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埔军校宣城籍师生名录大全

 宣城历史文化 2021-08-12


黄埔军校宣城籍师生名录

童达清搜集整理
微信版第992期

黄埔军校始建于1924年,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改名扩大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改制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1946年末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一所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宣城籍教职员名单


黄埔军校宣城籍学员名单

期别

姓名

字号

年龄

籍贯

所属部队

永久通讯地址

一期

陈  坚


23

宁国

学生第二队

(入学介绍人:柏文蔚、杨虎)

宁国县西大街

(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毕业,1916年入上海国民党支部)

朱鹏飞


25

太平(一作当涂)

学生第四队

(1949年赴台湾)

三期

鲁异三

狮醒

24

宣城

步兵队学生

宣城湾沚上茅山镇

四期

胡观南

忠民

27

安徽

步科第二团第五连

安徽宣城县汪益昌茶行转

陈克裕

(陈光裕)


25

宣城

工兵大队通信队

宣城锦城街驻景楼照相馆

王超凡

季野

23

太平

步科第一团第九连


五期

黄汉臣



宣城

工兵大队

(2009年去世,终年105)

刘格非



广德


四合刘村人。曾任国民党安徽省第六专署保安副司令兼城防司令,1949年5月起义

六期

汪忠民

建平

27

宣城

工兵大队第一中队

安徽芜湖光华照相馆转

余知难

易行

24

宣城

工兵大队第一中队

安徽宣城孙家埠泰和转交

徐  伍

(一名徐执)

一怒(号厥生)

20

宣城

工兵大队

安徽宣城县贤孝里徐道三堂交(祖籍湖南湘阴)

刘国芳

少蕃

21

广德


安徽广德城内大南门瑞丰和宝号转小南乡耿村瑞丰隆号交

黎封镐

伯宁

24

湖北

黄冈


安徽宁国县河沥溪吴同春号转石口镇

刘绪禄

受之

26

太平

第一总队步兵第八中队

安庆四牌楼凌云堂(1942年入陆军大学参谋特训班第三期)

翟其清

石泉


泾县


(翟村人。15岁到宣城南北货当学徒,17岁离家参加北伐军。三十年代任巢湖水上公安局副局长)

七期

徐又陵



宣城

1927年宁汉分治,南京、武汉分招,均为第七期。

(1930年7月,第七期毕业,南京军校停办)

 



广德

蔡祖莘



广德

步兵第三大队第九中队

(隶八十八师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作有《高烈士鹏翼传略》)

八期

程寄萍

朝陛

25

旌德


芜湖清和坊六号交

汪  瑾

旨瑜

25

宁国


安徽宁国县云梯镇转

李树辉

锄非

23

南陵


芜湖内河清弋江奚家滩

方良佐


19

广德

武汉分校

广德县杨滩乡茅山村

(1957年死于歙县劳教队)

九期

黎品先


25

河北

大兴


安徽广德东城交

张文山


27

宁国


芜湖宁国县港口镇

十期

刘明远


22

宁国


安徽宁国河沥溪上水滩

董  浩

仰西

24

泾县


芜湖泾县章家渡

十一期

章文祺

寿眉

24

绩溪


北平宣外椿树上头条一号(北平师大附中毕业)

张振藩

慎培

23

湖南

湘乡

步兵第一队

宣城宣化巷黄曙德堂转(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毕业,四中毕业生表所填籍贯为南陵)

胡昌猷


24

巢县


安徽巢县高林镇交(安徽宣城皖南中学肄业)

徐洪均

峥嵘

23

湖南

湘阴


安徽南陵西门外许益泰(安徽省立第四中学毕业)

洪敬民


22

巢县


芜湖巢县北门九十二号(安徽省立第四中学肄业)

十二期

江建寰

万里

24

旌德


安徽旌德县城内南街三号

彭国民


22

广德


安徽广德和兴荣行

谢家驹

天行

21

宁国

工兵科(1944年又入陆军大学正则班学习)

安徽宁国县西街杨家巷

十三期

戴传芝


20

宣城


安徽宣城东门五十四号

彭延绪


19

湖南

长沙


安徽宣城县十八蹋十二号

翟其珍


22

泾县


四川铜梁大南街一○三号转

余显琮

佩珩

21

广德


安徽广德东大街九思巷余宅

吴国安

树人

22

宁国


宁国巷(港)口匡义大转

赵万福

子健

20

宁国


安徽宁国竹峰镇

江懋璋(汉)


