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位于黄河上游,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汉唐时期,这里是中国最繁华、最富裕的地区,号称“天下富庶无如陇右”。可是宋代之后,众多的经济社会因素,这里逐渐成为著名的贫穷地区,以至于清末左宗棠慨叹“陇中苦甲天下”。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直至今天成为全国最穷省份之一,令人扼腕痛惜。 甘肃虽然在经济上属于西部不发达地区,处于全国的落后状态,但是,甘肃是文化大省,具有丰富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汉民族的发祥地。华夏文明的起源有西来说、本土说和多元说。无论是华夏文明西来说,还是本土说,本土多元说,甘肃都被考古界认为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在西来说中,甘肃彩陶华夏彩陶文化的最高水平。在华夏文明本土起源说兴起的时候,学术界同时兴起汉族源自于甘肃的观点。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民族史》中讲道:“自伏羲至殷,汉族踪迹,迄在今黄河流域矣”。“汉族初基,实在黄河上游,后乃渐进于其下游”。“起自秦陇”“终至淮域”,“隐有自西祖东之迹”。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也认为:华夏集团由陕甘黄土高原东迁至黄河中下游大平原。《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黄土高原”条:“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在中国中部偏北……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在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发现后,甘肃作为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区域之一得到丰富的地下文物证明。1979年,夏鼐在《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中将中国新石器文化划分为七大区域: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的马家浜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的凌源牛河梁红山文化,华南的石峡文化,甘肃的秦安大地湾文化等。七大区域说,开考古学上中国文明起源“多元说”之先河。接着苏秉琦在《中华文明起源新探》、严文明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等先后提出“中华民族多元起源论”“多元一体格局”等学说,华夏文明有多个文明起源中心逐渐被认同。 甘肃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故里。民间传说伏羲诞生在甘谷古风台,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记载:“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1992年8 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作为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境内留有大量的伏羲文化遗存。自古以来,该地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自秦汉至明清,伏羲作为三皇之首,祭祀不断,相沿成习。而自1988年以来,除2008年和2009年,受5.12地震影响,公祭活动暂停了两年外。甘肃省已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伏羲文化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也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甘肃是周人的发祥地。周王朝是我国历史上享国时间最长的王朝,甘肃陇东庆阳一带曾经是周人长期创业发展的地方。在先周史大约1100年的三大历史阶段中,其中从不窋率众“奔于戎狄”之间到古公亶父率众自豳迁岐之前的第二阶段大约500年左右时期是在陇东庆阳一带度过的。在这500年期间,前后至少经历了10代周人的生息繁衍,其中产生了12位周族首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不窋、公刘、古公亶父等几位大有作为的人物。《史记·周本纪》载:“后稷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失其官而奔于戎狄之间。”据学界研究,不窋率领周人所到的“戎狄之间”便在今甘肃陇东的庆阳一带。正如著名学者李学勤先生所云:“自这一带(彬县和旬邑县一带)逆泾河,再循支流马莲河而上100多公里,为甘肃庆阳地区,传说周先公不窋'奔戎狄间’即在此”。周人在陇东,继续从事周族所擅长的农业生产活动,从而使得陇东乃至甘、宁、青一带原有农业生产中那种经营较为粗放,产品较为单一的耕作方式逐渐向精耕细作、多样种植的经营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地学习当地戎狄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彼此通婚联姻,从而大大丰富了周人的生产工具、生活产品和战略物资,周人族群规模也因之得以逐渐扩大,力量不断壮大,进而为后世所谓“周旧邦”古豳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甘肃是秦人的发祥地。秦人是少昊后裔,少昊在嬴水(今山东莱芜的瀛汶河)之滨出生而得嬴姓;一说是黄帝孙颛顼的外曾孙,因辅佐舜帝驯服众多鸟兽,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赢,姓氏赢自此而起。商纣王时,伯益后裔蜚廉及子恶来已是商朝重臣。商灭后赢族参与了周初的三监叛乱,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后,嬴氏部族人遭到周公姬旦的惩罚,被迫西迁到甘谷县朱圉山一带,“在西戎,守西垂”,从此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并在戌边对抗西戎。公元前821年,第五任君主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赐以其先祖大骆之族原来所居的犬丘之地。