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邢台市信都区朱温坪村——灾后河滩引河水 旱地保收暖民心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08-11

文/冯林绪

“哈哈!这河滩地终于通水能浇了!前河滩地再不怕天旱了!村里可算办了件大好事啊!”望着一股清流哗啦啦顺管道流到河滩地垄沟里,手持铁锨的冯大伯高兴地合不拢嘴。
8月4日上午11时许,信都区白岸乡朱温坪村经过村民连续几天的奋战,村前河滩一百多亩田地终于告别了多年来靠天吃饭的历史,那条久旱的垄沟了,今天通水了,多年的旱田如今复归水浇地了!
2016年夏天一场无情的洪水,来势凶猛,逐浪滔滔,河道下陷五六米深,冲断了多道浇地的垄沟。河滩近两千米的护田大坝被冲毁了多处,还冲走了十几亩田地。
自此,河滩的百十亩水浇地变成了旱田。村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与河滩地相隔十多米的河水白白哗哗流去,却难以再顺着垄沟流进田间,灌溉农田。村民们只能望水兴叹,看在眼里,痛在心间。
就在今年的7月22日,由于连续几天的降雨,再次导致山洪爆发,浑浊的洪水如猛兽,东突西撞,河道再次下陷,河滩道路多处被冲毁。
洪水过后,负责邢和铁路修建的中铁某局,就急急出动机械恢复河滩道路,用来运送原料。
借中铁某局恢复灾后运料道路之际,老支书冯召申同志挺身而出,为了前河滩的百十亩田地不再受旱,毅然决然自告奋勇出面,协助新班子多次与中铁十八局领导沟通,借用两台挖掘机决心来修复河滩的垄沟。
说干就干,冯召申一边指挥挖掘机先从河滩水边到大坝的原垄沟接头处之间挖出一条深沟来,一边又多处联系,筹集管道及水泥等用来修复垄沟的用料。半天时间,一条百十米长的深沟就挖好了,紧接着便召集在村民来帮忙干活。
大家分工协作,妇女们筛沙与和水泥,男劳力负责埋管道,填石渣。每根长4米的水泥管重达一千多斤,只能用挖掘机来起吊,运送。
两个人专门负责用钢丝绳拴吊水泥管,再由挖机缓缓吊起慢慢运到沟里边。深沟里四个人专门负责管道铺设、对接和调整方向。
第一根铺好,开始第二根的起吊运送,沟里的人一声“灰来”,便有几个妇女用小桶、水泥袋子把和好的水泥运到沟边,递给沟里的人。
沟里的人把两根管子的对接处用水泥糊好,防止漏水。等第二根管子铺好了,挖掘机便把挖出来的浮土把沟填上,方便挖机来回运送剩下的管道。
紧接着便是第三根、第四根……一天时间就铺完了之前备好的二十来根水泥管。
第二天将近中午,原有管道用完。距离大坝出水口还有二十多米。老支书冯召申二话没说,便赶紧多方联系水泥管。
经过一番周折,下午三点多,便有两车十多根水泥管送到村前。卸车,吊管,铺管,埋管,紧锣密鼓的一下午,管道终于铺好了。
第三天,老支书冯召申又找来几个热心村民,在上水口处修建一处长约五米的暗垄沟,用石头砌好,水泥铺底,两边抹的光光的,静待水泥凝固。
转眼到了8月4日,冯召申早早来到河滩,指挥挖掘机疏通河道,把水堵进铺好的管道垄沟里。
随着最后一斗河渣倒进河道,哗哗的河水便顺着管道奔流而下。这头进那头出,管道畅通无阻。在场的几个村民,看着河水乖乖留到河滩地里,不由得笑了!

老支书冯召申的脸上更是乐开了花,禁不住大声喊道:“水通了,通水了!河滩地以后有水浇了,再也不会受旱,再也不用靠天生长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