22

旌德


南京箍桶巷五十号

王志安

雪平

21

旌德


安徽旌德白地

阮永康


21

南陵


南陵鹅岭镇邮局

胡锦文


20

太平


汉口升平街九十一号

十四期

熊健飞


20

宣城

第一总队

安徽南陵南园对面杨宅收

汪树人


23

宣城

第二总队

宣城水东

韦鹄声

梦青

20

宣城

第二总队

芜湖河南韦家大院

冯昌运


21

浙江绍兴


宣城北门外东头湾十号

戴宏硕


18

南陵

第一总队

南陵十字街古正原

王惠人


24

南陵

第二总队

安徽南陵方盛兴

王栋臣


23

南陵

第二总队

安徽南陵西城外王宅

刘可法


22

南陵

第二总队

南陵青弋江王恒源转塘北

章文仪


21

泾县

第二总队

安徽繁昌县城内章恒兴号

吕绍民


21

旌德

第二总队

四川成都方池街三十九号

十五期

沈训谟

更生

21

宣城


安徽宣城县沈村镇

陈  鼐

子立

22

宣城


安徽宣城县孙家埠瑞丰宝号转交

陈  鉴

子明

20

宣城


安徽宣城孙家埠瑞丰糖坊转交

徐来翔



宣城



李启权


21

南陵


安徽南陵奚家滩方复成号转交

洪立宪

传斌

21

宁国


安徽宁国河沥溪

查富波


22

泾县


安徽泾县北碚新村七号

董炘之

希炎

19

泾县


四川乐山县铁门坎五号徐哲东转

胡道桐

镜秋

21

泾县


四川新繁正东街七十五号曹寓转。(解放战争时期,任六十九军二一四师六四○团团长)

朱永刚


20

泾县


江西南丰县府官巷太守第张仁转

刘隆裕


21

太平


四川铜梁李家湾十号

宋才娟  (女)



宣城

19391月中央军校第三分校(江西吉安)第15

回族。19393月重庆军委会政治部实习,任三厅教导剧团女学员指导员。(许知为《回忆陈诚》,《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20辑,2002年)

崔思群


18

太平

武汉分校步兵科

1942年入缅对日作战)

十六期

崔思道


21

宣城


安徽宣城西正街崔义记

叶贞良

兢十

24

绩溪


绩溪八角井

周家涛

潮平

21

绩溪


绩溪周益昌宝号转

冯伯伦

百舜

21

绩溪


吉安电报局冯幼英转

姚德廷

国卿

21

旌德


旌德三溪镇姚家村

章廷□

哲夫

22

广德


广德南大街章荣记

范  延


22

广德


广德北乡东庄

温广强

云皋

19

广德


安徽广德城内温宅

温广平


19

广德


安徽广德城内温宅

朱泽民



广德


广德誓节镇,1920年10月生

陈光忠



广德

第九总队第三中队


朱传理



广德

第九总队第三中队


朱论礼



广德

第九总队第五中队


王政之



广德

第九总队第七中队


梁志尚



广德

第九总队第七中队

广德桃州镇,1922年6月生

崔树森

震庭

22

太平


西安保安总队标转

王仁植

汝纶

23

南陵


南陵西乡戴家会王恒茂

翟钟麟


21

泾县


歙北乡许村

胡传薪

崇武

18

泾县


湖北沔阳彭家场上河滩傅七房内

祖汝荫


19

太平


南京北门桥姜同泰茶庄

十七期

周钟庆

衍生

20

宣城

第一总队

宣城南门周祠

杨绳祖


21

宣城

第二总队

安徽宣城周王镇邮交

胡昌海


20

宣城

第二总队

宣城西大街二十八号来安旅馆交

刘培南


26

涡阳


安徽宣城西头湾巷口吴择贤号转交孙炳彰

胡  远

观德

24

绩溪

第一总队

绩溪第三区祝川村

吕  光

曙光

23

旌德

第二总队

旌德西乡下洪川

汤瑞光

剑文

22

旌德

第二总队

江西玉山聚成布号转

纪健吾

周道

21

南陵

第一总队

南陵东门外纪永兴号转交

赵建白

业武

25

南陵

第二总队

安徽南陵第四区丁殿乡交

何君武

时英

21

南陵

第二总队

南陵戴家汇转八都何

张培堃(博)


24

南陵

第二总队

安徽南陵戴家汇邮局转

孔令璋


23

广德

第二总队

安徽广德西湖乡公所转

吴基藩


25

广德

第二总队

安徽广德杭村乡(第二总队)

