显得不足。
相对险情的迅猛,应对的快捷,影片呈现原本应该紧凑又直接,但却人为地添枝加叶导致节奏失衡。
电影的多款海报也“力证”了这一点。海报上的耍酷和小清新与片子应该有的紧张刺激完全不搭。
即便如网友多拿来做比较的《萨利机长》也是在海报上做了很多真实场景的再现,以彰显情节上的刺激。
灾难类电影最应该做的就是克制,因为灾情本身已经让人神经大条,煽情过度就会直接影响电影的观感不那么顺利直接。
而且情节设置上也问题不少,有的是前后呼应得不够,有的是不够合理。
这在欧豪扮演的副机长角色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飞行前,机长张涵予说他“有些浮夸”。
按照情节发展,欧豪的角色应该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应该是经过淬炼而成长。
但整个过程中他的表现基本上是身体的本能反应,基本看不到在重压之下有什么“不浮夸”的举动。
尤其是劫后余生后,受伤最重的他不仅不需要救助就径自走下飞机,而且下了机还不忘去撩妹,直接坐实了“浮夸”的标签。
副机长更是一边和空乘妻子微信致意,一边又肆无忌惮地撩妹,是导演忘了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吗,要突出机长的英雄形象好像也不用通过矮化副机长来实现吧。
倒是袁泉的角色设置和情节安排相对合理。她扮演的乘务长开始时在大雨中静坐车内,显然是婚姻出现问题。但究竟出现啥问题,没交代,有些人说不太合理,其实不然。
在随后的迫降过程中,尽管险象环生,但她的表现充分说明这个人在重压之下,依然能够临危不乱,这相对机长的角色塑造就成功了许多。当然如果能够交代完整,对于整个救险故事的情绪最后有所释放还是很有好处的。
前一阵网上有“老戏骨”和“小鲜肉”演技的讨论。
袁泉的角色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根本无需讨论。她的表演直接碾压了当红的李沁、张天爱等人。
当下最火的小生李现在拍摄电影时还默默无闻,如果不是《亲爱的,热爱的》让他爆火,我想这部电影之后,他依然还是不温不火吧。
迫降成功的那一刻显得有些波澜不惊。关晓彤等航天爱好者们一阵欢呼,但是场外的观众却好像感觉慢了一拍儿,让人有点不能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才会让观众更认同电影。还记得《碟中谍》第一集结尾时,飞机螺旋桨不断旋转,在贴近克鲁兹咽喉的一刹那才停了下来,观众的心真是一直提到了嗓子眼儿。
因为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所以节奏非常重要。
细节缺失有时也很要命。
欧豪的副机长上半身被吹出窗外,怎么回来的?镜头上如果能有所交代,场面会更加惊险。

不至于上一个镜头观众还在担心他被吸出去,结果镜头在地面专业的特情处置的群演扫了一圈后,下一个镜头回来时副机长已经从窗口回来了。
可能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但是相对迫降本身就没多长时间的事件来说,这个细节的缺失让脱险过程就少了一个环节。
再有,当机长决定冲过厚厚的雷暴云层时,那零下几十度高空上的冰雹犹如漫天飞箭般飞来,劈啪作响砸在机身。对于几乎是敞篷飞行的机组来说,就那么轻易冲过去了?
而且这时候的镜头要是从机长的角度来说也应该是非常有用的。可是全片几乎都没有从机长座位直面前方的镜头。无论是零下几十度的低温和高空强风,还是箭雨般的冰雹,这个角度绝对应该是视效最佳的镜头。
此外就是从雷暴云中穿出来时,那狂风暴雨必定应该把驾驶室的几个人浇成落汤鸡啊,可为什么脱险后每个人的衣服都干爽整齐,驾驶室里也都是干的,这么低级的穿帮不应该。
你说中国人没幽默感?其实电影里用错了地方而已。导演安排的是幽默点是欧豪从飞机上下来,还在想着泡妞。
这就不如网友一直拿来做比较的《萨利机长》里的情节。当副机长在听证会上被问,如果再有这样的选择(迫降),你希望怎么做?
他说我希望在七月(迫降发生在寒冷的一月的纽约哈德逊河里,七月的时候天儿不冷)
而且整片的台词除了展现民航的专业调度、飞行前后的复杂程序等之外,大多太过配合国庆的主旋律气氛。
唯一接地气的两句,一是袁泉扮演的乘务长面对咆哮的乘客,“飞机给你你能开吗”,再有就是朱亚文扮演的航空管理局人员说,“你怎么这么牛?
《中国机长》的片长如果能够再删减一些,譬如很多人都说的AngelaBaby的人物,关晓彤的人物,会更紧凑更好看些。
当然从票房数字和观众反应来看,刘伟强的执导起码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一部灾难电影的拍摄。
总是说“港片不行了”,那是因为好的香港导演和演员都北上了。
自信的刘伟强甚至还在自己导演的电影里还露了一小脸儿。
尽管主旋律于《古惑仔》《无间道》成名的刘伟强,好像有些不搭,但是票房才是硬道理。
国庆档的三部电影中,两部导演是香港导演的作品,《攀登者》的李仁港,《中国机长》的刘伟强。
甚至是下一个强档春节档的《中国女排》的陈可辛,《紧急救援》的林超贤,《急先锋》的唐季礼,香港导演和香港演员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不过阵地变了而已。
因此什么港片已死的论调,已经没有意义。
印象中毛阿敏好多年没出来唱歌了,这么隆重地“复出”,《我爱祖国的蓝天》好听,却没有成为爆款。
一是没有《我和我的祖国》更应景,二是天后王菲的翻唱确实非常个性,更加出彩儿。
就像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票房也强压《中国机长》一头一样。
好看才是硬道理,观众都有一双慧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