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都有万般无奈的时候,向坦诚者致敬——,作者回忆囊中羞涩 火车逃票

 蓝色天空309 2021-08-10
启文士心
17小时前
阅读 112
关注
来自话题
#人间故事
6756篇

动笔之前,犹豫不决,要不要写这段抖抖自己的“老底”?


毕竟写过多年文章,当过几天小官,强调遵法守纪,倡导公私分明,一尘不染。年轻时,竟为囊中羞涩,乘火车多次逃票,而且至今只有逃票原因之分析,尚无心灵之忏悔。


这算是我的一点人生“污点”,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昨日在本号里发了一短文:手一松    就没命(点击链接可阅),说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家母重病,我从湖北省郧西县回河南省信阳市探视之艰难,从郧西县到郧县,从郧县到丹江口,多次扒载货汽车,几乎丧命。


到丹江口要乘火车去武汉,从武汉再乘火车回信阳。火车司机不帮忙的,火车不能扒的,买票才能乘车,但买票要掏钱,而德民囊中羞涩。


怎么办?逃票乘火车!


几次火车逃票,成了铁道线上的“车油子”,若在今天高铁逃票、动车逃票,早上“黑名单”了。


回忆当年逃票,老脸有点红,但敢做敢当是秉性,还是“竹筒倒豆子”,交代吧!


首先,着装要整齐,行李要简单,不要破衣烂衫、大包小包像个逃荒要饭的,车上查票时,这种穷人是列车员监控的重点。以貌取人,车上尤甚。


难的是进站,检票员严把进站口,拿把铁钳子,给乘客的硬纸板车票上剪个豁口,谁也混不进去。对我来说,进站小菜一碟,买张丹江口到下一站的票,块把两块钱,上车后一直坐到武汉。


上了车,并非一路平安,还得应付列车员。从丹江口到武汉,至少有一次例行查票,当年没有身份证,出示车票即可。


问题是没有到武汉的票,混上车的,怎么办?两个办法,看情况,随机应变。


爱坐车厢中部,看到列车员从车厢头走来时,如果他没注意到我,提起包,我走向下一节车厢,一般不会两个车厢同时检票,可逃过一劫。


提包走时,脸变红,心不安,像小偷作案后开遛,有点怕,更多的是尴尬,也有点《孔乙己》中窃书不算偷的自我开脱。


“一泡尿憋死英雄汉”,李某人竟混到如此地步!七尺男儿,一生清白,还是名牌大学毕业生!


走,是一种逃票办法;装,是另一种办法。


眼看着列车员来查票了,看见了,不便走了。那就坦然坐着,脸不变色心不跳,应付他。


轮到我了,神态从容淡定,随手掏掏上衣兜,再掏掏下衣兜,连屁股都不欠欠。


 “怎么回事?车票哪里去了?被偷了?”普通话字正腔圆,面带怒容,有些列车员表示无奈和同情,放我一马,有的则不然,要我补票,而且从起点补到终点。我认栽,“胜败乃兵家常事”。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德民人虽穷,但志不短;马虽瘦,但毛不长。能逃过去是本事,逃是我幸;逃不过去我补票,补是我命。就这么回事。


乘火车,进站难,出站易。


到武汉,不出站,找辆北上的车混上去。当时管理混乱,好混。车到信阳,地形地貌,车站走向,我如鱼得水,下车后,不出车站,顺着铁轨朝北走,一小会,就是“解放区”。


五十多年前的事了,谁没年轻过?逃票实出无奈,逼出来的,德民确实掏不起车票钱。今天,不缺车票钱了,高铁也乘得起,飞机也乘得起,可惜,跑不动了。


作者退休前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海外版总编辑

发布于 17小时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