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又来了

 马帮图书馆 2021-08-12

人间四月天写生笔录

     人间四月天,告别了料峭的倒春寒,到处暖意浓浓,这是一年之中最温馨,最浪漫的时节。再次从扬州出发开始了2019年春夏之季的第二回《太行山之旅》。

多年没去太行山了,利用此时风光无限再次登上太行山,观赏那雄奇壮阔之美,是我看遍了西南、江南山水后的一个心仪的选择,太行山我又来了。

     首次自驾到云台山,整个景区经过30年打造已经非常成熟,它由茱萸峰、小寨子沟、红石峡、凤凰岭等诸多景区组成。

茱萸峰是云台山主峰,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它险峻,峰壑之间因常年云锁雾绕而得名。乘坐凤凰岭缆车直达山腰,到达山崖上新近打造出的玻璃栈道,低头,万丈悬崖,仰视,万仞群山,令人震颤,云团飘过仿如站在云端!

   行走在拥挤不堪的云台山红石峡,双崖峙的谷景观,各种动的瀑、泉、溪、潭,峡谷的山石形态怪异,千姿百态,遍地的岩石有如烈焰,仰望酷似满山秋的红枫,那铁锈似的红深沉暗镌,更多的岩壁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不同的红色。共同构成了云台丹霞的地貌观。

     小寨子沟的景色似乎让我走进了那幅远古名画《溪山行旅图》中。

峭壁耸立,岩层裸露,群峰起伏、争奇斗艳。溪水在岩石的落差间形成不同形状的瀑布,三步一泉,五步一潭,飞瀑、潭泉,峰岩下的溪床一层层高低错落,色彩有别,宽窄不同,曲折有致,形态各异的自然山石与溪水两边的群峰、瀑布、古树构成了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听溪流在山间奏响了一曲曲动听的交响乐章!观赏着眼前的秀美山川,侧耳听着山水的歌唱,挥动手中的画笔记录着溪山行旅的画卷,感悟着山水之美。

遥想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在这唯美的山林之间开怀畅饮、纵歌抒情,我曾多次描绘过竹林七君子,而今在这山水之间,似乎找到了七贤与山水之间的情愫,美哉!乐耶!

     在太行山中贴近山水之境,真山实水的之中有了对清澈山水的敏锐感受,如何将自然的真本幻化成心中笔墨的形态,检验、考评着一个画家最基本的功力。

对景绘画人生几何?

   站在太行山上,抬头望见山间的每一片游云,靠坐在岩石边观察古树的摇曳姿态,沿山涧行走看一道道涓涓细流,徜徉在山水之间。

大自然的每一个细节在我的眼里都具有结构关系、线条、点、面、皴、染,通过有序的排列,形成有意境的画面,而这有意境的画幅正是通过自然山水传递而来的,它不是固化在某某地方而是我在不断体察中捕捉到的灵光一现。

许多自然景致,在常人看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也没有特别的美,但在面对景色仔细观察体会后,故将用心去体会把这些平凡物象,幻化出笔下的形,体现在咫尺之间。

写生绝非是对景的描摹而是此时此刻内心的抒发与表现。

   置身于景观之中画家不能单一的观景,而应在特定的画境中用心境描画出情境,落实到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是自然与人文的交叠、物境与心境融合。

但这种意境也会因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处境而产生不同的变化和感悟。正像读名著,一百个读者心里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主人公。

     在太行山大峡谷中漫步,两岸典型的嶂石岩地貌,台壁交、谷幽峰奇,形成气恢弘的谷风光,在我的面前形成从800——1739米之间形成相高差达1000米以上,境内断崖高起,群峰峥,阳刚劲露,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台、壁、、瀑、嶂、泉,姿万千,是北方山水风光的典型代表。

更有寓意的是一种人文的太行山精神在我的心中形成的只有我们这一代人秉持的人文情怀。

当我面对着太行天路与太行天河时胸中自然迸发出一种精神让我不能不透过峡谷深邃的风光去感受那种时代镌刻在我心底的抒发。在太行山写生我更深的体会到一幅作品体现在画面上的形、色、构、图、都围绕着,依循着那种情感的思考,他与框架互为结构,共同支撑起绘画的骨架,这就为寻找以“心化境”的意味提供了可能。

这种由观景逐渐进入心境、意境的写生方式正是由“心”升华到“境”的熔炼过程正可谓:相由心生,境由笔造。

两年来的写生实践,告诉我:当下最难突破的难题就是如何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去表现、丰富、拓展中国画的意境。这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它将是我后半生的艺术追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