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83陈何芳:教育学硕士生的“难以自持感”

 高教课堂研讨 2021-08-11

关键词:教育学硕士生;难以自持

摘 要:教育学硕士生面临“学科清浅且实践性不强”的双重逆境,容易产生“难以自持感”,无法彰显成长的自律自主性。首先是时间的难以自持,缺乏有效规划而使时间的不足与浪费交织;其次是能力的难以自持,很难超越“低水平陷阱”;再次是学业的难以自持,目标管理因空泛而落空;又次是职业规划的难以自持,容易迷失方向甚至丧失信心;最后是自控失效,通过增负实现忙碌依然无法解决自主发展缺乏希望的问题。

在对A校教育学硕士生的访谈中,学生们在归纳自身的学习感受时,表达了很多“后悔、遗憾”类情感,而很少表达“满满的收获、满心的感恩”。这种趋于负面的自我评价,反映出研究生的自我管理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一种“难以自持感”,也就是“不能把控自己,达到期望的效果”。这种感觉在时间利用、能力培养、学业任务、求职就业和自我控制中都有体现。

一、时间失调:不足与浪费交替

很多受访者都提到了时间,但所反映的“时间的不足”与“时间的浪费”却是共存的问题,说明主要是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而非时间的长度问题。比如,沉溺于网络游戏或社交平台,自然没有大块的时间深入阅读;课程结束后、学位论文开题后,是最明显的时间富裕阶段,但此时的时间利用效率却往往很低。可见,“时间不足且浪费”才是真实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分配时间、真正用好时间,而不是简单地归罪于外,或是虚度光阴之后再摆出追悔莫及的姿态。为了学会把控时间,教育学硕士生应当提前了解学业任务,制定3年的时间规划,而不能每日“跟着感觉走”。

二、能力缺失:“低水平陷阱”横亘

相对而言,能力高的、学识高的学生,往往具有更为清晰的人生规划,在自我管理和发展方面问题较少。而那些基于种种原因而在能力和学识方面存在较大缺陷者,就会更加迷茫、焦虑、患得患失、无所适从。能力学识高者因规划清晰而进入良性循环;能力学识低者容易出现恶性循环,由此带来和加剧了“马太效应”。访谈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些能力学识低的学生,更有可能出现“焦虑性无为”:虽然内心焦虑,但做什么事都感觉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深深沉浸其中,看起来比较浮躁。这或许可以称为“能力学识的低水平陷阱”,让当事人深陷迷茫,很难找到满意的出路、并付出足够的耐心坚持到看见曙光。

三、学业拖沓:目标管理失败

诸如“发论文、找工作”这样的目标,太过宏大而难以直接指导每天的生活与学习,所以亟需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甚至要从“打卡执行”来增强坚持性。比如,树立了学术信念的学生,就应慢慢沉浸下来专心阅读,在阅读、思考、写作中逐步形成学术沉淀。有了目标的生活,才不是“混日子”,才能不被类似“玩手机”这种低级障碍打败。毕竟研究生很快就要成家立业,后面所要面临的现实挑战还会更大,在校期间不增强自身实力,毕业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职业无着:规划依据缺失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的缺失是长期存在的,而不仅仅是硕士生阶段独有的问题。没有人生规划的指引,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发展就丧失了目标和动力,容易形成思想迷茫和行为的懈怠。对于教育学硕士生而言,所学专业的市场需求较小,尤其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法学等,专业对口就业困难较大,开展职业规划常常感觉缺乏依据、无从下手。有鉴于此,每个学生都要思考“适合自己的道路”在哪里?各种发展道路究竟存在哪些有形或无形的障碍?为什么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也许职业规划的出路,恰恰是降低过于强烈的功利目标,相信“无为而无不为”、厚积薄发、水到渠成,培养创新创业和灵活就业意识。如果能转换到乐观的视角,一切还是有希望的;如果落实到每一天的行动中,追求人生梦想和职业理想才会变得更有底气。

五、自控失效:增负没有希望

对于“难以自持”问题,当前舆论似乎提倡“给大学生增负”,认为“忙起来,人生才有希望”。但这种判断和策略其实不够准确和有效。一方面,人们很难从一般意义上认定大学生背负的压力究竟是太大还是太小,这需要区分不同的学科、院校、个体,要有具体数据和调查材料的支撑,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有针对性的结论。否则我们也有理由说,大学生背负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已经不小了。另一方面,压力大并不代表就能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可行路径。比“增负”更准确的说法也许是“给希望”,通过成功标准的多元化、成长通道的多方拓展,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让“目标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才能尽快投入到“实现目标”的行动中去,解决“空焦虑而无行动”的悖论。

  总之,教育学硕士生的“难以自持”,既包含缺乏自律的问题,也包含无力实现自主设计与引领的问题。间失调、能力缺失、学业拖沓、职业无着和自控失效,都体现出教育学硕士生的难以自持、被裹挟前行、丧失发展的主动性与控制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