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乐斋杂集】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五0:曹植洛神②

 金色年华554 2021-08-11

康乐斋杂集  历代有名情爱典故系列之五0:曹植洛神②

〖释义〗曹植在《洛神赋》赋文里借神话传说加以浪漫主义的想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丽丶清纯而又多情的洛水神女的光辉形象,写出了一个人神恋爱而不能结合的怅惘哀怨的悲剧性故事。全赋以丰富地想想力,采取比喻和烘托并用的描写手法丶排比与对仗共存的修词方式,借以凝重而精炼的语言丶华而不浮的词藻,人物刻画丶形象鲜明,赋文笔畅丶大气磅礴,整个赋文清香四溢,真正的字字珠玑丶字字千金,如披锦丶无处不善,如简金丶处处是宝,读后令人神爽不已。此赋文的出现,可谓把赋文这种文体在文坛上推向了极致,它风骚独领丶占居了整个赋文领域中的最高峰,自赋文创始以来其丽无出其右者,成就了赋文观止!这样曹植本人便也因此而赢得了天下才共一石丶他独占八斗的美誉。

正因为《洛神赋》有如此高的成就,加之它的中心内容是描写人神相恋的情爱故事。而情爱香艳类诗文,在历代文坛又是一大主流,因而《洛神赋》中形象丶生动丶华丽的词藻和处处是宝丶无处不善的美好赋句,常常被历代文人在文学作品中直用或化用作为典故广泛运用,对后世历代文坛有着极其深远地影响。

由于《洛神赋》中的赋句后世文人在诗文中引用频繁丶形式变换复杂丶意义纷纭不一,很难将它们全部归笼起来一一地作出诠释,为篇幅起见,我在这儿只能就主要的丶在诗文中常出现的形式丶在不列出例句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作出简单地介绍。

①洛水中的神女,名宓妃,相传她是上古古帝伏羲氏的女儿淹死在洛水遂化为洛水之神,曹植在赋文中描写得非常美丽,曹植一见就情不自抑丶向他追求爱情。后诗文中遂引“宓妃”丶“洛神”丶“洛妃”丶“洛浦仙”丶“洛水佳人”丶“洛女”丶“洛川神”等用典形式即指此洛水之神女,诗文中引用,借指美女或仙女,或指男子意中爱恋之美丽的恋人;由于《洛神赋》中有语云“腰如约素”,是用来形容洛神腰细的赞美语,故借指美女(多借指细腰苗条之美女),又由于洛神是水中的有名的美貌的仙女,加之《洛神赋》中称她是“皓质呈露”,是一位肌肤极为浩白的仙女,故诗文中引用,也多用作咏写细腰以及洁白素帛之类物的典实,借作咏写白色花卉的典实,而咏写水中之丽花诸如水仙、荷花、莲花等最常见引;又《洛神赋》中形容她在空中飘飞的美丽的景象是“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故诗文中也用作形容飘飞的雪花及咏写白雪之洁白的状词;曹植文才出众,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的才子,风流倜傥,连美丽的仙女洛神就爱上了他并与他相恋不已,后诗文中遂引“曹植”这一人物为轻年才俊丶和风流才子的代称,也为为文词藻华丽丶文章高手的形象代言人。但诗文中引用,因他名叫“子建”,封地在东阿、陈等地,死后谥曰“思”,故又称之为“子建”、“东阿”、“东阿王”、“陈思王”丶“陈思”、“陈王”、“思王”等等。

②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洛神飘然飞舞的优美的体态时,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句来形容她。后诗文中常见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惊鸿”、“洛浦鸿”、“游龙”、“惊鸿态”丶“惊鸿艳影”、“游龙惊鸿”等等用典均形式均本此赋句而来,诗文中引用,借以描写美女的体态轻盈柔美和矫健的样子,但多用作形容舞女的舞姿极为婀娜优美的状词,或径作美女的代指以及用作状写她们娇丽无比的艳容的用词,某些地方也以“矫若惊龙”等用典形容书法笔势刚健;又“子建赋游龙”、“子建赋惊鸿”、“陈王赋惊鸿”等用典亦本此赋句而来,所言即指曹植于洛水遇洛神这件事,诗文中引用,借作男子得以亲近所心爱的女子之谓。

