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半村人吃水的西沟井,如今成这样了,吃水的村民高兴地说——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09

文/冯兵绪

邢西大山深处,山山沟沟基本有水,所以水井很少,就是有井,也不过几丈深。村西以前就有一口水井,深不过丈五,手提水桶,腑腰就可汲水上来,实在方便啊!

由于这口井就在去西沟的进口处,离村还有一段距离,就称这口开为“西沟井”。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这口井担负着村上街与南街半村人的吃水用水。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能听到水桶叮咚咣当,担杖吱呀吱呀的声响,不用说,这是早起的村人开始担水了。

这口井紧靠一个山嘴处,村人整修时,修建成上下两口水井。上面井吃水,下边井洗涮,大家循规守矩,不用提醒。井台用几块平整的石板铺面,井口处高于外边。

小时候,常住姥姥家。姥姥家住在上街,自然吃水就得到西沟井上去挑。姥爷常年不在家,姥姥又是小脚,所以我常帮姥姥去抬水。

记得第一次到井边,不敢往井里看,生怕不小心,一步滑到井里去。看姥姥稳稳地站在井边,右手提桶,伸到井里,来回一摆动,水桶就灌满了,再用力一提,水桶就到了井沿。

然后我拿起棍子,伸进桶系下,我在前头,姥姥随后,用胳膊挎上棍子,摇摇摆摆上路了。中间要歇上两三次,方可到姥姥家。后来表弟表妹也长高了,我们就可以代替姥姥抬水了。再后来,我可以挑起一担水,来去自如了。

这口井水,清冽甘甜,夏天饮上一瓢,如美酒入口,沁心润脾,凉意霎时爽身,令人心旷神怡。冬天早上,这口井水会大冒热气,从井中把水担回家中,热气仍可看见。手入水中,没有那么冰凉冻手,因此冬天常有女人们到这里汲水洗涮。

听老人们说过,当年抗战时期,这个水井还救过一个女八路的。那是1942年春天,日寇对邢西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日本鬼子与皇协军来到了我们这偏远的山村里,烧杀掠抢。
当时冀南银行的一些设备就藏在村对面的二栈上。八路军为保护村民,保存物资,让乡亲们都撤向西山方向,几个八路军战士断后。待乡亲们都撤走了,几个八路军战士才分几路撤退。
可其中一个女八路刚撤到村西河沟口,鬼子就顺沟追过来了,一声枪响,从女八路的耳边擦过,转回头一看,鬼子拐过弯就追上来了。
情急之下,这个女战士机智地跳进了水井里,免于一难。鬼子看看前边不见人,又分开几个沟岔,打了几枪,扭回头走了。待鬼子走远,女战士从水井爬出来,奔向乡亲们藏身的山沟沟里头去了。

这口井的水顺沟流出,水流不大,一到冬天,就从水井边一直结冰出来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了。这可是我们伙伴们的游乐场!
每天下午放学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到这里来滑冰。林子虎子带来了自制的滑板,俩人蹲在滑板上,后边一人轻轻一推,滑板自行滑出,顺着冰面,一下子能滑出二三百米远。
小姑娘们不敢蹲在这样的滑板上,只能单人或俩人手拉手轻轻地,慢慢地找一段比较平整的地段来滑一段,远没有这滑板惊险刺激。
有时候,林子他们的滑板在前,后边带着长长的一队小伙伴,迅猛向前滑动,可半路上就有人掉队了,或者被快速前行甩出队伍,到了目的地,可就剩不下几个伙伴了。
大家叫着,笑着日,哭着,闹着,快把这个小河沟闹翻了,直到来担水的大人见了,催促着大家回家,这样才滑兴未尽,恋恋不舍地回家去……

如今家家户户水管入院进家,再不用担水吃了。可南街与南台的住户们仍不舍这口井,费心费力地把这口井棚了进来,建起了蓄水池,埋下水管,引这股泉水流到了院子里。他们无不高兴地说,有了这个水管,可比孝顺小子还顶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