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刚刚读完的一本书!

 Ranger 2021-08-09
栗子的精神食粮
栗子的精神食粮
读书看世界观人心
11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第一次阅读阎连科的作品,其实之前一直想要拜读来着。

正好,最近有书友让我测评阎连科的新书,就先在微信读书上先看了阎连科的《我与父辈》。

下面,谈谈几点我的阅读感悟。

首先。对知青下乡有了新的认识。

阎连科在《我的父辈》书中,对于知青下乡那段特殊时代产物下的运动或者人物,都有着特殊的理解。

因为那时候的阎连科年纪也不大,也不是被安排下乡的年轻人,而是土生土长的农村的孩子。

在孩童阎连科的眼里,他看到了不公平。

城里来的知青们可以不干劳累的农活,还能吃到家里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食物。

有位男知青侮辱了村里的女孩,逃走了,没有人追责。而村里的农名因为企图强奸女知青,被枪毙了。

阎连科在小时候看到的城乡之间的不公平,让他最终走出了家乡,走出了农村,奔赴大城市。

这也让我对知青们的认知有所改变,原来不是所有知青都是如同王小波、阿城笔下描述得善良与美好。

而与祖祖辈辈的种地生活相比,知青们受到的痛苦似乎也算不上什么了。因为他们至少见过美好,对生活还有盼头,而农民没有。

图片

《我与父辈》

作者:阎连科  

豆瓣评分:8.1

其次。阎连科是位极为坦诚的作家。

在《我与父辈》这本书中,我难得的读到了日本文学中对于人性邪恶面的那种平平无奇的叙述。

阎连科在回忆父亲时自述了自己的三宗罪,分析了自己在面对父亲死亡时的邪恶想法,拷问自己的灵魂,这是相当坦荡的行为。

中国人对于自己的事儿总是喜欢藏着噎着,只有在批判别人时才不会手下留情。

而阎连科在审视自己的时候很犀利,有反思,亦有自责。

3、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生活,在短短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感谢国家,更要学习应对这种改变。

我是农村户口,小镇姑娘,也可以说是农村吧。不过我们那边人少滴少,所以我几乎没有下过地干过活。

而我父亲以前有点像三叔与大伯的结合体,小时候父亲就外出打工,只在逢年过节时回来,会穿着整齐的带回来许多新鲜玩意。

在读《我的父辈》时我会想,当年父亲是不是也在外面打着不体面的工,就为了体体面面的回家呢?

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在城市生活,但是我父亲对家乡很牵挂,总想着再过几年就回老家养老。

但是会不会最后像三叔那样融入不到农村生活里去呢?当然,现在的小镇和以前早就大不相同了。也许我不需要担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