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读过10遍以上的书吗?

 韦海生 2021-08-11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127 篇原创文章

在微信读书群结识的一位书友问我:「韦兄,你有哪些书读过10遍以上吗?」我想了想,这么多年读过不少书,却没有一本书读过10遍以上的,3遍以上的书倒有不少。

虽然我只能老实回复说没有,但他的问题却给我一些读书的启示,便是多读那些值得读10遍以上的好书。

古人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不必纠结古人说的百遍是不是100遍,至少不只读一遍。

也就是说想要读懂书中的道理,读一遍是不够的,需要重读。而这种重读,有可能是2-3遍,有可能是10遍,还可能真是100遍。

其实一本书读了多少遍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不一样,不同的人读懂同一本书花费的时间自然不同,重要的是这本书值不值得读那么多次,这个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

那么我们能不能这样想:有哪些书值得读10遍以上,甚至100遍的?

于是我把近一年来读过的书名找出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却没有发现哪一本书值得读10遍以上的,大部分都是读过一遍就不值得再读。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我如此用功地读书,不间断地从一本读到另一本,有时一个月就读了20本,到底为了什么?

我记得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不读源头书,你读过的大部分书算白读了》,当时告诫过自己不要乱读书,多读源头书,可我还是「犯规」了,把每一个主题阅读书单列得很长。

比如刚读完的读书方法书单,其中就有不少根本不需要读的书,因为作者只是读了其他书之后,用自己的话换个说法再写出来而已,这样的书我扔了10本左右。

可没读进去之前,光看书名和内容简介不好断定是否值得读。假如我态度坚决一些,只要把这个领域的几本源头作品找出来,多读几遍,就不至于买来大量拾人牙慧的书。

像《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认真读了两遍之后,发现列在书单里的50本书有一小半可以不读了;再读《朱子读书法》,同样可以删掉一小半的书。

虽然这些书不值得读10遍以上,但是在众多同类书籍中,找出其中的几本源头书,就可以不必花时间阅读后人抄出来的二三手书了,毕竟不读这类书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懂得从一大堆书中挑选出一本源头书就够了,然后把这本书读10遍以上,其他书就不必读了。

如此一来,你就把读烂书的时间省下来,用到值得读10遍的那本书上,待你把那本书读透了,你的收获不比读一堆烂书少。

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应该尽早明白的。那么为什么还要不停地追逐新书,只要别人说好就读呢?问题还是出在人性的猎奇,和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上。

我认为不管你对一样新东西是否了解,只要不是自己当前关注的范围,就不用花时间去了解,哪怕有的新书打动你的心,让你有一种猎奇的欲望,也不要轻易去读这本书,更不要担心今后买不到了而囤书。

因为一本本新书、好书的出现,将打乱你的阅读节奏,你的注意力开始被意料之外的书牵着鼻子走了。比如你今天刚读完这本,看到别人在朋友圈里晒了另一本,你就去追逐那本,到了年尾你便发现自己年初制定的阅读计划全部打乱了。

实际上这样读书的人不在少数,只是他们用「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来当挡箭牌罢了。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样读书没什么用,却由于读什么书不影响当前的工作和生活,读不读书也不会有任何损失,就放任自己而已。

不过当一个人有了把一本书读10遍以上的想法时,在读一本书之前他会这样想:「这本书值得读10遍吗?」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他就不会读下去,也不去关注有多少人推荐,身边有几个人共读,而是回过头来继续读他正在读的那本值得读10遍以上的书。

所以,当你不知道该读哪本书时,不妨这样问一问自己,它能让你的阅读目标更明确,也减少了读烂书而浪费时间。

因为一本值得读10遍以上自然是好书,它不会让你闹书荒,反而吸引到更多同类的好书,尤其你积累了10本以上这样的书,每本书真的读了10遍以上,那么你读书的心态一定有所改变,也慢慢发现重读的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