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氏综讯】湖南江永惊现文天祥亲笔墨宝石刻

 昵称2433919 2021-08-09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恳亲问祖,分享最新资讯、传播文氏文化、弘扬优良家风、传递家国情怀!

湖南文氏总会一行考察调研江永文氏,鉴赏文天祥公亲笔石刻

近日,湖南省文氏宗亲总会文志雄会长受永州市江永县文氏的邀请,与文祖平、文桥贵、文亮、文孔硕等一行五人江永县实地考察调研。了解了该地文氏宗亲的繁衍与分布情况,受到了当地文氏宗亲代表文甲生、文受平兄弟的热情接待。

通过现场调查,该支系文氏属于汝霖公一脉,留有完整1918年版族谱,人口数百人,还有一分支迁徙至江华县。志雄会长简要介绍了湖南文氏总祠的基本情况,并告知他们的始迁祖汝霖公神主已经入驻总祠神龛奉祀。

志雄会长介绍,汝霖公支系枝繁叶茂,外迁后裔众多,经常会收到汝霖公后裔子孙要求前来总祠寻根谒祖的信息。汝霖公支系属于《湖南文氏通谱》编纂范围,《湖南文氏通谱》是一部湖南文氏的家族档案,在具备传统族谱的“敦宗睦族”、“凝聚血亲”功能作用的同时,将按现代家庭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主要意义在于弘扬文氏优秀文化,传承文氏优良家风。

文甲生、文受平兄弟表示积极支持《湖南文氏通谱》编纂工作,当场表态提供汝霖公派的全部族谱资料,供湖南文氏总祠收藏备查与湖南文氏通谱的编纂。受平宗亲表示他是《天下文氏一家亲》公众号的粉丝,阅读《天下文氏一家亲》公众号文章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每天都会关注各地文氏的动态,他将积极投入到宗亲事务中去,为文氏家族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天,在甲生、受平兄弟的陪同下,志雄会长一行来到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的上甘棠村,该村是湖南省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之一,实地鉴赏了文天祥公亲笔墨宝“忠、孝、廉、节”石刻,每个字高1.8米,宽1.3米,字迹苍劲有力,镌凿工艺甚佳额首“大宋忠臣文山公书”,落款为“乾隆二十八年永明县正堂黄平王伟士临”。

大家知道,在长沙岳麓书院有“忠、孝、廉、节”碑,那块碑文刻于嘉庆年间,长沙文庙的“忠孝”二字刻于光绪年间。而上甘棠的“忠、孝、廉、节”碑刻的镌刻时间就早了许多,并有落款“大宋忠臣文山公书”。“文公山”当然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名朋友们都已耳熟能详。各位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在上甘棠这么一个偏辟的地方,为什么会有文天祥的手书呢?这也就是湖南文氏宗亲总会江永之行其中的一项重要行程。

据上甘棠博物馆收藏的史书记载:文天祥在咸淳九年(1273年)为湖南提刑(宋代的“提刑官”具有今天的省检察长、公安厅长、省高级法院院长、省军分区司令等多重的身份和职能,而且他们直接对中央负责,在地方上没有直接的隶属对象)。率兵围剿广西恭城秦孟四的起义,驻扎在江永古泽,达两个多月。《文天祥全集》收录了他在江永与左丞相兼枢密使江万里(时迁授湖南安抚使,知潭州)的数十封通信,清道光《永明县志》也有收录。他在《回永州杨守履顺》中说“君相之所谏知,石崖齐天,唐中兴颂功处也。”“从上甘棠刻第二颂,旗常濯濯”

可见,文天祥为上甘棠人题过词。“忠孝廉节”是他对上甘棠人的期望,也是自我鞭策,表明了一生的信仰与追求。上甘棠村周姓宗人世代相传:“忠孝廉节”是文天祥为上甘棠人周德源题的原字写在布上。族谱记载周传源:宝佑三年乙卯领顾一举,授中宪大夫,文渊学问,经明行修,菜膺鹗荐,五马诸侯”。周德源他曾任太守,与文天祥在京都杭州是同僚。故文天祥到永明时书赠周德源“忠孝廉节”四字。

乾隆二十八年,题辞在上甘棠族人中传谕了490年,时值贵州黄平人王伟士任永明县正堂,也就是县令。他听说此事后,就临摹了文天祥的手书,并请人将其镌刻于此,作为整个甘棠村的村训。在“忠、孝、廉、节”碑刻旁边的是“先贤嘉言事亲”碑,其内容是教育为人子女者要如何孝敬父母,可以说是对“孝”字最生动的诠释了。

让人感叹神奇的是,“忠、孝、廉、节”碑中的“忠、孝”两字各有一半常年受崖壁渗水的侵蚀,颜色有别于其他部位,村人认为其寓意“忠孝不能两全”。

据介绍,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何强率专家组也曾赴上甘棠考察,他们把上甘棠“忠孝廉节”字临摹下来,进行比较分析。其中一位专家说,他集研究文天祥书法二十年的经验,可以断定:这幅字出自文天祥之手。 







文章:文湘

视频:文祖平

照片:文亮、祖平、桥贵

热门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