陈  非


21

广德

第二总队

广德北乡山东村镇同和号

陈  浩


21

广德

第二总队

安徽广德邮局杨质经转陈伯纯交

陈义生


21

广德

第二总队

安徽广德五区梅村陈兴和号

刘昌伊


22

广德

第二总队

安徽徽州河沥溪转广德杨滩镇白马保交

李经波


22

广德

第二总队

皖南徽州河力溪顺康恒号转白马庙

车建中


25

广德

第二总队

江苏溧阳山了桥恒泰号

孙直甫

若时

24

广德

第二总队

广德誓节渡孙同康

黄国镇


19

广德


广德东亭乡

李  诚


广德
1939-1941年参加黄埔军校三分校江西瑞金。国民党25军40师118团
 
1922年1月生。原名李显荣,广德县桃州镇西湖村人。

十八期

吕  鉴


23

宣城

第二总队

宣城榨门口上街

王肇华

剑平

24

广德

第一总队

安徽宁国县河沥溪万顺号交

蔡德安

渝余

23

广德

第一总队

皖南屯溪转河沥溪杨滩

朱先明

大昌

24

泾县

第二总队

湖南洪江药王街三号

涂道瑜

铁军

22

南陵

第一总队

安徽南陵东城外马家镇涂燮记

牧  治

如山

25

南陵

第一总队

安徽南陵西城内牧宅

王从煜


24

南陵

第二总队

南陵北街永和春茶社后

方友仁

力行

22

太平

第一总队

太平县穰溪

胡希恕


20

太平

第一总队

上海劳神父路五五六号

十九期

吴纪辉



广德


广德桃州镇。19269月生

马从龙


25

宣城


宣城裘公湾镇交

徐燮坤

调元

25

泾县


泾县铜山村信成宝号转沈花坞

沈巽祥


27

泾县


泾县邮交

胡明主

成鼎

21

绩溪


绩溪九华乡胡宅交

何曾荫


21

郎溪


昆明护国路一三三号

二十期

张肇光

旭初

24

宣城


安徽宣城沈村镇张裕恒号

马方震

中坚

21

南陵


安徽南陵东城外周兴和转五连墟下周店

二十一期

刘演武

字涵

21

宣城


安徽宣城湾子镇万春号

王荣耀

步达

22

宣城


安徽宣城水阳镇上码渡口永兴粮食行转南圩交

洪长文

志鸣

18

泾县


安徽泾县柯村转交

余晋彪

治平

25

太平


安徽太平县柯村余家

杨栋梁

任平

24

郎溪


安徽郎溪定埠镇吕兆丰收转

李启基

纯撒

22

南陵


安徽南陵奚家滩镇寿春药号转

阮永年(虹)

振辉

21

南陵


安徽贵池县西街六十八号

二十二期

袁少平


20

宣城


安徽芜湖内河水阳镇美华号

骆振滨(斌)


22

宣城


甘肃兰州五泉禄家巷六号

戴超俊

岳峰

22

南陵


安徽南陵北门外三十号

二十三期

暂未见宣城籍学员

后居宣城

胡成周(1916—),湖北广济人。第十四期工兵科。

刘保罗(1919—2020.4.18),南京人。第十四期第十总队步科。

金芳财(1922—),安徽怀宁人。第十八期第十一总队步科。

说明一:

本表费十数年搜罗之力,名为“大全”,或仍不全,若读者诸君知有遗漏,敬请留言告之为盼、

说明二:

部分学员籍贯为他籍,然其通信地址又为宣城,则其所填籍贯或当为原籍,已移民至宣城,故仍列之待考。

说明三:

本表所列宣城籍师生,大多生平履历不详,需要我们不断发掘史料,也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相关研究当必能更加深入。

试举一例。十一期学员张振藩,正是由于《宣城民报》的这则消息,才让我们对其家庭和生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附录如下:

《宣城亲睦乡南华保殉难荣誉军人家族鸣谢启事》:鄙人孤子振藩,曾于南京中央军校十一期毕业,后奉派国军八十七师服务,不幸竟于廿六年十月六日,在上海大顾家宅淞沪战役中殉职。噩耗传来,悲痛失明。兹以抗战胜利,政府对阵亡家族特予优恤,席珍爰于七月一日赴京请颁恤金,乃荷联合后勤总司令部抚恤处从优议恤,一次清发,辱承军事委员会西北行营驻京办事处徐处长烦代办理一切请领手续,复蒙蒋主席亲临主持“七七”抗战军民追悼大会,备致殷勤慰问之意,并分赠肖像及“荣誉之家”奖状。会后复举行聚餐、摄影,并赠送慰劳品多种。席珍受领之余,殁存均感,除径函徐处长等道谢外,谨特登诸报端,藉表谢忱。张席珍谨书。(《宣城民报》1946年7月28日、31日第2版)