公元前770年,秦庄公儿子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赐封周人发源之地岐山一带,秦襄公儿子秦文公迁都东进占据汧邑膏沃之地,从此大力发展生产,加强武备,秦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秦国军队战斗力迅猛提升,成为战国后期的战争机器,打造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强大秦帝国。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专制主义王朝。 甘肃是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之乡。据统计,千百年来,甘肃走出了10位开国皇帝,位居全国第一。前凉开国皇帝张寔,甘肃平凉人。《晋书》夸他"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他在位7年,后被部将所杀害。前秦开国皇帝苻坚,甘肃秦安人。他在位期间,任用贤能之士王猛,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民休养生息,国家强盛,成功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甘肃陇西人。帮助符坚建立庞大的前秦帝国;当符坚衰败后,又亲自将前秦帝国扼杀。所以,人们说前秦帝国成也羌人。西秦国开国皇帝乞伏国仁,甘肃陇西人,鲜卑乞伏部落人,也曾是前秦战将,符坚在"淝水之战"中败于东晋后,乞伏国仁看准时机,叛出前秦,建立西秦政权。建国后,大力振兴农牧事业,积极发展生产,尤其注重发展教育文化。因此乞伏国仁在位时期,西秦国泰民安,盛极一时。最盛时期,西秦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南部、青海部分地区。后凉开国皇帝吕光,甘肃天水人。他骁勇善战,22岁时就一战成名,扬威西域,在史书上书写了光彩夺目的一页。他当皇帝后,由于病重,将皇帝位置传于太子,自称太上皇。于是,吕光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南凉开国皇帝秃发乌孤,甘肃天水人,来自于鲜卑族秃发部落。原本附属于后凉政权,秃发乌孤羽翼丰满后反叛后凉,建立南凉政权。一次喝酒后,他骑马奔驰,从马上摔下伤了胁骨,后病重而死。北凉开国皇帝沮渠蒙逊,甘肃张掖人。属于匈奴族。他虽然是北方游牧民族,却博览史书,颇晓天文,很有才华,在位长达32年。在北方十六国中,沮渠蒙逊是很长的。西凉开国皇帝李暠,甘肃天水人。这人的来头可不小,他是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十六世孙。唐朝皇室尊为先祖,唐玄宗李隆基更是追尊他为兴圣皇帝。西凉政权,疆域最广时达到185万平方公里。李暠生性聪敏,待人宽和。他统治下的西凉,一度出现繁荣安定的局面。胡夏开国皇帝赫连勃勃,甘肃人。著名的暴君,他为政残暴嗜杀,狂妄自慢,关中人民受害极深。他杀人不问理由,心情不好时杀,心情好时也杀。据说,他常常站在城头上,把弓剑放在身旁,凡是觉得嫌恶憎恨的人,就一箭杀死。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甘肃天水人。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建立大唐,开启了中国古代最显赫的朝代。他当皇帝后,由于病重,将皇帝位置传于太子,自称太上皇。 甘肃是佛教艺术密布的佛教文化宝地。佛教石窟文化是甘肃文化的象征,是见证甘肃悠远深邃的文明历史的"万世之宝"。甘肃石窟文化所展示的不仅仅是石窟造像这种以宗教历史为背景的文化现象,更重要的是蕴含了文明进程的历史脉络。其形成与发展受到宗教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深度影响,给予人们的不仅是时间和空间的美感享受,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振奋。甘肃在中国佛教艺术中是佛教向内陆传播的通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是石窟文化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史料记载公元前4世纪甘肃的武威、天水就有佛教传入,比一般认为佛教传入内陆的时间早了300多年。在甘肃境内的大量佛教窟龛,自河西向陇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把当时甘肃境内佛教文化的辉煌,表现得淋漓尽致。据统计,甘肃境内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有70多处。世人熟悉的石窟有莫高窟,麦积山,天梯山,马蹄寺,炳灵寺,文殊山,南石窟,北石窟,水帘洞,金塔寺,拉梢寺,云崖寺,榆林窟,大像山。 甘肃是药材之乡。甘肃盛产一千二百七十多种中草药,遍布甘肃各地。目前主要经营的药材有450多种,当归、大黄、甘草、党参、红芪、黄芪、红花、贝母、天麻、杜仲、灵芝、羌活、冬春夏草等;特别是“峨归”“纹党”和冬春夏草产量大,质量好,是人们喜爱的主要产品。甘肃野生药材占全国第二位;尤为甘肃陇南山区是种植中药村宝库之一,野生药材中的甘草、大黄、当归、党参等产品,个大质优,为首创全国之冠。岷县的当归,为全世界公认的地道药材;具有养血、调经、去瘀生血等多种功能,是妇女补气生血的首选药材。甘肃是出中药材的故乡之一,全球中药材看中国,中国药材看甘肃。 甘肃是针灸之乡。魏晋时医学家针灸鼻祖皇甫谧是甘肃灵台县人,他把古代著名的三部医学著作,即《素问》、《针经》(即《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综合编著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针灸甲乙经厘定针灸穴位349个,比前人多出189个,系统地介绍了针刺艾灸方法,记述了内、外、妇、儿科等200多种病症,500多个针灸处方,研究整理了经络学说,奠定了针灸学基础。经两千多年的临床试验,至今仍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的指南,被中医针灸界视为秘笈,不但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从公元七世纪起流传于海外,在国际上广为传播。灵台县皇甫谧文化园,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针联分别命名为“国家中医师承甘肃皇甫谧针灸基地”、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针灸拜祖基地”,这里先后成功举办了2006中国·灵台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暨皇甫谧文化节、2012崆峒文化旅游节,《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讨论会等活动。 |
|
来自: 新用户0334swDy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