③曹植在《洛神赋》中用秋天的菊花和春天的松树来比洛神的美貌,有句云“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后人根据曹植的这句话的用意,引之入诗文,如常见的“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秋菊”等用典形式即是,诗文中引用多用来形容美女美丽的艳容及其娇美苗条的身材,也用来形容菊、松的繁荣和花开得很茂盛。

④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出水洛神之美丽的形象有句云“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这两句话直译为:出水的洛神,从远处望她,如同旭日东升,红光四射;接近看她,好象一朵粉红色的芙蓉花升出绿色的水面一样美丽非常。后诗文中常见的“出水洛妃”丶“芙蓉出水”丶“芙蓉出水”丶“芙蕖出水”丶“日映朝霞”、“出水芙蓉”、“朝霞”、“脸霞”、“霞腮”等用典形式均本此赋句而来,诗文中引用这些典故一来指洛神美丽的容颜,引申之,多用来描写美女的面容艳丽迷人、光彩照人,或径作美女红润可爱的面颊的及艳丽之繁花的代称词,有些地方也以“红蕖出水”指芙蓉花从水中生长出来清丽之姿清新可爱;又“远而望之”、“迫而察之”这两条用典也本此而来,意即隔远和接近观看的意思;又由于赋中有“太阳升朝霞”“芙蕖出绿波”这两句的比喻,故诗文中遂揉合这两句以“初日照芙蓉”、“初日芙蓉”等用典来比喻美女神采奕奕、清丽无比。

⑤曹植在《洛神赋》中形容洛神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及其飞舞的样子时有句云“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这两句是说:洛神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就如同轻浮的云彩遮蔽着月亮一样,在云雾中飞舞的样子就如同雪花在风中旋转飞舞一样轻柔、自如。后诗文中常见的“回雪”、“洛浦风”、“洛浦雪”、“洛浦云”等用典形式均本曹植此赋句而来,诗文中引用,多用来描写美女体态轻盈柔美的样子及其多姿的步履,又由于受到丽娟回风舞这件事的影响,故诗文中引用这些典故亦多用来状写舞女的舞姿优美的用词,咏写落花、落叶、雪花等飘飞的情景的诗文中也为常用之典故以为状美之词,也用来形容人的文笔飘逸曲折、令人回味无穷以及用作咏写洛水风情及其地望咏事即事的典实;又“洛浦飘飖”、“飘飖”、“轻云”这三条用典也本此赋句而来,“洛浦飘飖”、“飘飖”即指飞翔飘舞的样子,由于赋句中有“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是曹植用飘舞的雪花比喻洛妃舞姿之美,故诗文也用作咏写飘雪的典实,“轻云”即指轻浮的云彩;也以“轻云蔽月”这一用典比喻美女美容颜减退,但多指美女病后衰弱的憔悴之面容。

⑥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洛神的不肥不瘦、不高不矮的身材,有句云“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这两句直译为:身体生得肥瘦适中、不高不矮似乎用尺量过一样那么般标准。后诗文中常见的“秾纤合度,修短得中”、“纤浓合度”、“短长适中,纤秾合度”等用典形式均本曹植此赋句而来,诗文中引用,用作描写美女身材不肥不瘦、高矮生得极为匀称而秀美的用词,某些地方也以“修短适中”这一用典即指长短正适当的意思;又“秾纤”这一用典即本“襛纤得衷”这一句而来,即指肥瘦的意思,但诗文中引用,又作“纤浓”、“纤秾”,又“合度”、“得中”、“中度”这三条用典亦均本此语而来,意极符合标准的意思;“纤浓态度”这一用典即指肥和瘦的两种不同的美姿;“长短纤秾”这一用典即指高矮肥瘦的不同美姿。

(下文待续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