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llljjgg 2021-08-11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他画鱼出名、无论是题材还是作品都是那么的安静沉寂、悄无声息一派淡然,然而,他本人却以热情交友、认真从艺、诚实做人而典范示人。我曾对冯先生和他作品的评价是他把鱼这个安静的题材,画出了热情也画出了激情,他的作品是讨人喜欢的那种。

冯先生是一个令人佩服的人物,他做装裱成就了他作为工艺美术大师的辉煌;他画画画成了拥有个人独特绘画思想的著名画家;他做学问踌躇满志、追根溯源、精思细研,在装裱学、鉴赏学、收藏学上的研究拥有很高的造诣和学术价值;他出书立著成为装裱行业教父式的人物;做人上他大志儒雅富有侠义气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就是他,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冯增木先生。

一本书帮助了一批人

前几天,我去济南中山公园文化市场,在商贩成堆的旧书里一本已经泛了黄的《书画装裱浅说》旧书吸引了我,作者的名字就是冯先生。摊主看我和他年龄相当,又对此书感兴趣就说:“这是我当年干裱画时候买的,可帮了我不少忙如果不是我照书学艺学会了裱画,还不知道能熬到今天的退休吧”。言之切切让人动容……

然而,谈及此事冯先生只是淡淡地说:“上世纪80年代我出版了一本《书画装裱浅说》的书,全国发行,当时正赶上全国的下岗潮,大批下岗职工生计无着,很多人就买来当教材干起裱画,解决一家人生计问题。后来这本书也曾多次加印,为一大批下岗职工解决了吃饭问题,也让他们在迷茫中看到了希望”。听后我连连为先生竖起大拇指,一本书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一本书拯救了一个家庭,一本书帮助了一大批的人,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是对社会多大贡献啊?但是,这段让那些得到帮助人终身难忘的事,冯先生却看得是那样淡定而释然。

冯先生是一个凡事喜欢深入研究的人,起点高、目标高、追求也高的特质让他在国画创作上已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的境界。他画鱼,把个千百年来大家都喜爱的题材画出了品味,也画出了他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地位,让每一位喜欢他和收藏他作品的人都引以为傲。

他从艺几十年,曾拜多位名家大师学习中国画,且山水、人物、花鸟样样拿的起放得下。然而,由于对鱼的喜爱,让他选择了画鱼,几十年的苦心钻研、几十年的艰辛创作,成就了他今天笔墨与图式并胜,人格与画风融合的高境界。

我和先生能一起品茗谈艺,把酒问画已有很多年的时间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最能在他身上闪闪发光。他曾当过兵,当时因为部队装裱地图的需要,他被选送到北京荣宝斋学习装裱,就是这次到国家顶尖的装裱机构学习的机会,不仅让他学有所成,也为他学习绘画创造了一个绝好机会。在荣宝斋的那段日子他接触到很多古人先贤的书画作品和当时一大批国内著名画家的作品,这让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的他如鱼得水,“贪婪”和痴迷让他工作时赏画读画并暗记于心、下班后他想着画,靠心象描绘意象……这段不平凡经历在成就冯先生日后成为装裱大师的同时,也为他成为当今著名的画家埋下了伏笔。

再后来他人生中一段在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的经历,更把冯增木先生推上了一个更宽更长的艺术之路。从一开始书画裱到后来的专职绘画,从普通职工到在研究所退休,历经几十春秋,跨越无数寒暑,这段经历帮他实现了艺术道路上的三次大跨越,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丰硕收获期:一是他拜国内画鱼的领袖、中国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张鹤云先生为师,跟随先生系统学习了绘画技艺;二是由于工作的关系他更广泛接触到了省内外的一批有名望的大画家,有幸倾听他们的教诲和他们一道交流切磋;三是他被单位公派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进修,让他得以更系统的对中国画进行了研究学习,为他今天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注入了顶尖艺术院校的血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冯先生的追求之路也处处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他始起于裱画,后来的画画又得益于裱画,裱画成了他除本身潜质以外的第二特质,正是这种艺术上的相通、相溶性,成为他艺术道路上受益终生的一大亮点。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诗意表达与哲学思考

法国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彼埃尔.布迪厄曾说:“中产阶级习惯于在欣赏艺术时保持距离,而大众喜欢以狂热的方式参与到所喜欢的艺术活动之中。”和西洋画相比,中国画的欣赏更是一个大的题目,自然比人伟大,艺术比自然更伟大,有人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寂寞的,曲高和寡是规律,真正能做到雅俗共赏却是很难的,但是,我认为冯先生做到了。

冯先生用大半生的时间从事鱼的观察、研究和创作,无论是在画鱼品种的多样性上,还创作技法上的创新性上,他可以说走在了前面。面对鱼,这个延绵数千年、寓意吉祥的物象,他依托这个题材,用“诗画本一律”的画意表达而独步画坛,靠不断内修外养的文化内涵,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冯先生画鱼,得意于向自然的学习,准确深入地洞悉鱼性,了解鱼的方方面,几十年的历练,让他在物象的感知上超过了常人,培养出了一双犀利敏锐的眼睛,让原本活的鱼和影像里的鱼在他眼中变成了更加有生命、更有内容、更富于变化的艺术语言。从实物写生的“按鱼画形”到从感性到理性的“凭虚构象”,他的创作心路进入了一个高度自由的状态,他善于把储于灵府的各种鱼类表象,再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组合、重构、熔铸、变心象为意象与图式。

