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房联选萃:修身(二编下)

 流水春风的小馆 2021-08-11

这一讲继续说修身。修身看似是个人的事,但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自我标榜更要不得。到底修得怎么样?还得看你给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是立了德?还是立了功、或者立了言?

先看沈卫(1862-1945)先生一副

组织仁义琢磨道德,栋梁华夏舟楫江河。

这一副文辞很有新鲜感。

上联“组织仁义琢磨道德”,“组织”和“琢磨”,都是主观的努力,“组织”像是调兵遣将,“琢磨”像是精雕细刻,一个关注整体,一个着眼细节。同时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说“仁义”和“道德”,都需要“组织”、都需要“琢磨”。

简单说一下“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指的并不是“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而是“烟雾和月光一道,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再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的是:不因为境遇的变化与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再看下联“栋梁华夏舟楫江河”,大意是——要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不管是作房屋的“栋梁”,还是作江河的“舟楫”,都可以。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得有人干嘛。

接着看祁隽藻(1793-1866)先生一副:

读圣贤书,盎于背,施于四体;
行忠孝事,本诸身,征诸庶民。

此联据说是明代文人于慎行(1545-1607)先生所撰。

上联“读圣贤书,盎àng于背,施于四体”,出自《孟子》,原文如下:

孟子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su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这段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本性是什么呢?那就是有仁、义、礼、智等德性根植在内心,因此他的肤色润泽,流露在脸上,充盈到肩背,扩展至四肢,不用说话就能使人感觉到。

大家看,道德高尚的人,架子多大不好说,但自身气场肯定不一般。《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两则,很能说明问题:

一个说的是曹操: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一个说的是庾亮侄儿庾统(字长仁):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曰:“我试观之。”乃策杖将一小儿,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下联“行忠孝事,本诸身,征诸庶民”,出自《中庸》,原文如下:

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这里的本诸身,征诸庶民”,有点“推己及人”的意思,也就孔子所讲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所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下联可以理解为——君子行忠孝之事,应当从自身出发,逐渐向外扩展,让更多的人蒙受恩益。

下面看吴佩孚(1873-1939)先生一副:

有达德可行达道,得仁言不如仁声。

有达德可行达道,得仁言不如仁声”,大致意思是——你的德再美、你的仁再好,如果不去为人民服务,都将会一文不值。

看吴公此副书法,也很不一般。

接着看王瓘(1847- ?)先生一副:

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
养心莫若寡欲,治世莫若爱民。


大家看这一副,“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养心莫若寡欲,治世莫若爱民”,不管如何“清静”,如何“寡欲”,这只是你的内在修养。要体现出你存在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还得依靠外在实践——那就是去“干事”、去“爱民”。

下面看张岳崧(1773-1842)先生一副:

博闻强识敦行不怠,逊志时敏厥修乃来。

上联“博闻强识敦行不怠,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如下: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博闻强识”是练“内功”,“敦行不怠”是求“外用”,两者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把自己一腔热血与满腹才华、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下联“逊志时敏厥修乃来”,出自《尚书·说命下》,原文如下: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这一句的意思是——求学既要有谦虚的态度,又要有强烈的好奇心,两者结合,才会有进步。

接着看吴士鉴(1868-1933)先生一副:

勿认富贵为功名,更化功名成道德;
欲安身心主忠信,力行忠信出才能。

上联“勿认富贵为功名,更化功名成道德”,是讲要以道德为功名,而不是以富贵为功名。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要是把“立德”这个前提去掉,“立功立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下联“欲安身心主忠信,力行忠信出才能”,是讲忠信处世,方可言心安;忠信做事,方可言才能。欧阳修先生讲:德胜才者为君子,才胜德者为小人。正是这个意思。

下面看杨能格(道光进士,生卒不详)先生一副:

不讲学而味道,不梵诵而安禅,不导引而摄生;
无求于人斯贵,无取于人斯富,无损于人斯寿。

上联“不讲学而味道,不梵诵而安禅,不导引而摄生”,大意是——不要只看表象,要关注实质;不要只看程序,要关注目的。就像练武一样,有些人整天舞枪弄棒,举手投足像模像样,但是不是花拳绣腿,还得到实战中去检验。

下联“无求于人斯贵,无取于人斯富,无损于人斯寿”,对富、贵、长寿的见解堪称独到。自信自强,自力更生,丈夫从不受人怜,这就是精神上的富贵。不做损人利己的事,自然会避怨去祸,延年益寿。

