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在太原的渭南人

 老五讲故事 2021-08-10

我是陕西渭南人,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2001年考入山西太原的一所大学。当时我的高考成绩还不错,超过重点线十几分。之所以选择这所大学,只有一个原因——学费贼便宜!便宜到一年的学费加住宿费还不如一所重点中学一学期的学费。家里困难,可供选择的余地实在太小。
在父母看来,选择这所大学实在是太合适了。首先,我家在县里的火车站附近,恰好有一趟从成都去往太原的列车停靠加水,但是不上客,好在村里有一个乡邻每天要往餐车送货,与餐车上的服务人员相熟,所以每次乘车,父母都会提前央求那个送餐的乡邻,好话说尽,希望他跟列车上的人说说情,能让我先上车再补票。当时的补票加罚款才不过39元——我三天的生活费。而回家的时候,火车并不在这里停靠,我只能坐到渭南站,然后从渭南乘坐大巴再返回我家乡;其次,学费实在便宜,相对于动辄五六千元一年的大学,这所2600元一年学费的大学实在是良心价(对于我的家庭而言,学费和生活费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后来听我父母说,因为我上大学的缘故,家里经常连一点钱都没有;再次,太原距离渭南600多公里,并不算太远,风俗文化差异并不大,我能很快适应。

经过四年的努力学习,我终于毕业了,家里也被榨干了最后一点价值。事实上,大学期间我一直在积极地寻找着各种兼职,以减轻父母的压力。而大部分时候都找不到,即使找到了,辛苦工作很长时间,往往一分钱都拿不到。老板一副凶面孔的无赖相:知道你们是外地人,还都是小屁孩,就是不给你!我们也不能把他怎样。就这样吃了几次亏之后,找兼职的事情也没办法继续下去了。赚到的钱连自己的生活费都无法保证。
到了毕业季,我才深刻地感受到我所在大学的尴尬——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双低”。我们在外地求职,很多人不仅没听过我们学校,甚至连太原市都不曾听过。无奈之下,我只能打道回府,回到太原找寻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以太原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的毕业生。那些好的职位当然轮不上我们这些外地毕业生,私营企业特别少,竞争也异常激烈。太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足以支撑私营企业获得稳定的发展,因此,能够正常发薪水的私企凤毛麟角,反正我是没遇到过。

大约是能力不足加之运气太差吧。我在太原找到的几份工作基本上在薪资发放上根本没有正常过,遑论社保和福利了。因为学得是新闻专业,我仍然尽量找媒体工作。正规的媒体自然是没有办法竞争的,只能找一些“外包”“发行”“广告”之类的边缘媒体。记得有一份知名报纸的地方办事处招聘,应聘之后负责人说:“月薪三千。每个月有六份报纸的发行任务。”我当时很兴奋,在2006年前后,月薪三千实在是顶尖的薪水了,特别是在太原这座发展中城市。只是入职之后我才知道,订一份报纸有五百元提成。如果完成六份报纸的发行任务,无论是否入职,也无论是张三李四王麻子,都能拿到三千元的提成。这不就相当于没有薪水吗?玩流氓已经达到这样的境界了。
后来我又去过某导报一个外包的版面应聘。跟我一起去的还有一个大型国企的子弟,老板一听我是外地的,在本地没有任何根基,立即冷了脸,直接指着鼻子让我出去。而对那个国企子弟大献殷勤,问他父母在企业里是什么职务、在太原有没有人脉……见此情景,我立即转身离开。若干年后,当我和这个老板以及他的顶头上司成为文友而一起喝酒吹牛的时候,他对我一脸尴尬的笑直到现在都让我印象深刻。

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家里已经把所有的资金投资到我的大学里,希望通过这次投资能够让我获得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而我实在是没出息到极点,连一个“能够在这个城市生存下去”的糊口的工作都没办法搞定,我也没脸回家乡,体重一度跌至46公斤,在进出城中村租住的房子的时候,经常被租客们侧目,甚至有租客直接跟房东交涉:不要把房子租给涉毒人员!
后来在我一个大学同学的介绍下,我进入了一个相对正规的媒体。策划、采访、写稿……专业能力获得了很大地提升。那一段时间,是最惬意的时候,专业上不仅有“名师”指导——新华社山西分社的一个知名采编——所以我的专业提升很快;收入上也有了很大的保障。只是好景不长,这个媒体的领导大换血,之前采编为核心的办报思路转为以“发行和经营”为核心(殊不知唯有良好的新闻才是扩大发行、扩大影响力继而提升广告效果的核心理念)。指导我的老师也离开了,我只能再次陷入事业上的困境。

无奈之下,我选择了北漂,在一家网络公司任文字总监。对于北京这座城市,尽管我已经离开多年,但我依然心存感激。因为这座城市充满了机会,只要你有能力,敢于拼搏,就能够获得积极的回应,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大约因为视角的缘故,在北京的那些年,我的写作能力再次得到提升,尽管在北京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我对于之前在太原的种种经历,依然心有余悸,我总是想,万一我所倚仗的平台发生变故,我又将何去何从?
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慌。一个人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即使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帮助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收入,这才是真正的铁饭碗。这是我当时的执念和认知。
我尝试把公司职务上的收入全部存起来,而利用自己的写作特长积极与外界进行业务合作。只求在离开公司之后,我即使不加入任何一家公司,也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稳定的收入。我将其称之为“自我创业”。那种尝试是非常艰难的,效果可想而知。没有公司这个平台和品牌,我根本无法获得业务和收入。
2014年,我的儿子两岁了。我不得不再次放弃在北京的事业,再次回到太原这座发展中的城市,只为了不缺席儿子的成长。而我得以有机会再次尝试“自我创业”。

回来的前两年,我基本上处于赋闲状态,即使我有写作特长,在太原这样的大城市里也找不到任何赚钱的机会。当时微信公众号方兴未艾,我在公众号上发表方言小说,获得了一部分关注。我当时的计划并不是经营公众号,而是通过这个渠道来给“自我创业”打卡。第一年写作,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收益。好在北京公司的秦总知道我过得不如意,每个月依然给我三千块的基本生活费。第二年过去,仅仅赚了八百元稿费,是一个浙江的茶商通过公众号联系到我,写作一篇软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