冯先生注重修为,是一位具有较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型画家,他几十年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以创造高远境域为旨归的审美形态,远离了自然境界、跨越了功利境界、致远于道德境界、体悟到天地境界,靠着作品的深度和精神维度取胜。他师古人、博学众人之长;在师承先师的画鱼创作上,他一直规矩工整、一丝不苟,且尊师重学心怀虔诚,无论他取得了多高的艺术成就,在别人面前他逢谈必言自己是张鹤云先生的弟子,而且,在他的每幅画作的显眼处总会工整的盖上一枚“鹤云门下”印痕,一方面体现了他师恩难忘的感恩之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师承前人的诚恳和执拗。

冯先生是一位善动脑子的人,,他以一种近乎痴迷的态度行走在技艺创新、画作创新的道路上,一方面他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独创各种新技法和新技艺,在作品的艺术性和工艺性上探求结合点,实现画理和画作上的创新;另一方面,他善于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去了解和观察过去前人没有见过、没画过的鱼种,再用传统和现代手法来表现这些新画鱼种,而且,河里的、海里的他样样信手拈来,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另外,先生在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继承与发展上也注入了传统哲学的思变和现代人的视角,让他作品从笔法、墨法到着色用色,再到构图章法,从写实与写意的互溶互用,再到思想观念上探索,实现了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经验与超验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我认为,冯先生作品具有“包前孕后”作用,这是他在中国画领域特别是画鱼方面能领先一步的主要原因。解析冯先生的作品,无论是“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小品和还是“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鸿篇大作,透过活灵活现的游鱼和山石、花草,让人总能读出作品中内含的诗兴、诗味、诗风、诗境。我们欣赏他的作品时,看到他特别注意突出作品的情趣,加上题款的自撰小诗,一种甜美、一种安逸、一种洒脱油然而生,所以,无论是八大山人的放逸、还是张鹤云先生的简洁传神以及他本人的写实写意手法的灵活运用,他笔下的作品常常化为画面的情思和意趣,以至情至性陈酿出了作品的诗化纯度,并在心灵化、诗意化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美学水平。

有人说:“冯增木老师的画是在生苍老辣之中育有雅韵之气。”是的,他的作品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取古人之法,取今人之意,很注意化心象为哲思的提升。无论是创意、造境、造景,感知物象、还是还原心象、再到绘制意象,他用第二自然的样态与图式,较全面的表现了鱼乐和鱼趣,呈现出作品的太朴之美、博大之美、天籁之美、崇高之美,让观者为之净化、为之升华、为之超越。所以说,他笔下的鱼已在不是自然真实物象的简单再现,而是一种合乎天道和美的规律的心意表达和图式,更是他用独特绘画语言来表达现代人哲学观念和审美思考的“静、慢、淡、雅”。

冯增木作品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龙文百斛鼎 笔力可独扛

中国画首重精神,强调内涵,讲究作品是人格的文化。冯先生从艺几十年,一直以人格完善作为自己的从艺标准和人生目标,在注重自我修为的状态下实现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创作追求。他的作品之所以为大家称道、受大家追捧,正是因为他善于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现为一种精神观念,是在通过心象到意象图式转化中说出了画家内心深处的见解,并且让观者和他一起在更高的境界去领悟世界、感悟人生,这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就像冯先生的代表作《六顺图》、《九龙图》、《金玉满堂》所表现那样,不仅画技上乘,作品所表现出来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天人合一之道,这正是冯先生在自然和人文社会中寻找到的自我精神境界,它既是传统“道”的意念,也表现为以人为本的悦人、悦己,是独特的有格调、有情趣的养心、养身的审美思想。它让人们在欣赏他作品的时候,必须要心怀一颗纯然的心境去体会和感知,在细品表面的、常态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出潜藏在作品深处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去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内涵和特点,才能获得更多的艺术感受和心悟。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跟随冯先生学艺多年,悟性很强进步很快,有的人难有长进、进步缓慢的重要原因。

冯先生的作品虽然没有那种憾天动地的气派,也没有小家碧玉的那种柔情娇美,但是却能让你在品味中感知到他作品里的雅趣与尊贵,体会到他作品里的那种由里而外的大美。所以说,只有读多了冯先生作品,读懂了冯先生的作品,才会让你生出《礼记。乐记》中所说的:“和顺积于中,而美华发外”的那种感动。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应该说冯先生的创作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的那种,正是因为冯先生作品表达的是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为人民所喜爱,才让他成为一个崇德尚艺的大艺术家的。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冯增木作品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冯增木作品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最近,冯先生曾把他写的诗文分享给我,诗中讲述了他艺术道路上的酸甜苦辣。用“河中未酬龙门志 敢乘急流下东海”的诗句,阐明了他的艺术追求和年已古稀的鸿鹄之志。然而,我认为,用这句诗来总结他上下求索的艺术人生,是不是显得更贴切呢!

点评人:国健康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品牌篆刻《健康印像》执刀人

冯增木先生和本点评人国健康先生的合影。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点评人国健康为冯增木先生刻治的肖像印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冯增木,字森林,斋号知鱼轩。原任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曾获“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兼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山东省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分院院长,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学时代即跟随刘则仁、孙建老师学习西画。后拜张鹤云教授为师,学习国画,曾入浙江美院深造,受教于朱颖人、叶尚青亲授。山水、人物、花鸟、走兽都曾涉猎,主攻画鱼 。有多本画集、挂历、明信片出版。 专著《书画装裱浅说》《中国书画装裱》《实用书画装裱款式图例》《中国画特殊技法详解》及电子书籍《冯增木装裱艺术》《中国画技法大全—鱼》等正式出版发行。并有百余篇有关书画、装裱、收藏和工艺美术方面的文章见于各级报刊。

解读冯增木作品的诗性与哲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