当然啦,也不能让人觉得你就清高不凡,鹤立鸡群,啥都不求人,和一般老百姓不一样,这样也不好。还要适当地给自己涂抹点“保护色”,“和其光、同其尘”。曾国藩先生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曾国藩有一次写信给老家的弟弟,说咱家在当地是大户人家,不缺钱,但是你们也要经常去找人借点钱。

为啥呢?第一是显得咱家也是有求于人的。这是有意示弱;第二呢,有钱的时候借钱,肯定不会还不上,这就会积累信用。大家知道把钱借给你是安全的;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条,你不断地借点小钱,就知道谁家愿意帮我们,谁家不愿意帮我们。这样万一真到要急用钱时,就知道找谁借了。

——摘自“得到APP”逻辑思维《人类的突围》

接着看吴雷川(1870-1944)先生一副:

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

上联“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大意是——你的品德就是你的生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下联“友直友谅尊其所闻”,大意是——要交好朋友,要虚心向好朋友学习。

下面看吴湖帆(1894-1968)先生一副:

文峻若山品清于水,事稽在古贤合诸今。

上联“文峻若山品清于水”,不细说了。

下联“事稽在古贤合诸今”,也该算互文。大意是——古往今来的好人好事,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我们都要好好学习。

接着看张裕钊(1823-1894)先生一副: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意粗性躁一事无成。

这一联“心平气和千祥骈集,意粗性躁一事无成”,是在讲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为人民服务虽然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但万事万物都自有其规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拔苗助长往往只会越弄越糟。

最后看康有为(1858-1927)先生一副:

端景缘直表,茂实偶英声。

上联“端景缘直表”,出自南北朝诗人何承天《鼓吹铙歌十五首》中的《上邪篇》。这一句的意思是——身子立正了,影子自然也是正的。俗话讲“身正不怕影子斜”,也是这个意思。

下联“茂实偶英声”,出自南北朝诗人王融的《永明乐》。这里的“”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说“茂实”与“英声”总是成对的。这一句的意思是——盛业与美名,总是常相随。只要你为人民做了贡献,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附:修身(二编)联语清单

修身(二编上)
文章千古事,忠孝一生心(何绍基)
圣道一贯惟忠恕,达德三端首知仁(吴佩孚)
言不失仁行不失义,物无忘爱心无忘思(吴湖帆
仁为己任,善与人同(于右任)
立志如孤鹗直上,为善亦百川必东(冯煦)
修清涤俗,树节宝真(陈鸿寿)
性资一德真方大,官守三言清慎勤(康熙皇帝
辅世长民莫如德,经天纬地谓之文(桂馥)
不敢妄为颠些事,只因曾读数行书(颜光敏)
修身(二编中)
冲深其智则厚,忠信之礼无繁(桂馥)
居德斯颐善最乐,顺理则裕学弥惇(翟云升)
修德不殆知足不辱,好问则裕无欲则刚(何维朴
守口如瓶爱身若鼎,窥古独汲揅冬自华(翁同龢
敏事慎言存心养性,居仁由义颂诗读书(汤金钊
敏事慎言就正有道,诵诗读书尚友古人(宋湘)
在福则冲能勤有继,为善最乐读书便佳(吴大澂
勤能补拙俭能寡过,静以守诚动以审几(董诰)
礼以制行乐以和德,俭则足用勤则有功(梅调鼎
里有仁风爰得我所,良称善御不失其驰(俞樾)
修身(二编下)
组织仁义琢磨道德,栋梁华夏舟楫江河(沈卫)
读圣贤书盎于背施于四体,
行忠孝事本诸身征诸庶民(祁隽藻)
有达德可行达道,得仁言不如仁声(吴佩孚)
清静足以厉俗,贞固足以干事;
养心莫若寡欲,治世莫若爱民(王瓘)
博闻强识敦行不怠,逊志时敏厥修乃来(张岳崧
勿认富贵为功名,更化功名成道德;
欲安身心主忠信,力行忠信出才能。
(吴士鉴)
不讲学而味道不梵诵而安禅不导引而摄生,
无求于人斯贵无取于人斯富无损于人斯寿。
(杨能格)
立德立言居之以敬,友直友谅尊其所闻(吴雷川
文峻若山品清于水,事稽在古贤合诸今(吴湖帆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张裕钊
端景缘直表,茂实偶英声(康有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