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姚崇灭蝗,在没有农药的时代,人们怎么消灭蝗虫

 东瓜聊成语 2021-08-12

  

三朝贤相姚崇

姚崇字元之,原名姚元崇,唐代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因为要避讳唐玄宗“开元”年号之讳,所以改名为姚崇。是唐朝名相姚懿之子。

姚崇曾先后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时常还兼任兵部尚书。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姚崇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给唐中宗,并提出《十事要说》,倡导新政,推行改革,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被誉为“救时宰相”,是唐朝四大名相之一。

  

姚崇灭蝗

公元715年(开元四年),山东发生大蝗灾。

蝗虫多得连绵成片,飞起来像乌云一样遮天蔽日,停下来密密麻麻乌泱泱一大片,所过之处禾苗、树皮吃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寸甲不留。

地方上的官员说:“蝗虫是神虫,不能捕杀。”老百姓吓得烧香、叩头,纷纷祈求上天开恩。

姚崇得到报告后,下令各地官员带领百姓消灭蝗虫。

有个地方官叫倪若水,拒绝御史的检查,不组织百姓灭蝗。

甚至还写奏折给唐玄宗:“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能够消灭的。皇上应该多做有德行的事,只要感动了上天,上天一定会把蝗虫收回去。”

姚崇看了奏折,气不打一处来,给倪若水写信说道:“要是多做有德行的事就能消灭蝗灾,那你管的地方蝗虫那么多,难道你就是个没有德行的人吗?你眼睁睁看着禾苗被蝗虫吃掉,竟然忍心不救灾,将来闹成饥荒,你打算怎么办?”

倪若水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乖乖配合工作。

即使这样,还是有人有意见。

姚崇说道:“现在山东一带到处是蝗虫,而河北、河南地区的粮食积蓄不多。蝗灾刚刚开始冒头,现在捕杀还来得及。如果任由它泛滥,等到把禾苗都吃光了,庄稼颗粒无收,再波及河南、河北,到时候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现在如果因为救人杀虫而招致灾祸的话,我姚崇愿意独自承受,绝不牵连任何人。”

于是,姚崇积极组织人员消灭蝗虫,几天工夫就消灭了十四万担蝗虫,由于采取措施及时,山东避免了大灾荒。

  

古代如何消灭蝗虫

古代科学不发达,消灭蝗虫全靠人力,方法主要有人工扑打法、壕堑掩埋法,还有就是篝火诱杀法,都比较耗费人力。

据《捕蝗要法》记载,人工扑打法就是在长竹竿上绑上白布,村民聚集起来三面包抄,把蝗虫赶到一堆后用工具扑打。耗时耗力,效果不佳,毕竟蝗虫是活的一赶就乱飞。

壕堑掩埋法要麻烦一点,以十人为一队,二人拿铁锹挖一条一丈多长的长壕,三四尺深,浮土堆在旁边,四个人在后面、二个人在旁边,齐心协力用长扫帚把蝗虫轰进壕堑中,迅速用浮土掩埋夯实,其余的人用工具扑打漏网之鱼。

每个官员带领二百余人,分成二十队,每天可以捕杀蝗虫数十担,效果还是不错的。

除此之外,还有篝火诱杀法,其实就是利用昆虫的向光性,天黑时点燃篝火数堆,蝗虫被亮光吸引,飞过去就会被烧死。

这种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可是毕竟科学不发达,操作不成熟,效果不佳没有普及。

参考资料:《全历史》《中国通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二十五史历史故事》。

声明:想要了解更多故事,请向原作者购买原版图书;相关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