附录一:历届黄埔军校招生概况

第一期:1924年3月27日军校举行新生入学考试,4月28日放榜,录取学生编成4个队。11月30日第一期学生考试完毕。1925年6月25日补行毕业典礼,共645人毕业。

第二期:1924年8月14日军校举行新生入学考试。11月19日,湘军讲武堂学生158人并入该校,编为第六队。1925年9月6日毕业,计449人。

第三期:1925年7月1日开学,共分9个队与1个骑兵队,不分科目。1926年1月17日毕业,计1233人。

第四期:1926年3月8日开学,分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经理科、政治科,共5个科。10月4日毕业,计2645人。

第五期:1926年4月开学,所分科目同第四期。1927年7月20日转至南京学习,8月15日毕业,计1480人。

第六期: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1926年8月黄埔地区开学,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原4400人只留800余人。1929年2月24日毕业者为718人。南京地区开学后收纳武汉分校、长沙分校、福建陆军干部学校学生共同学习。1929年5月15日毕业,计3634人。

第七期:也分为广州黄埔和南京两地学习:第七期黄埔部分因蒋介石下野曾一度中断学习。1928年5月复课。1930年9月26日毕业,计666人。南京部分于1929年3月16日开学,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4科。1929年12月28日毕业,计852人。

第八期:1930年5月招生,1931年采用德式教育。1932年3月武汉分校第八期学生并入后分两个总队(武汉分校学生为第二总队)。1933年5月20日第一总队学生毕业,计305人。11月25日第二总队学生毕业,计1240人。

第九期:1931年3月6日学生入学(自该期起开始向黄河南北、边疆等地招生)。1934年5月毕业,计654人。

第十期:学生分为两批,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第一批于1936年6月16日毕业,共计940人。第二批于1937年1月毕业,计621人。

第十一期:于1934年9月开学,编为两个入伍生团。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交通5个科。1937年8月28日第一团学生毕业,计605人。10月25日,第二团毕业,计664人。

第十二期:1935年9月28日学生入校。11月11日并入要塞炮校学生。分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4个科。因抗战需要,该期学生提前于1938年1月20日毕业,计740人。

第十三期:1936年8月在南京招收学生。1938年9月16日于四川铜梁毕业,计1412人。

第十四期:学生于1937年秋、冬分别入校,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8年11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669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9月毕业于四川铜梁,计1510。第三总队于1939年1月毕业成都,计1520人。

第十五期:1938年1月学生入校,1940年7月21日于成都毕业,计1559人。另外代训空军学生272人。

 第十六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38年10月入校,1940年12月毕业,计1597人,代训空军学生97人。第二总队于1939年1月入校,受训铜梁,1939年10月于铜梁毕业,计1629人。第三总队于1939年春入校。1940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165人。

第十七期:学生分3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40年4月15日开学。1942年4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527人。第二总队于1940年5月6日开学。1941年11月20日毕业于铜梁,计1374人。第三总队于1940年7月13日开学,1942年2月1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030人。

第十八期:学生分2个总队。第一总队于1941年4月1日入伍。1943年2月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600人。第二总队于1941年11月25日入伍。1943年10月8日毕业于成都南校场,计1237人。

第十九期:学生于1942年5月入伍,分为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特别班、辎重兵、通信兵7个科。1945年4月14日毕业于成都西校场,计902人。

第二十期:学生于1944年3月20日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通信兵、辎重兵、工兵6个科。1946年春并广西6分校学生入校。1946年12月25日毕业于成都北校场,计1116人。

 第二十一期:学生于1945年1月3日在成都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战车兵7个科。其中战车兵科因成立较晚,延长1学期毕业。1947年12月25日毕业,计2219人。

第二十二期:学生于1948年7月7日在双流入伍,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通信兵6个科。1949年2月12日毕业,计1538人。

第二十三期:学生于1949年初入学,年底解放军兵临成都,该期学生提前于12月4日毕业。除少数师生空运台湾,其余被歼。

总计:41386人,抗战阵亡2万余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