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 (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周作人在《北大感旧录》中描写辜鸿铭“生得一副深眼睛高鼻子的洋人相貌,头上一撮黄头毛,却编成了一条小辫子,冬天穿枣红宁绸的大袖方马褂,上戴瓜皮小帽;不要说在民国十年前后的北京,就是在前清时代,马路上遇见这样一位小城市里的华装教士似的人物,大家也不免要张大了眼睛看得出神吧。尤其妙的是那包车的车夫,不知是从哪里乡下去特地找了来的,或者是徐州辫子兵的余留亦未可知,也是一个背拖大辫子的汉子,同课堂上的主人正好是一对,他在红楼的大门外坐在车兜上等着,也不失车夫队中一个特殊的人物。” 说起辜鸿铭,留给国人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那条拖在他脑后的长辫子了。辜鸿铭的辫子,并不是仅仅为了复古而留。早在英国留学时,他已剪掉辫子,西装革履,一副洋派。后来人人谈论反清革命,他反而把满清人硬栽上的辫子重新留了起来。原因很可能是“立异以为高”,也符合他复古派的身份。北大的学生嘲笑他,他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辜鸿铭推崇儒家学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且能言善辩,处处体现着他的机智与幽默。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 他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此后他所著述的《中国札记》、《中国的牛津运动》、《春秋大义》(即《中国人的精神》)等,所翻译的“四书”中的三书《论语》、《中庸》、《大学》等中国传统典籍,卖力向世界传播儒家学说,鼓吹东方文化,在西方引起极大反响。他比任何人都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 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推崇新文化的思想层出不穷,而辜鸿铭却是非常典型的复古派,老派学者。比如。他主张男人要娶小老婆,认为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他说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一个茶壶肯定要配几个茶杯,总不能一个茶杯配几个茶壶。女人的小脚是他写作的兴奋剂,他对裹脚有着特殊的偏爱。 蔡元培先生曾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八个字作为北大办学宗旨。蔡元培1917年聘请了辜鸿铭到北大任教。当时,为了净化北大的风气,就创办了一个“进德会”。其中最低一档的要求是不赌,不嫖,不纳妾。但这个要求却与辜鸿铭的主张存在冲突。但蔡元培很看重辜鸿铭。 辜鸿铭教授无论是上课、开会或是下馆子,都有家仆为其贴身服务,而家仆的开销都是由个人支付的。那么北大的老师工资多少呢?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月薪600银元;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月薪300银元;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学研究室主任胡适,月薪300银元;北大教授兼国史编纂处主任周作人,月薪240银元;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时,月薪140银元。像辜鸿铭这样的著名教授,月薪460银元。 对比一下当时的人工工钱。纱厂女工的月薪6银元,人力车夫平均月薪8银元,一般警察的月薪25银元,辜鸿铭教授身边的家仆,除了包吃包住,另外支付月薪3银元。 以辜鸿铭教授的工资水平,一年的收入就可以在北京买一座四合院,更别说养几个家仆了。 So,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才能像辜鸿铭这样,激发创作欲望,翻译大量的中国经典著作,影响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